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範例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範例15篇)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

讓他留下來

愛是教育的靈魂,熱愛孩子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作爲一名幼兒園教師,只有用真摯、溫暖的愛去換取孩子們的信任,和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引導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記得三年前我帶小班時,班裏有個叫小威的男孩,不僅性格怪異,而且語言發展極差,小班上學期只會說單個的字、詞,從不會用短句交流。吃飯時,他總喜歡找個靠邊的位置坐下來,將不愛吃的飯菜扔得滿桌子都是;午睡時,他常常鑽到牀底下和我們“躲貓貓”;區域活動時,他常常與小朋友發生爭搶,只要是他想玩的東西,其他小朋友誰都甭想玩,倘若哪個小朋友也想玩,遇到他心情不好時他還會掄起小椅子砸向那個小朋友,使得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說實在的,我當時感到很頭疼,甚至每天只要看到小威就特別恐慌,因爲我沒辦法預測他還會惹出什麼亂子來。儘管當時有好多人建議我向園領導說明情況,勸說他退學,但我沒有那樣做。因爲我知道,如果我那樣做,我是解脫了,但對小威來說就意味着失去上幼兒園的`機會。小威是無辜的,他與其他孩子一樣有受教育的權利,於是我咬咬牙,決定留下他!

這以後,我常常牽着他的手,讓他跟在我身邊,同時引導其他幼兒與他交朋友,鼓勵他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抓住機會幫助他樹立信心。開始,班裏有很多人告他狀,每次我都會耐心地調查、分析,公平公正地處理。

有一次,走進觀察區,我看見小豪不小心把剛抽出兩片小芽的小豆子揪了出來,此時小豪也回頭看見了我,怕我批評他,他貓着腰躲到了鋼琴後面。當時我保持了沉默。收拾活動區時,孩子們發現了被揪出的小豆芽,然後異口同聲地說是小威揪出來的。此時的小威使勁搖頭。看到小威被冤枉,我便說出了真相。我還組織了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藉故事幫助大家消除對小威的偏見。就在那一刻,我從小威臉上看到了一絲笑容,我對他更有信心了。

又有一次,我看到小威走進了小朋友較少的表演區。我便靜靜地觀察他,只見他認真地用手指着《好吃的食物》圖譜,節奏準確地唱着歌。我高興得緊緊把他抱住,親了又親。活動點評環節中,我表揚了小威,並讓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又唱了一遍,博得一片掌聲。

慢慢地,小威對我產生了信任感,他不再那麼隨意、無規則了,能用簡短的語言與大家交流了……看到孩子的進步,家長很感動,我也很欣慰。愛,要真誠、要無私,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自豪地說:我愛孩子們,因爲我會勇敢地承擔教育的責任,毫不吝嗇地將愛給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

孩子們的小腦袋裏畫滿了科學探究的小問號,喜歡把瓶瓶罐罐裏的材料相互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就像玩“過家家”一樣。當孩子們正在這樣做的時候,或許已經跟隨着小螞蟻弗雷德一起出發,去進行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了。

《幼兒情境科學教育課程一一與弗雷德一起探索》系列叢書中的實驗,幾乎都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現象,激發他們主動探究、操作的慾望,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去發現科學的小祕密。看看,在這一期裏,小螞蟻弗雷德又做了些什麼呢?

故事分享:

弗雷德非常喜歡畫畫,你們知道最近他最喜歡畫什麼樣的畫嗎?對了,弗雷德非常喜歡畫他做實驗的畫。他想:“我要把畫放在保羅的枕頭旁邊,給他一個驚喜。”

爲了不讓其他螞蟻比保羅更早看到這幅畫,弗雷德想把自己的畫裝在一個信封裏封好。可是,他找遍了整個螞蟻沙丘,就是找不到膠水。

“那我就自己製作膠水吧,”弗雷德自言自語地說,“我的一位姨媽曾經告訴過我製作膠水的方法,但願我還能夠想起來那些重要的配料……”

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健忘的弗雷德幫幫忙嗎?

探究開始: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材料很簡單。首先準備半杯純牛奶。注意:奶飲料裏的牛奶含量很少,基本上蛋白質含量也非常少,因此要準備純牛奶,這樣實驗效果纔會明顯。然後再準備兩勺醋、一小勺發酵粉,還要準備一塊濾布或網篩勺。最後,再準備一些紙條,用來測試一下我們做的膠水倒底黏不黏。

首先,在半杯牛奶中加入兩勺食醋,並攪拌均勻。然後用篩子或濾布過濾出牛奶和醋中形成的塊狀物體,放在一個杯子裏,並加入一點發酵粉,攪拌均勻。這樣,我們的膠水就做好了!弗雷德的姨媽告訴他的製作膠水的方法就是這樣的!

