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筆600字

清明節又到了,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祖的節日。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清明隨筆6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清明隨筆600字

  清明隨筆【1】

燕子來時春舍,梨花落後清明。

今年的清明,略有寒意。

車,在回鄉的路上;心,卻早已到了家鄉。

“媽媽,這次回去給誰掃墓?”我好奇地問着媽媽。“我的奶奶。”她輕輕地說,彷彿那是一個美麗而又奇幻的夢,而她,便是這個夢的主角。

“媽媽的奶奶?爲什麼以前你不去呢?”“沒有爲什麼。”媽媽的回答令我很失望,便轉過頭去,再也沒有理她。

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愁思,幾多離人淚。

回鄉的路途十分遙遠,爲了打發時間,我便猜起了媽媽的奶奶的容貌:應該是一個很慈祥很慈祥的老奶奶吧。笑起來應該會有兩個小小的酒窩,雖然老了但風韻猶存吧。我把我的猜想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而不語。

終於,漫長的車途後,我們到家了。安頓好一切後,媽媽便帶我去掃墓。

那是一個怎樣的墓啊,墓碑上的字早已在幾十年風雨的打磨下模糊不堪,墓上雜草叢生。我無言:人死了,都會這樣吧。

媽媽燒起了紙錢。我在墓前鞠躬,默哀。望着墓碑上刻着的幾個模糊不堪的字,心裏泛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悲酸。一陣風吹過把地上的焚燒盡了的灰燼捲起,吹進了我的眼裏,彷彿是在爲我掩蓋眼眶中的晶瑩…

站在墓碑前,久久不願意離去。天空灑下了隨着風飛揚的如塵如粉的雨霧。就這麼輕,這麼輕,這麼飄揚。像是蝶舞一樣。清明節,就是一個雨紛飛的季節。

焚紙祭香,青煙寒食,撒清酒一杯,吟離歌數闋,哀思同寄。

一絲絲清涼,拂過臉頰,西方那天邊,也漸漸暗了下來,一切都回歸了開始的寧靜,隨着夜晚的來臨,輪迴着…

  清明隨筆【2】

百鳥抖落翅膀的嚴寒,在如明鏡般的高空飛翔;柳枝抽出新綠,柳絮在空中曼妙輕舞;雲朵揚起白帆,藍天如海,就連石頭,也抑制不住自己開花的慾望。我安靜地坐在窗前,任風肆意地撥弄着頭髮,凝望着窗外明媚燦爛的陽光和奔跑的孩童,思緒卻已經不知飄向何方。古人的思維真是奇妙,將清新明麗的春之美景與生離死別的人間悲酸合爲一體,這其中又藏有怎樣的玄機呢?

在我看來,清明節就是一個“緬懷過去,思考當下,面向未來”的節日。

緬懷過去,無非就是感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沉重,體會“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的孤獨寂寥。想着先人們在世時的音容笑貌;想着先人們在世時對自己的好與壞;想着那些先人們在世時微不足道的,現在卻回味無窮的瑣事;想着那些以前不願聽的,現在想聽卻聽不到的話;想着……

活在當下,也就是出去踏踏青。煙花三月,萬物復甦,春光明媚。絕對是踏青的好時節。天空湛藍、高遠、明淨,像似一匹藍緞。豔陽金黃、圓潤、熱烈,靜靜地高懸在碧空,灑下暖暖的光芒,讓人溫暖舒服。找個寧靜的公園,將春風摟入懷中,再靜靜聆聽鳥兒對春的讚歌,寧靜,美好……

坐在窗邊,望着窗外紛紛絲雨,嗅着百花芬芳與淡淡的煙火味兒,思考着又該如何面對下一年的風風雨雨。這就是面向未來。

我靜靜地坐在窗邊,任思緒像脫繮的野馬疾馳,靜思……

  清明節掃墓【3】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淨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並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很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後,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濛濛的細雨中飄着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後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後,爸爸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後,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並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說如果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麼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着許多外地的車輛,媽媽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媽媽也跟我說起她兒時的事情,媽媽說:“當時,家裏不是很富裕,但是,媽媽總能夠從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媽媽在當時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說到這兒,媽媽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爲烈士掃墓【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眨眼的時間,就到了清明節,我們一家人決定去給烈士掃墓。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的起了牀,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臉蛋紅紅的,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了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的,真是一片春機盎然的景緻啊!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墓門口,臺階一級一級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於烈士們的'寶地。這裏可真壯美啊!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們的化身嗎?都說現在的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有看到人爲的跡象,這不正說明我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有這些烈士們的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的日子?哪能守衛得住我們的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的淚花。是啊,他們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的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的感情,絲毫不亞於在溫室裏長大的我們……

