髒亂差倡議書

吐魯番是歷史悠久的旅遊名城,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新疆名片、窗口、大客廳,又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安康富美吐魯番是我們共同的義務和使命。廣泛深入開展“治理髒亂差、建設‘大客廳’”活動,對於營造和諧有序、市容整潔、環境優美、文明友善和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對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地區,對於推進吐魯番地區長治久安、促進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地區各族黨員幹部羣衆的積極參與,在此,我們向全社會發出如下倡議:

髒亂差倡議書

1、建設衛生最乾淨的旅遊城市,爭當生態吐魯番的踐行者。講究衛生,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積極參與治理髒亂差、建設清潔家園行動,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損壞公共設施,不亂貼小廣告,不亂擺設攤點,清理主幹道、巷道、車站、景區衛生死角,美化環境。旅遊景區(點)要爭創全國、全疆文明風景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完善景區道路交通、住宿飲食、商業攤點等基礎服務設施,營造整潔的城市形象,爲遊客提供乾淨、優美、舒適的城市環境。

2、建設服務最優質的旅遊城市,爭當小康吐魯番的引領者。從我做起,知禮行禮。講文明、講禮貌,從言行舉止的細微之處做起,努力做到儀表端莊、舉止得體、談吐文明;服務行業要爲外來遊客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耐心回答陌生人的詢問,堅決杜絕欺客宰客等行爲,做到讓每一位遊客在吐魯番舒心愉快。各旅遊企業要增強服務意識,樹立誠信經營理念,以誠待客,以信興旅,規範服務行爲,推行便民措施,提供良好的社會服務。

3、建設環境最優美的旅遊城市,爭當美麗吐魯番的維護者。從我做起,讓城市更美好。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用自己的模範行爲帶動身邊的人,做文明公民,不上污染環境項目,不做污染環境的事,不讓垃圾、污水等廢物污染生活環境,不讓噪音擾亂城市環境,打造美麗吐魯番第一名片。增強愛護環境意識,積極參與環境美化、城市綠化活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努力營造靚麗有序的市容市貌、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4、建設旅行最安全的旅遊城市,爭當平安吐魯番的守衛者。從我做起,建設平安吐魯番。作爲家庭的一員,加強防範意識,依法表達利益訴求,讓和諧走進您的家庭;作爲單位的一員,做好值班備勤、消防安全、生產安全工作,讓和諧圍繞在您的周圍;作爲社會的一員,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服從社會治理,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維護公平正義,協助做好旅遊市場、旅遊秩序、旅遊安全的監督和管理,共同組建平安建設主力軍,讓平安連起千萬家。

5、建設文明最彰顯的城市,爭當熱情好客的吐魯番人。吐魯番是四大文明體系的交匯點,是傳統文化與包容開放的現代文化交相輝映的典型地區。從我做起,發揚吐魯番人民熱情好客、禮貌待人的優良傳統,自覺遵守市民公約,用文明禮貌、熱情友好的態度對待每一位來吐遊客,給每一位海內外遊客以文明感、舒適感和親切感。每個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自己良好的文明行爲,爲個人帶來自尊,給別人帶來溫馨,替城市增添亮色。

6、建立最嚴格的管理責任制,形成環境整治常態化。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建立健全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制度化、常態化。變被動爲主動,切實治理“髒亂差”,營造良好生活及投資環境,關鍵在加強領導,明確職責。落實屬地管理,強化基層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部門聯動,暢通溝通渠道,構建大城-管格局。加強督查和考評力度,落實獎懲兌現,嚴肅問責究責,對發現的“髒亂差”現象的單位給予通報媒體曝光,限期整改。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加強市民教育,發動羣衆,依靠羣衆,調動羣衆參與管理、監督管理的積極性。營造全民維護、改善城市環境的濃厚氛圍,使市民素質隨着活動的深化得到提升,做到有效推進,協調共管,切實將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落到實處。“治理髒亂差、建設‘大客廳’”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努力做到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爭當保潔員、人人都是監督員,向最乾淨、最優質、最安全、最文明、最美麗的旅遊城市邁進,爲建設“平安、生態、小康、智慧、美麗”吐魯番作出應有的貢獻。

髒亂差倡議書 [篇2]

親愛的市民朋友:

隨着“要想身體好,常來海南島”形象宣傳廣告在央視播出,致力打造國際旅遊島的海南,向全世界朋友發出了熱忱的邀請。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也就是將祖國最南端的熱帶島嶼打造成旅遊的“天堂島”、居住的“幸福島”,其最根本目的是“造福全島人民,澤被子孫”。國際旅遊島猶如一個大家庭,藍天碧水、椰風海韻、旅遊配套設施、生活環境,是其中的一個個組成要素,缺一不可。而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是一個個對外展示自我的小“窗口”,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海南國際旅遊島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試想,富麗堂皇的酒店門外不遠處是幾條坑坑窪窪、污水橫流的破爛街道;熱鬧的購物場所、風情小吃街滿地椰子皮、檳榔水、濃痰紙屑;夜晚公園休閒場所附近,摩的、三輪車扎堆,交通秩序混亂……這一幕幕會與國際旅遊島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倡議:人人蔘與國際旅遊島建設,向城市“髒亂差”宣戰!從我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共建我們美麗的家園。