將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看看效果怎麼樣吧。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

在家庭科學教育中,鼓勵家長與孩子在探究過程中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具有濃厚的民主氛圍、探究色彩、人本情懷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

在小螞蟻弗雷德的陪伴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實驗,慢慢會發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比如設計方案、準備材料、實際操作、觀察記錄、對結果的交流討論等。在合作過程中,孩子不但需要學會與家長相互交流、密切配合,還要學習如何表達、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對方聽懂和理解自己的意思。同時,孩子也要學會認真傾聽多方的發言,傾聽爸爸媽媽的意見,在愉快的探索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和爸爸媽媽一起感受成功,感受自己的價值,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一起體驗科學探索的時候,要記得尊重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年齡特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觀察興趣,鼓勵孩子主動提問,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發現、操作,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並將有趣的`發現過程用照片、符號等記錄下來,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交流。

溫馨提示: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完成這個小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主要步驟可以由爸爸媽媽來操作,但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牛奶中加入食醋後,可以讓孩子來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觀察發生了哪些變化;最後,可以讓孩子試着把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

五六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並通過操作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同時,爸爸媽媽也要鼓勵孩子歸納整理實驗所需的材料,結合自身的感知和實驗結果進行趣味性的記錄,形成對不同科學現象的初步感知。這樣,孩子就會對科學實驗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愛動手動腦。

另外,不管對於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都要注意,不要提前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一下子全都告訴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對實驗的結果缺乏想象。

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牛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做成“膠水”呢?你們一定猜到了很多種辦法!比如,米飯剛做熟的時候就有很強的黏性,還有蜂蜜也很黏,這些材料都能很好地將紙條粘在一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3

當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個人認爲:當好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耐心、細心、信心、責任心。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外,還要具備一些好的素質,例如:愛孩子,不隨意去打罵孩子,不讓孩子心理留下不好的印象。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樹立信心。孩子是最天真的,也是最善良的。他們正如一張白紙,等待我們用愛心去填寫。如果一不留神兒,那就……。留下了陰影,說的大一些就是抹不去的,所以要必備耐心和愛心。

讓孩子每天都很快樂!這樣,不僅是作爲幼兒教師所想見到的,也是家長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作爲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做的也就是讓家長放心,安心。

孩子是單純的,是善良的,常常也會出現一些零碎的小事。所以爲了更好的照顧孩子,作爲幼兒園教師我們也應該不斷的去吸取“知識”,讓自己的知識能量更充實。一些重要的理論要反覆學。

例如,如何去解答,孩子問你的問題,如:“老師我是怎麼來的啊”?這時,作爲幼兒園教師的你,一定要有耐心的`幫孩子解答,而不要認爲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是不健康的。這是孩子成長階段,心理所產生的一種好奇心,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所以你要有耐心的去解答。如果遇到實在沒辦法解決的,也不能沒耐心地罵孩子,而要與孩子說:“老師也有不懂的地方啊,所以呢?老師也要去學習啊,也要去學寶寶請教別人啊,等有了答案再告訴寶寶。”作爲幼兒教師要懂得了解孩子的心理,對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我們提高好奇心、積極心踊躍參加到隊伍中去。爲了更好的照顧孩子,家園要配合,所以少不了,就是與家長多溝通。

孩子的天真、可愛鼓勵着我,讓我有信心的去做好一名合格、優秀的幼兒教師,所以要加油!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4

老師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

今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麼不進來?”媽媽着急地說:“他今天早上不願來幼兒園,現在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爲什麼哭?”他看了我一眼,更傷心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後,我蹲下身子,撫摸着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爲什麼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終於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咱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麼的強,那我希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考慮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孩子喜歡玩沙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戶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我們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裏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麼,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捨的離去。

今天戶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呢!於是我領着孩子們來到沙地裏,這時他們象一羣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裏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係,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夥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通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爲玩沙髒幼兒不喜歡。但是現在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裏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玩兒得非常盡興。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5

剛剛入園的孩子被老師帶進了圖書館,大家散坐在地毯上,接受人生第一課。老師的背後是一排排擺滿了書的書架。“孩子們,我來給大家講個故事好不好?”“好!”老師從身後的書架上抽出一本書,講了一個童話故事。老師講完故事後對孩子們說:“孩子們,這個故事就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老師停頓了一下,問:“有哪位小朋友也能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呢?”一位小朋友馬上站起身講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稚嫩的童聲在室內迴盪。老師用一張上好的紙,很認真地把這位小朋友講的“故事”記錄下來。“下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爲這個‘故事’配個插圖。”一位小朋友主動站了起來,走上前,在紙上畫了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又畫了一個“我”。老師認真地伸出雙手把它接了過來,附在剛纔記錄的“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了一起。老師在封面上寫上了作者和插圖者的姓名,並寫上“出版日期”。最後,老師把這本“書”高高舉起:“大家瞧,這是兩位小朋友‘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你們看到了,寫書並不難。雖說你們現在年齡還小,只能‘寫’這樣的小書,但我相信等你們長大了,學會很多知識以後一定能寫出大書,成爲偉大的作家。”

