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望秋》

入伏沒幾天,接連下了幾天的雨,天氣一下子涼爽了許多,像走進了秋天一樣。

經典散文:《望秋》

這樣的錯覺已不止一回了。在猛烈的酷日下,暴烤幾日,人每日被汗水洗刷着,電扇幾乎失去了作用,只想呆在空調房裏,什麼事也不想幹。萬不得已要出門,透過窗戶看看屋外耀眼的陽光,柏油路都被烤化了,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泄了一半。門一打開,熱浪撲面而來,人似乎被熱浪撞擊了,倒退幾步,真想折身躲進那片舒適的小天地裏。人是宇宙間一份子,是不能與世隔絕的,走出戶外,讓太陽炙烤,讓高溫燻蒸,纔是正常的生活。痱子長遍全身,消了又長,長了又消,如此數遍,真可謂體無完膚啊!這時候,哪怕北方吹來絲絲涼風,你就會幻象秋風來了。

小暑,大暑,立秋還有二十多天哩。氣象專家說,就是到了立秋,暑天遠未結束,真正的秋天到來,還要看氣溫的變化,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20℃,纔算真正的秋天來了,大約在9月底10月初了。吾鄉人把立秋稱爲“叫秋”。我一直沒弄懂什麼意思,現在想來,似乎明白了其中的涵義了,“叫”不就是“喊”嗎?看來盼望秋天的遠不止我一人。

據說夏天最能讓人消瘦,不僅僅因爲天氣炎熱,出汗多,人不舒服,更主要的是,暑天,人普遍厭食,除了大口大口地喝水,什麼也不想吃。家中幾乎天天稀飯,綠豆湯,紅豆湯,一個夏天都在清湯寡水中度過。水果單調得只剩西瓜,桃李雖也粉墨登場,終不過演一丑角,雜耍而已。蘋果,梨也是有的,但那是隔年的東西味道有些變了,有吃“木乃伊的感覺”。(科技進步讓應時而生,應時而吃發生了改變,讓人不受時令,地域限制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

幾天前,有人送給我一袋蓮蓬,於是,想起“採蓮南塘秋”的詩句,採蓮不是秋天一大盛景嗎?蓮子應是秋天成熟的呀,難道這蓮蓬又是科技的作品?剝開蓮蓬,一粒粒蓮子應該飽含着秋的沉澱,沉重而結實,可是,攤在手中的蓮子輕飄飄的,癟癟的,吃起了有些許苦澀,遠不及秋天的蓮子甘美。蓮蓬終究還是屬於秋天的。我又想起菱角來,“菱角雞頭牽衣來”菱角雞頭該又是秋天一大特色吧,煮熟的菱角當街叫賣,誰會想到那墨黑的硬殼裏面會有如此潔白的蓮子米?紅彤彤的柿子不好貯存,必須即食,它該是秋天豐富食品中最具秋天氣息的代表。一層菲薄如竹綃的柿皮,包裹着一團如蜜般的果汁,入口即化又齒頰留芬。不要再往下想了,口水都流出來了。

陰雨過後,涼爽的天氣被陽光驅逐得無影無蹤,炙熱更加酷烈了。日子開始數着過,報上每天報出今日是第幾伏第幾天,隨着出伏之日逐漸臨近,盼望的心情也隨着強烈,彷彿出伏即是秋天,一夜之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可是,氣溫仍在逐漸攀升,30℃→39℃。每天新聞裏就有人中暑的報道,不厭其煩地推醒人們防暑防曬。天氣預報也將副熱帶高壓牢牢地劃在中國大片區域上,看勢頭它賴在這兒一時半會不會走了。

暑期是腸胃不適的高發期,連喝稀飯也拉肚子。飯菜過三四個小時就會黴變。然而,我未吃過變質的飯菜啊。是不是,買回的稻米有問題。抓起米仔細看,米質瑩白,光澤誘人,沒有半點瑕疵。湊近鼻子聞一聞,一股陳腐的氣味沖鼻而入,這種米雖說不上變質,但已是經年的陳米了。人遇到絕境,往往逆向思維,我的嗅覺被逼追根溯源。剛收穫的稻米的那股清香,如此清晰的衝擊着我的嗅覺細胞,不用咀嚼,米飯的清甜,芬芳就縈迴在脣齒之間了。快二十年來未吃到剛收穫的新米飯了。

立秋,下了兩天雨,氣溫降了許多,秋天真的來了嗎?新聞正在播報臺風過境的消息,看來,又是一個錯覺。果然,雨霽天晴,炎熱依舊存在。我在埋怨炎熱的同時,不禁又希望這天氣延續幾天。記得稻子抽穗灌漿就是這個時節,高溫讓穀粒更加飽滿,充實。

從稻子抽穗開始,祖母就開始唸叨:東一蓧西一蓧,四十五日上鍋竈。這是個盼望的過程,從抽穗到收割,每日看着希望漸漸變成現實,內心經受着喜悅的煎熬。缸裏的米,日漸矮下去,父親更頻繁地出現在田邊了。那是怎樣的.一種焦灼的期待與等待啊。如同我徘徊在母親即將做熟飯的竈臺邊一樣。四十五日在人生中就那麼短暫的一瞬,可是對於一家以蔬菜果腹,黃荊葉充飢的人來說,卻是多麼漫長啊!父親從田邊回來說起有人在剪穀穗了。祖母嘆息:糟蹋呀,唉,有什麼辦法呢?據說有人在稻子開始灌漿的時候,就剪稍顯成熟的穀子了。除了有人嘆息,沒有人責怪這麼做暴殄天物,若能拯救嗷嗷待哺的生命,誰說這些穀子剪得不值呢?這些秕穀的價值比金子還昂貴。

當孩子們拍手唱:“七月半,新米飯”。這又是怎樣令人欣喜若狂的時刻,那是生命的讚歌,是劫後餘生的吟唱。但七月半還不能稱得上真正的秋天來臨,新米飯也只是稀罕之物,兒歌后面還有一句“有人吃,有人看”。能嚐到新米飯的人只是少數,做新米飯的稻子產量低,品質不高,只能作青黃不接之備,若同衣服的鈕釦。真正的新米飯還早呢。

但秋的腳步越來越真切,越來越響亮了。

“秋期如約不須催,風聲雨腳兩快哉。”誰說的?秋天的腳步是遲緩的,但是穩健的,她肩負着希望和成熟向我們走來,衝破炎熱,帶着金風而來。我們已經能感受她的芬芳和穩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