哪些不文明行爲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哪些街道、小區髒亂不堪?從即日起,海南特區報開通“髒亂差”投訴熱線:66700110、66742110,歡迎廣大讀者踊躍投訴,共同打造一個文明和諧、美麗富饒、熱情奔放的海南國際旅遊島。

髒亂差倡議書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爲貫徹落實省、市、縣“整髒治亂”會議精神,建設文明、有序、整潔、靚麗的美好校園,請您配合“整髒治亂”工作,杜絕“五臟五亂”。(“五臟”:教室、清潔區髒;樓梯間過道髒;辦公區域髒;個人衛生髒;廁所髒。“五亂”:亂吐亂扔;亂貼亂畫;亂說亂打;亂行亂走;亂停亂放。)創建優美、文明、平安、和諧校園是每位師生的美好心願。學校“整髒治亂”專項行動,旨在營造環境、改善秩序、提高素質。此項工作不僅關係到學校的良好形象和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且事關每位師生的切身利益,需要你我他共同的關心和支持。爲此,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

一、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樹立和倡導文明意識,愛護校園裏的花草樹木,不破壞公共設施,在公共場所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二、從現在做起,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自覺遵守各項行爲準則和學校的有關管理規定,熱愛生活、健康娛樂,養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不亂倒垃圾,不亂潑髒水,不亂塗亂貼,不亂說亂打,不亂行亂走,搞好自己班級衛生和區域衛生,積極創建文明校園。

三、爭當“整髒治亂”工作的宣傳者和義務監督者。通過參加環境衛生義務監督、義務勞動和綠色環保志願服務等活動,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自覺愛護環境衛生,摒棄不良陋習,共建我們美麗的校園。

我們既是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文明的創造者。同學們,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整髒治亂”工作中來,爲共創和諧校園、文明校園做出積極的貢獻!

髒亂差倡議書 [篇4]

整髒治亂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們:

爲貫徹落實省、市“整髒治亂”會議精神,建設文明、有序、整潔、靚麗的美好家園,實現白雲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工作的協調發展,努力將白雲建成全省、全國文明城區,區委、區政府決定用5年時間開展“整髒治亂”工作,基本解決白雲區存在的五臟五亂問題。(“五臟”:城郊結合部髒、客運車輛髒、飲食攤點髒、集貿市場髒、公共廁所髒;“五亂”:亂吐亂扔、亂貼亂畫、亂排亂倒、亂搭亂建、亂停亂行。)開展“整髒治亂”工作,是白雲區對接金陽新區,創建文明城區,加速白雲發展的重大舉措,此項工作事關每位白雲人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需要每一位白雲人的關心和支持,爲此,我們向全區人民發出倡議: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心連心,手挽手,共同創造文明優美的城市環境,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白雲是我家,建設愛護靠大家,白雲的每一次變化,都需要我們辛勤的耕耘;每一次進步,都將凝結着我們的汗水;讓我們攜起手來,以我們的實際行動投身到“整髒治亂”工作中來。我們相信,只要每一位白雲人都象關心我們“小家”一樣來關心我們的“大家”,就沒有辦不好的事,建不美的城,廣大市民朋友們,趕快加入我們的行列吧,以文明、誠信、熱情的姿態積極投身到“整髒治亂”行動中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愛護環境衛生,摒育不良陋習,倡導文明生活。讓白雲的天更藍,水更清,家園更美麗!

髒亂差倡議書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爲淨化校園環境,提升印中整體形象,給我們自己一個文明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校向全體師生 倡議如下文明行爲:

1、師生儀表整潔,使用普通話,學生配戴學生卡;

2、提前進入課堂,做好上課準備;遲到者應先向老師報告,得到允許後才能入座;

3、上課認真聽講,不打瞌睡、不吃零食、不隨意進出課堂;保持課堂秩序,不將手機和mp3帶進課堂;下課離開保持秩序,讓老師先行;

4、遇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好,並靠右讓行;

5、愛護公共設施,不在課桌、牆壁、走道和其它公共場所亂塗亂畫,不亂扔粉筆頭;

6、不在教室、走道和其它公共場所喧譁、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行,不阻塞通道;

7、在教室內自習保持安靜,不任意走動和離開座位;

8、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離開時主動帶走個人垃圾;

9、使用文明用語,男女同學文明交往舉止得體;

10、文明騎車,自覺走斑馬線,將交通工具有序停放在指定地點;

11、自覺維護公共秩序,集會和做操迅速到位,疏散有序,不起鬨、不擁擠;

12、愛護綠化,不踐踏草坪,不攀折、損壞樹木和花草。

印江、印中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大家共同行動起來,讓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環境更加舒適、稱心,讓我們的形象、行爲更加陽光、文明。

政務處

201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