其實,簡單也是教育藝術。這節“作文課”因其“簡單”,才格外富有感染力,讓孩子初次品嚐就喜歡上了學習。我以爲,越是高超的教育藝術越是簡單的。無論是活動氣氛的營造,還是具體過程的展開,抑或材料的準備,都毋需刻意,簡單才顯自然。這其中,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巧妙、合理地利用“簡易的環境”,讓教育在這“純淨如水”的滋潤中獲得效果。

活動過程的簡單,一是行動的“簡約”,教師“惜言如金”“惜力似銀”,只在必須說和必須做的時候纔給予必要的幫助。教師要充分提供機會、平臺,鼓勵孩子動口動手,不要怕孩子說得不流利,做得不準確。二是程序的“簡約”,環節應“格外清晰”,轉折少一些,節奏緩一些,以照顧到孩子的差異,充分展示教學過程的細膩和精緻,讓每個孩子都尋找到自己喜歡的“美味”。

此外,對於成功的體驗也應是簡樸的。一是讓參與者成爲成功者,就像本案例,聽故事的、講故事的、畫插圖的,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獲取不同程度的成功。二是讓努力者成爲成功者,讓努力者多一些體驗、多一些收穫。

簡單也是好的教育。與其讓過於花哨的形式、過於繁瑣的過程、過於迷茫的模式捆綁住孩子,不如充分利用好身邊的“簡單資源”,讓教育呈現出美好、溫馨的形象,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

陶藝在中國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陶器的出現,意味着人類對水、火和泥土的征服。在喧囂的城市裏,製作陶器的過程已經是一個享受安靜、平和、安詳的過程。"這種過程在它漫長的發展演變中已經成爲了一門獨特的藝術。

有人說:"泥土是死的,經過人的手它便有了靈魂。"是的,正是人類獨特的創造力賦予了泥土豐富多彩的外形,將泥土變成一個個洋溢着人類智慧結晶的藝術品。

但是它還不單單只是一門藝術,它還可以作爲一種載體發揮其教育的價值,讓孩子們在"捏捏、玩玩"中獲得各方面的發展。

孩子們做陶藝首先是他對泥土的興趣。就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所說:"成功的.祕訣是興趣,對少年兒童所從事的活動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已經形成,它就會磁石般地吸引少年兒童去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孩子們天生對自然界的一些東西有着不可割捨的情感,而且泥土有着極強的可塑性,它到了孩子們的手裏以後,孩子們可以隨意的根據自己的想象將其創造成各種形狀。而當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人物出現在孩子眼前時,孩子們會從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在做陶泥的過程中,你可以發現即時平時不太說話的孩子也是非常的投入。因爲這個時候,泥土就是他最好的夥伴。他將它想象成一隻小狗,於是在捏捏揉揉中一隻小狗就真得出現了;他需要一隻小貓,於是小貓也會在他的手中逐漸地顯現出來。雖然這些小貓、小狗都不會說話,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可是他自己做得哦!

當然做陶藝還可以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就拿做泥條來說吧,看起來就是把泥搓成一個長條,但它對中班初學陶泥的幼兒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手裏搓得時間長了,泥就會因爲手吸收了泥巴太多的水分而變得過分乾燥,甚至會斷裂。如果你用兩個手搓呢,那可更不行,這樣會讓你的泥條一頭長一頭短。所以在搓泥條時既要孩子們搓得快,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行。

陶藝還可以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每個孩子心目中的物體形象都是不一樣的,同是一隻動物,它可能是站着的,它也可能是躺着的,甚至可能是跑着的。就像有一次孩子們在做小豬時,有一個孩子在小豬的鼻子下面放了一個長長的泥巴,問他這是什麼,他告訴我說這是小豬流出來的鼻涕,讓人不禁爲之一笑。再看那隻小豬,似乎因着這一條鼻涕變得與衆不同起來。

所以讓孩子們學陶泥吧,他們會獲得快樂,也會獲得發展。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7

早晨,成軒帶了一本書來幼兒園,是最近孩子們比較喜歡的--《喜羊羊灰太狼》,我看了看說了句:"這本書真好看。"成軒看了我一眼,就得意的把書放到了書包裏,我說:"成軒,你可不可以把書放到圖書架上,也讓小朋友們看看啊?"他聽了我的話,極不情願的把書從書包裏拿出來,小心的擺在了書架上,然後戀戀不捨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午飯後,翔宇到圖書角去看書,一眼就看中了成軒帶來的新書,拿下來正準備看,成軒衝了過來,不把奪過書抱在懷裏,說:"書是我的!"翔宇小聲的說:"讓我看看吧!""不行!"成軒大聲的說。"那我和你一起看。"翔宇又說。"不行!"成軒很堅決。"老師。"翔宇無奈的跑到我的身邊,向我求助。我對成軒說:"你自己翻,讓翔宇在旁邊看,可以嗎?""不行,這是我媽媽剛給我買的。"看到成軒這樣堅決,我也不能強求,因爲書是他的,他有權利保護自己心愛的東西,與同伴分享應該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而不能靠老師的權威來壓迫。

