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改變自己接納孩子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隨筆-改變自己接納孩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隨筆-改變自己接納孩子

班級中,難免會有一兩個讓老師勞心費神的孩子,顧嘉新、杭佳豪兩位小朋友就是這樣的:顧嘉新的嘴巴會不停地嘀咕,而我的眼神提示升級爲語言提示都不能制止;杭佳豪則是動手又動口,經常有孩子報告“老師,杭佳豪又打人了”“老師,杭佳豪又吐口水了”。面對這種孩子,說不煩那是假話。尤其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兩孩子就似那不和諧的音符,跳躍在正常的教學秩序中,擾亂着自己的心緒。結果常常是在說教無果的情況下氣急敗壞地讓其站一會或坐離集體遠點。

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是自己太急於去想改變孩子!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教育預期目標時,那種深深的挫敗感就打敗了自己,而對孩子生出更多的埋怨,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又怎有“發現美”的心情與眼睛呢?

同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爲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顧嘉新的囉嗦及杭佳豪的“口水戰”是在孩子入學前就已形成,要想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在改變不了孩子的時候,作爲老師是否可以嘗試着改變自己呢?在嘗試的過程中,我發覺兩孩子也很可愛:顧嘉新每天都能主動愉快的和老師問好,在課堂上還偶爾能給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杭佳豪則是個很有愛心、熱於助人的孩子。在我有意識地忽略孩子“缺點”的時候,會發現兩人的可愛之處,而孩子在我友善的讚賞中,也慢慢學會了剋制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不良行爲習慣多的是批評,而給與的正面引導則在批評之後。如果我們在不良行爲出現就給予正確引導,相信孩子會更樂於接受。

當我們改變自己,嘗試着包容的接納孩子,會發現原來教學可以變的輕鬆許多。從敵對的情緒中跳出來,讓師幼在愉悅的氛圍中互動,會讓自己身心愉快,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