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敵如救己散文

19世紀中期,在歐洲金融界先後崛起了兩大銀行巨頭——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巴林家族。這兩大家族銀行的金融觸角遍及世界,他們幾乎掌控了當時整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錢袋子。

救敵如救己散文

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和巴林家族銀行從它們各自誕生之日起就恩怨不斷。一山難容二虎,兩家的矛盾衝突與日俱增,用“既生瑜,何生亮”來形容當時兩家的狀況再恰當不過。

到19世紀80年代,巴林銀行大量投資阿根廷等國的債券,而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則看好巴西。到1890年,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其債券一夜之間貶爲廢紙,其債券的'最大買主巴林銀行首當其衝遭遇重創。俄國*府爲規避風險,抽走了在巴林銀行的全部存款,給了巴林銀行致命一擊。很快巴林銀行頃刻之間走到了破產邊緣。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此時只要輕輕摁下指頭,就可以將宿敵輕鬆幹掉。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此時並沒有向宿敵摁下索命的指頭,相反,卻對當時英格蘭銀行提出的“救援巴林計劃”給予了最積極的響應——在一個月內從各地分行緊急抽調了200萬英鎊的現金和價值100萬英鎊的黃金給奄奄一息的巴林銀行輸血。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成爲救援巴林銀行的排頭兵,巴林銀行最終獲救了。

在世人迷惑的眼神中,執掌羅斯柴爾德巴黎銀行的阿爾方斯·羅斯柴爾德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巴林銀行實質上已成爲整個英國商業和經濟的信用基石。一旦巴林倒下,英國在全世界的信用都將嚴重受損,到那時,我們絕無可能獨善其身,必將受其害而隨之倒下。”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是從自身利益考量纔出手救援宿敵的,儘管其出發點源於私利,但卻闡釋了一個道理:有時拯救敵人就是拯救自己,放競爭對手一條生路就是給自己留一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