下午區域活動時,我拿出剛分的橡皮泥,對孩子們說:"誰願意玩橡皮泥的可以來老師這裏來領。"我知道成軒最喜歡玩橡皮泥了。這時,翔宇過來說:"老師,給我一桶,我想捏個大西瓜。"我說:"那天,翔宇拿來了一個大吊車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也給我玩了,那我的橡皮泥也給你玩!"我給了翔宇一桶,他高興到走到操作區玩去了。成軒坐不住了,只見他跑到圖書角拿下自己的新書走到我面前說:"老師,我的書也可以給小朋友們看!你也可以看!"我看了看成軒,說:"真的嗎?可以給小朋友們看?"他使勁的點了點頭,說:"我知道玩具要跟小朋友們分享,只是媽媽剛給我買的,我也沒看呢!"聽了這些,我說:"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啊!那好,我的橡皮泥也給你一桶!"成軒拿着橡皮泥高興的玩去了。

在平時的生活中,孩子們之間時常會發生一些這樣、那樣的事情,作爲老師就要走進兒童的世界,善於運用孩子的思維來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從而引導孩子們學會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8

幼兒園教學與中國小教學不一樣,幼兒年齡小,注意力時間比較短,幼兒又個性好動,坐不住,如果單純的言語說教,幼兒很容易就失去興趣,注意力轉移,教學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便把幼兒的好動與教師的教學相結合,使原本相矛盾的兩件事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無論是常識教學、故事教學、還是兒歌以及歌曲教學,我們都根據教學資料編排相應的'動作,一句一個動作,邊做動作邊進行教學,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代表了一個資料,幼兒學習用心性空前高漲,在手舞足蹈當中不知不覺的掌握學習資料。

幼兒園教學不拘模式,很多事情只要找準了切入點,就能化難爲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9

CC是一個剛插班進來的女孩子。一開始,她媽媽就和我說CC膽子很小,做事很被動,所以之前一直處於一個被集體忽視的狀態。爲此,從來園第一天起,我就特別留心觀察CC,發現她很願意旁觀小朋友們的遊戲,情緒會隨着遊戲情節的變化而起伏。看到這些,我想CC其實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只是不敢主動參與到小夥伴的遊戲中。只要我們推一推,她一定能很快融入集體的。於是在各種活動中,我會刻意幫助CC找小夥伴。“可可,你和CC一起合作吧!”“山山,CC還沒有找到遊戲小組,讓她進你們小組,好嗎?”在孩子間發生矛盾時,我也總想到儘量保護CC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C是不小心的,你原諒她吧!”“你是姐姐,讓一讓她吧。”……我想通過這些方法讓CC儘快地被大家接納,交到好朋友。但一段時間以後.有些孩子便提出了抗議:“我纔不要和CC一組!”“每次都要我們讓CC!”“CC總是要人幫!”……

孩子們的抗議聲讓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行爲,“特殊"的關照真的是在幫CC嗎?在孩子的世界裏,對CC的關照只會讓他們認爲CC真的和大家不一樣,從而導致CC和小夥伴們的關係越來越遠。我要求大家處處照顧CC,其實是對CC的不信任、不認可。連我自己都對CC不認可,又怎麼能讓其他孩子認可和接納CC呢?

此後,我逐漸減少了對CC的“特殊關照”,不再給她強拉配對小夥伴,不再要求別人讓着她,不再過分表揚她本應做好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無爲而治”,CC反而能更自在地和大家相處。很多時候她會在旁邊安靜地看大家做遊戲,有時當“醫院”少了病人、當“餐廳”少了客人時,其他孩子會邀請CC一起來玩,偶爾在特別需要夥伴時,CC也會主動參與到小朋友的活動中,這時我會及時對她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她更有自信。雖然現在CC還不是一個會主動交往的孩子,但她不再被邊緣化,在班上有一些玩伴了,能夠愉快地融入集體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特殊”不過是我們貼上的標籤。我們給孩子貼上了“特殊”的標籤,又怎能指望孩子從“特殊”中走出去呢?所以,我想,愛首先應該是接納,愛其本來的樣子,不強化、不粉飾,進而尊重、支持,促進其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0

今日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上完第一節活動課,我和孩子們來到了戶外活動,小傢伙們興奮極了,小嘴都在嚷嚷着,說着:“教師,教師我們去玩滑梯吧,行嗎?”我說:“好吧,我們就去玩滑梯。”說完小傢伙們就自覺地開起火車來,跟隨着我一齊奔向了滑梯。

