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雖有繁華地我願青山共白頭的優美散文

記事的時候,就有一種嚮往,嚮往一片靜地,沒有雜亂的人流,沒有霧霾的籠罩,也沒有空氣裏瀰漫的油煙的味道。從此,在內心深處就留下了那片靜地的引子,慢慢的去尋找。

鬧市雖有繁華地我願青山共白頭的優美散文

上學的時候,我經常和同學們說起,那靜地的顏色,粉紅和金黃裏帶着滿滿的綠色。同學們取笑我,“你是讀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中毒了吧”。我並沒有被這取笑聲所動,倒是被陶淵明的另一首詩歌,感染的不能自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心遠地自偏”的精神意境,那種怡然自得神情,很是超凡脫俗,悠哉悠哉的'生活,引領者我一如既往,在心底勾畫着那片天地。 畢業之後,工作之前,花費過很多心思,也花費了很長時間,在大山幽谷裏轉悠,在小河溪水旁尋望,在松濤竹林深處探索。儘管沒有找到那理想之所在,但心情的愉悅,是常人難以想象得到的,真是忘記自我。身在奇峯妙林之間,花草是那麼的豔麗,空氣是那麼的清新,吐納之後的神情,五臟六腑的舒暢,簡直就是“仙境若在夢,朝雲如可親。何由睹顏色,揮手謝風塵”。的感受。

工作了,閒餘的時間少了,但還是不斷的和同事們談起。同事們也用異樣的目光打量我。言語間取鬧我,“你不該在這工作,應該做一個隱士。採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千年之後,你就列入仙班。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享受男女老幼之香火。在煙霧繚繞裏過完你的一生”。取笑和譏諷也沒有讓我打消心頭的慾望。始終不敢忘記那片靜地。

結婚了,經常有事無事的和妻子談起,找一個清淨的地方,背後有山,前面有河,蓋兩間茅屋,圈個籬笆牆,在院中鑿一個石桌,幾個石凳。晨沏一壺茶,靜聽,“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晚上,燙上一壺老酒,靜觀,江天一色無塵染,姣姣月色照庭院。妻總是泛着眼,伸手摸摸我額頭,“你沒發燒吧。如果你不是說的胡話,那我給你出個主意,脫掉衣服,穿上袈裟,腦袋剃光,燙上九個點,找個沒人煙的地,出家算了,那清淨。省着一天到晚的空想。”我只是一笑,不在乎她說什麼。他們可能不理解,靜地的模樣,更不知道人在匱乏的時候,是多麼的想在那個靜地呆上一呆,舒服的睡上一覺。

水月催人老,銀輝染滿發,那片靜地更加清晰,更加明媚。更加嚮往,更加迷戀。多少次在夢的朦朧裏,獨自去享受,那幽靜的美景,雨後的清綿,在傍晚的月華里,擁抱着,“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那美麗而動情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