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多情似故人散文隨筆

讀《鏡花緣》有一個印象極深刻的情節,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衆人行至黑齒邦,國人全身及牙齒皆黑,無論男女都聰明絕頂,嗜愛讀書,不染鉛華,日讀萬言者不計其數,於是渾身散發着書卷秀氣,風流儒雅,有君子之風。

書卷多情似故人散文隨筆

這個國家的書籍供不應求,常從別國重價購買書籍,親友如有書定要借來抄寫。民風淳樸,沒有盜賊,路不拾遺,見了無義之財,都是一派“臨財毋苟得”的作風。一旦見了書,就把“毋苟得”三字拋到九霄雲外,不是借去不還,就是設法偷騙,做賊的心腸也由不得自己了。所以此地把竊物的人叫作偷兒,把偷書的人卻叫做竊兒;借物不還的叫做拐兒,借書不還的叫做騙兒。倒有點像孔乙己的'狡辯,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讀來令人哂笑,卻也可一窺他們對書籍的摯愛,不過君子愛書,還要取之有道。

藏書之家們見了這些竊兒、騙兒,十分害怕,都將書籍深藏內室,非至親好友不能借看。看過很多讀書人談借書,都落得個久假不歸的結局。無論多麼慷慨的讀書人,一到借書上就變得吝嗇起來,別的不還也罷,可書要是不還,心裏就開始怨恨借書的人。有時不好推辭朋友,勉強借出去,又擔心朋友不懂珍惜,污損了頁面。

我身邊的朋友倒是很大度的,也懂得資源共享的道理。朋友中也有讀豎版繁體古書的人,頗有見好書雙眼發光的意味,書都按箱買,熱衷於藏書,把書視爲一種私產。每到週末,學校都會有商販來售賣書籍,常駐足翻看,無奈囊中羞澀,多從圖書館借閱,借不到的只好自己購買。學校的餐廳用於劃分區域的櫃子上陳列着花草和紙盒做的假書,從遠處看很逼真,真正的讀書人看不慣用書裝點門面的行爲。很多有錢人愛附庸風雅,將書房裝潢得極爲豪華,藏書頗豐,卻往往將書束之高閣。高中不捨得買書時,就在學校的書屋裏翻看,記下文章的名字,回家上網查閱,現在看來倒是壞了人家生意。

讀書久了,便如飲水吃飯一樣日常,成爲生活的一部分,沒有書籍就惶惶不可終日,覺得虛度光陰。讀書久了,讓我逐漸明白任何書籍都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過分迷信,要有自己的判斷,最好將幾本書對照起來看。讀書是見效很慢的,常被認爲無用,讀書可以豐富人的談資,培養人的思考能力,讓人擁有自信和底氣。讀書是最節儉的消遣方式,是爲了解決內心的困頓,逃離到隔絕人寰的淨土,尋找與自己相似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