來到了滑梯面前,在玩之前我跟孩子們說:“玩滑梯要注意安全、遵守規則、不能推、不能擠,滑梯要從上往下滑。”說完之後孩子們就解散了,去玩滑梯,我發現大家都能夠按照我之前說的遊戲規則去玩,不錯。就在大家玩的.興致勃勃,不亦樂乎的時候,王浩瀧大叫了起來:“教師,教師,快來啊,滑梯底下有隻大蟲子。”其他的孩子聽到之後也都從滑梯下下來和我一齊跑過去看。這時候聽到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着:“這是什麼呀?”“是蟲子嗎?”“不是吧?”這時子竣湊到跟前說道:“這不是蟲子,是大螃蟹!”“大螃蟹”大家一齊說到。雅淇來到我身邊問我:“教師,這是螃蟹嗎?”我笑了笑,對着孩子們說:“寶貝們,這不是螃蟹,是一隻大蜘蛛,它還會吐絲呢,你們看這張網就是蜘蛛用它吐的絲織成的。”大家都把蜘蛛圍了起來,觀察它,因爲這隻蜘蛛比我們平時見到的大了好多,所以對孩子們比較有吸引力,大家也比較感興趣。就在大家的觀察,討論之中我們結束了今日的活動。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

大班張老師休產假,剛好李老師又因孩子生病請假,我被臨時派去頂班。這天,偉偉媽來接孩子,跟我交流孩子最近的表現,談話間,偉偉掙脫了媽媽的手到戶外去玩了。不一會兒,偉偉哭喊着回來了,鼻子裏還流着血。原來剛纔他在外面與人發生了碰撞。偉偉媽帶偉偉去了洗手間,我趕緊安頓好班裏的其他孩子,趕過去幫助處理。還好,經過清洗冷敷後,鼻血止住了。

第二天,偉偉沒來幼兒園,第三天偉偉媽帶着偉偉衝進了園長室,一場暴風雨來得令我始料不及……因爲我的疏忽沒有及時問候孩子,偉偉媽認定我是一個沒有愛心的老師。面對偉偉媽的不理解,園長的當衆批評,我痛定思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不以忙碌爲藉口,不以事小爲理由,帶着愛心,行走於孩子們中間,不敢有絲毫懈怠。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我都會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言行,細心地照料他們的生活、學習。

如果說偉偉的事讓我明白了愛需要細緻,那麼牛牛的故事使我懂得了愛需要包容。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我一一檢查孩子們的着裝正準備出發,一轉頭卻發現隊伍中少了牛牛,呼喚了幾聲也沒人應。我趕緊去尋找。活動室裏沒有!洗手間沒有!走廊裏沒有!這個讓人揪心的小淘氣一眨眼功夫跑哪裏去了呢?配班老師氣喘吁吁奔過來說:樓下也沒有!話音剛落,活動室裏移動牀後邊傳來笑聲,牛牛從牀後邊伸出半個腦袋,得意地看着我們。我火冒三丈,快速奔向牛牛,正想批評他,卻碰到了牛牛那由得意迅速變爲恐懼的.眼神。那眼神提醒我:牛牛是個剛滿三歲的孩子,他還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爲後果,他覺得把自己藏起來,不讓別人找到,是一件好玩的事。原先的着急與怒火化作對孩子失而復得的珍惜,我一把抱住牛牛:“別怕,老師在這裏!”此時,牛牛很溫順地趴在了我的懷裏:“老師,以後我不再調皮了。”

我享受着付出真愛的幸福,也收穫着來自孩子們的關愛。午餐時間,當我穿梭於孩子們中間時,有孩子細聲細氣地招呼我:“丁老師,你快吃吧,待會兒飯就涼了!”下雨天,當我忘帶雨具時,有孩子會遞上自己的雨具:“丁老師,用我的。”……一時間,愛在身邊飛揚。教育是需要愛的事業。愛是幸福的源泉,讓我們付出真愛,陶醉於愛的快樂,享受愛的溫暖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2

帶上一個小小的飯糰,我帶領孩子們出發在園內尋找螞蟻,交給孩子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在我們走過的地方發現螞蟻。與往常的散步不同,孩子們一個個低着頭,步履緩慢,顯得異常專注:“哪裏有螞蟻啊?”園內,多是水泥澆築的平坦大道,確實難以找到螞蟻的身影。

“看這邊!”子傑大聲地喊了起來:“這個花壇邊邊上有一隻螞蟻!”一羣孩子湊過去:“哪裏呢?”子傑沮喪地說:“它往那裏的泥地裏爬走了!”

“螞蟻喜歡待在泥地裏!”俊成興奮起來,像發現了什麼新的祕密:“老師,我們到種植園地去找螞蟻!”

果然,臨近種植園地,孩子們在水泥路沿上發現的螞蟻多了起來,不時有孩子停下來,湊到一起細細地看,還不時跑過來向我報告他們的發現。

“老師,我想用手輕輕地去碰碰螞蟻,螞蟻好像是怕人的,還沒等我的手伸過去呢,它就很快地爬走了!”

“老師,螞蟻太小了,我輕輕地一捏,還沒用力呢,它就被我捏死了!螞蟻怎麼這麼容易就死啊?”

“老師,螞蟻的家在哪裏啊?我們怎麼只能找到一隻兩隻螞蟻呢?”

“螞蟻怎麼那麼小啊?它爬得可真快。一會兒就看不到它了!它還會一邊爬一邊掉轉頭朝另外一個方向爬,好像在跟誰打招呼呢!”

“老師,你把飯糰放在地上,看看是不是真的會吸引到螞蟻過來。”

“好,你覺得飯糰放在哪裏才能吸引到螞蟻?”我請小朋友把飯糰分成小份,孩子們把飯糰放到了剛纔發現螞蟻的幾個地方,然後蹲在旁邊盯着飯糰看。

很快,孩子們就沒有耐心了:“老師。好像螞蟻不喜歡飯糰,怎麼到現在也沒有螞蟻過來呢?”耐不住性子的子傑,早就在四周尋找,並抓到了一隻螞蟻:“老師,我抓到一隻螞蟻了,能不能把它帶回教室?”

“當然可以了!我們把飯糰留在這裏,午睡後戶外活動,我們再來看看,會不會有螞蟻來搬飯糰。”

回到班級,子傑鬆開捏得緊緊的小手,發現螞蟻已經被他捏死了:“唉,螞蟻又被我捏死了,它怎麼這麼不經捏啊?”

俊成迅速地從櫃子上拿了一個透明的小玻璃瓶:“不急,我用這個瓶子去抓螞蟻,在陽臺的康乃馨種植園裏,一定也可以找到螞蟻。”

沒過一會兒,俊成的瓶子裏就裝進了一隻螞蟻,他想蓋好蓋子,又擔心會把螞蟻悶死:“老師,你說,要不要把這個蓋子給擰緊啊?”孩子們異口同聲:“不要蓋蓋子!螞蟻會悶死的!”俊成小心地把玻璃瓶放在了鋼琴上。

可是,等孩子們午睡起牀,螞蟻不見了!連我都覺得詫異,螞蟻居然能夠沿着光滑的玻璃瓶壁爬出來!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孩子們再次隨我去戶外尋找螞蟻的時候,都帶上了一個小瓶子,我則準備了一些放大鏡,我多麼希望,孩子們能像我小時候那樣。看到螞蟻搬家的壯觀景象,找到螞蟻的家,在螞蟻的家裏發現那隻碩大的蟻后,看到忙碌的工蟻,發現那些小小的白色的蟻卵和幼蟻……

螞蟻搬家沒看到,期待中的螞蟻搬飯粒也沒看到,卻發現了令人驚喜的一幕:食堂後門口,一羣小螞蟻正在搬一小塊芒果肉。“螞蟻最喜歡芒果肉?”子傑最先提出了疑問:“芒果比米飯好吃!芒果是甜的!”“那我們放一顆糖在地上,看看螞蟻會不會來吃?”“螞蟻們的家在哪裏呢?它們把芒果搬到哪裏去?”幾個孩子拿着放大鏡跟着螞蟻去探尋了。

可惜的是,孩子們抓到的螞蟻,沒有能夠在教室裏多存活幾天。但在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已經習慣了拿着放大鏡在陽臺上觀察螞蟻:“老師,我們不要再抓螞蟻了,媽媽在電腦上幫我查螞蟻的知識,螞蟻是羣居動物,它們各自都有自己做的事情,離開了蟻羣,它們就活不了了。”區域裏,我悄悄地爲孩子們提供了螞蟻的標本、蟻穴的`模型以及放大鏡,爲了增添自然情趣,我特意設計了戶外花園的立體牆面場景,讓孩子們用放大鏡尋找躲在花葉下面的小螞蟻,用創意泥製作可愛的小螞蟻並放到小花園裏,用繪畫剪紙的方式表現出螞蟻的家……可喜的是,孩子們在美工區裏的創意製作,也細緻地表現了他們對螞蟻的觀察發現:螞蟻有六隻腳,頭上的觸角是細細長長的,螞蟻喜歡生活在泥地裏,喜歡在樹底下、花葉下爬來爬去……他們還用一次性餐盤做瓢蟲、做蝴蝶、做蜻蜒,因爲,它們是螞蟻的好朋友!

在“爬呀爬、飛呀飛”這個有關昆蟲世界的主題活動裏,我們在班級環境以及教學活動中所呈現給孩子的,大多是對這些可愛動物的藝術再現和聯想,真實的昆蟲世界是怎樣的,只有走進大自然,孩子們才能夠獲得真切的感知和體驗。在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裏,在經濟日益發展、環境卻持續惡化的現實中,我們或許已很難讓孩子們看到螢火蟲在夜空中四處飛舞的美景,但我們完全可以多創造一些讓孩子們在自然中觀察的機會,譬如觀察螞蟻,譬如飼養蠶寶寶,譬如在種植園地觀察蜜蜂採蜜、蝴蝶翩飛……所幸的是,我們幼兒園右邊的水岸新都小區,依然可以在池塘邊聽到此起彼伏的蛙鳴,甚至可以看到青蛙從草叢裏一蹦而出躍向池塘;幼兒園後面的香樟花園小區,花香四溢,隨時都能看到蝴蝶、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在幼兒園門外的路邊草地,只要下雨,就能發現剛露頭的野生蘑菇,還能聞到那種蘑菇的自然香氣;幼兒園對面的貫莊小區,更有居民們種植的蔬菜以及各種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讓孩子們享受到許多田間的野趣……而在幼兒園內,孩子們隨時都能發現在泥地裏忙碌鬆土的蚯蚓,看到草叢下緩慢爬動的蝸牛,看到淺水池塘裏的螺螄,還有各班教室飼養角里的各種小動物。每當我帶着孩子們走進這些自然環境之中,孩子們總能發現許多我不能夠發現的新奇,這讓我再一次認識到:孩子無時無刻不在發現和學習,而大自然,是最貼近孩子的學習場所!

“老師,螞蟻長大了是不是就會變成西瓜蟲?”這是俊成第一次觀察螞蟻時向我提出的問題。我想,孩子們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爲他們太缺乏在生活中對昆蟲的觀察與發現了。當俊成抓到了一隻螞蟻裝進玻璃瓶的時候,他就馬上調整了自己的問題:“我發現螞蟻就是螞蟻,西瓜蟲就是西瓜蟲,它們都有腳,但螞蟻只有六隻腳,西瓜蟲有很多細細的腳;它們都會爬,但螞蟻爬得快,西瓜蟲爬得慢;螞蟻會把頭轉來轉去,西瓜蟲會把身體縮成一個團……老師,螞蟻和西瓜蟲吃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

“老師,蠶寶寶吃了桑葉就會長大,它能不能吃別的樹葉?”這是文雨在飼養蠶寶寶時提出的問題。我想,這就是孩子們的探究意識和探究慾望,我一邊鼓勵她用一條蠶寶寶做實驗,一邊竭力地回想兒時隨母親採桑養蠶的點滴記憶,希望能夠搜尋到有益的經驗。讓孩子在實踐中感知吧,雖然那條蠶寶寶最終死了,但我相信,這個孩子自己動手的探究過程會讓她得到有益的經驗。

“老師,我們的園服、小書包上都有小鳥的標記,我們幼兒園內是不是有小鳥會飛過來停在樹上唱歌?”這是我們請孩子們設計新園標記時子怡提出的問題。我想,這正是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當那一天我們在教室裏聽見鳥叫而衝到陽臺上,看到屋頂上似乎要在這裏築巢的燕子時,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旋即大家又都放低了聲音悄悄地回到教室,我們都怕打擾了燕子,希望燕子能夠長久地在這裏築巢,這樣,我們就能一直和燕子做鄰居了!

我想,孩子們的生活是需要這些小精靈們的陪伴的,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將帶給孩子們無窮的童年快樂。如果可以,我願意重回童年,找到曾經玩過的在風中盪鞦韆的蜱蟲、樹上粘着的蟬蛻、房屋土牆下的土鱉蟲甚至還有泥地裏的蝸牛、桑樹上的毛毛蟲、躲在菜葉背後的菜青蟲、揮舞着大刀的螳螂、在牆壁角落裏唱歌的紡織娘……若能把它們一一帶到孩子們面前,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驚喜萬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3

在班級中總有這樣一些幼兒,他們課堂上比較安靜,發言聲音小,不夠自信;遊戲中相對活潑,但是一旦發現被老師關注會感到不自然;交往時稍顯退縮,在與同伴交往方面顯得不夠主動。服從居多;生活中不添麻煩,大部分能很好地照顧自己,從不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視.我們將之稱爲“中間區”孩子。讓“中間區”孩子重塑自信、陽光的積極品格,需要教師實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啓動信任引擎。建立安全依戀

梓涵——對老師持懷疑態度的選擇性緘默

梓涵看上去很文靜.平時面對老師經常一言不發,喜歡用眼神或手勢等肢體語言來回答老師的提問。但是,和小朋友們自由活動時,卻顯得很活潑。

梓涵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是很強的,和老師進行交流時的反應是一種選擇性緘默,這往往是幼兒因爲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沉默不語的現象。像梓涵這樣的孩子大多在幼兒園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師要做的就是努力讓這樣的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一旦有了信任感,他們就能將愛的感受從父母身上延伸到老師身上。

我開始每天和她保持一段時間的親密接觸,多看她幾眼,多和她微笑,多說幾句鼓勵的話,最重要的是堅持每天如此,並表現出真誠。漸漸的,我發現梓涵會有意無意地走到我身邊,有一句沒一句地和我說說話。信任的引擎開始啓動,這正是孩子形成安全依戀的起點。

二、運用“期待效應”,促成發展質變

心宇——害怕展示自己,又讓人充滿驚喜

處於“中間區”的幼兒不太會展示自己,可一旦給機會讓他們站上舞臺,帶給你的往往是驚喜。一次科學課提問:“襪子口有彈性有什麼用呢?”平時不愛舉手的心宇怯怯地舉起了小手。他的回答儘管聲音很小但非常準確:“這樣襪子就不會往下滑了。”我沒有提醒他要放大聲音而是連忙誇獎並走過去,給了他一個熱烈的擁抱。第二天我照例打開班級網站。忽然發現了一篇“感謝褚老師”的新帖子,是心宇的家人寫的,字裏行間充滿感激,說孩子回家興奮極了,告訴家人褚老師抱他了,而且把他抱起來了,他開心極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給了心宇更多的'關注.只要發現他舉手了就請他回答問題,而我發現他回答問題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並常有與衆不同的觀點。某天午睡起牀,他居然將被子摺疊得和保育老師不相上下。其實我在不經意間做了一個期待效應的實驗:孩子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作爲教師用充滿肯定和期待的影響和暗示給“中間區”孩子帶去燦爛的陽光,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給予持續關注,點燃表現熱情

木子——自主自理.卻缺乏展現熱情

“中間區”的幼兒很多都是自主性強的孩子,不給老師添亂,以至於容易被人忽視。木子就是這樣一個不用人操心的孩子。她從進幼兒園開始似乎就不曾麻煩過老師:入廁後會自己將衣褲整理好,午飯從不挑食,午睡時能很快睡着……她幾乎從不舉手發言,每次又能很好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如果不在意,你幾乎會忽視她的存在。

我覺得木子就像一支美麗的煙火,等待有人將她點燃。但是,對於我表現出的熱情,木子似乎不太領情,對我的鼓勵和表揚很少表現出高興的樣子。我並不氣餒,始終對她保持積極的關注,注意她每天的活動,將她的良好表現記錄下來,時常在集體面前展示,並瞭解她喜歡吃什麼、玩什麼……這種持之以恆的熱情關注逐漸拉近了木子與我之間的距離,漸漸地她會主動要求做一些事情了,小手也開始舉起來了……這支美麗的煙火終於被點燃了。

四、發揮同伴互動,實現個人價值

小鑫一從不主動交朋友.始終處於被動位置

要讓一個幼兒覺得他是集體中有價值的成員,就要讓他感覺到自己受到關注,感到被他人需要。“中間區”幼兒在集體中顯得相對較安靜.他們在被需要這一點上明顯感覺不足。這就有賴於教師創造機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小鑫很安靜。從不主動與人交往,遊戲時,他也總是跟隨者,從不主動提出要求,他似乎沒有在集體中的主動意識。兒童心理學曾揭示:同伴可以作爲一種社會模式或榜樣影響兒童的行爲發展。我決定找一個能帶動他的同伴。我觀察到他比較喜歡藝木,藝木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於是我安排他們坐在一桌,經常鼓勵他們玩同一份材料或參與同一項活動,爲他們提供充足的互動機會。取得一定進展後,我將兩人的活動範圍擴展爲小組合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小鑫逐漸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重要性.發現了自己有價值的一面,笑容也漸漸地在他臉龐綻放。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4

幼兒教師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女孩,她們生活在快樂的孩子之中,生活在追求新潮的現代節奏中,生活在充滿朝氣的陽光中。她們總希望把自己打份得漂漂亮亮的。幼兒園老師爲了給自己增添一點“亮點”,喜歡佩帶各種飾物:別緻的戒指、高雅的項鍊、時尚的'腰帶、漂亮的胸針、可愛的髮卡……這些裝飾,爲幼兒教師增添許多美麗,但“幼兒教師是否可以佩帶飾物?”這一問題引起了社會許多爭議。

我有幾點感觸談一下: 1、保證幼兒的安全、健康。 2、從對孩子的良好影響。3、儘量不要分散孩子注意力方面

以上就是我的3點個人感覺,希望跟大家共同討論!謝謝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

一位美國幼兒教育學家說,美國幼稚園只訓練孩子合羣、適應環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訓練是手的動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筆等。日本學校至今仍沿用傳統的算盤來進行計算教學,因爲計算機無法使學生理解,得出與答案有關的基本運算過程,也就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算盤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鍛鍊了手指。

手指的鍛鍊直接刺激大腦中央的.手指運動區,間接引起其它運動區的興奮和活躍。當手指鍛鍊得愈來愈靈巧時,頭腦的思維也就會相應的更敏捷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聰明;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智慧的工具和鏡子,所以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學中的算盤能讓兒童雙手通過指尖訓練,達到開發兒童的智力和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