六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的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很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劫掠了。”

  清明隨筆【5】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溼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溼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隨筆600字【6】

“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前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縱然是大好春光之際,每當到了清明,總籠罩着一層悲傷的色彩。清明那淅瀝的小雨,朦朧的青煙,總是會隨着人們心底的回憶繞城綿綿不斷的思念,滴落成無窮盡的無奈與悲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似乎在中國的文化內涵裏,清明總是同紛紛的雨被自然而然地聯繫在了一起。而剪不斷的雨,又總是同縷縷絲絲的清風,渺渺嫋嫋的青煙一道,交織出一幅悽婉迷離、令人斷腸的圖畫。人事變遷,歲月過往,城門斑駁,樹根盤踞,墳頭殘舊,草木已深。我一直認爲中國的水墨畫最能詮釋清明的意境,平靜、淡雅,卻又憑空多了一份朦朧和哀思。柳已抽綠,春已到來,只有那清明的雨還在不斷哭泣,灑下一地悲傷。

又或許正是這雨,才勾起了人們無限的懷念,不斷提醒着人們學會緬懷。清明,自古便是祭祀祖先和亡人的日子,更是生者和死者進行靈魂交流的時刻。一叢灌木,一條小徑,一方墳塋;一顆隨心,兩行清淚,總讓人在靜默中參透出徹骨的斷腸情。燃幾炷香,燒幾錢黃紙,磕三個響頭,生者總是希望已故的親人能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安然,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讓自己過得也安心。我想,對於個人而言,這是一種對祖先的尊重和緬懷;而對於整個民族來說,則是對一個民族“根”的尊重,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敬意和傳承啊!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紛紛的清明雨,淋溼的是多少人的心啊。蝴蝶翩翩,黃鸝鳴柳,沙鷗翔遊,林間添紅。這清明的哀愁,便被悄然安放在這一季春風裏。

  清明隨筆【7】

三月的風瀰漫着春天的香味,從田野間飄過,從清泉邊流過。綿長的細雨打溼了四月的大地。不知不覺中我們又迎來了今年的清明。《歲時百問》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清明節後雨水漸漸多了起來,是大地萬物生長的好季節。田間地頭那一片拔節的嫩綠;河岸水堤邊那一樹惹人的新綠。濛濛細雨洗淨了大地。牧童的短笛吹響了鄉間勞作的序曲。笛音悠悠從牛背上躍過飄入我的心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有掃墓祭祖的習俗,在這一天回到鄉間輕輕拭去身上的塵垢,同時也拭去心靈的那些繁俗。心與鄉村緊緊的貼在一起,飲着故鄉的酒緬懷遠去的故人。寄託那份酒醉方知情更濃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想起更多的人,更多的事。過去的一年傷痛曾打溼了記憶,過去的一年悲愴曾惹哭了歲月。

清明節到了,不知道天堂的他們是不是依舊注視着這片土地,這片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同時也送走了他們生命的土地。都說清明的雨是故人的眼淚。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或許我們的眼淚和着他們的眼淚早在去年的五月已經風乾了。

川西平原的油菜花前斷日子剛剛開過,一片一片的金黃迷人的眼,這幾天下了幾天的雨,花已經落空了。我常常爲了去年看花的人而暗自神傷。誰曾知道去年燦爛的油菜花竟是他們看到的最後一次。也許故鄉的菜花香會飄到天堂,讓花香帶去對他們的思念。

遠處笛音又起,哀怨,朦朧又迷離。天國的那一串相思也在這一方土地擱淺。

每年清明,每年五月思念如陳酒般濃烈。

  清明隨筆600字【8】

當每一座春山在被數度春雷撼動後恢復幽遠昂然的儀態,當每一簇山花在沐浴了整個節令的春雨後對着春日晴空盡情舒展笑顏,一切都在意味着:清明節已經到來了。這個延續着漫山素旗、遍地風煙節日景調的時令,已經在農人的期盼中如期而至,而我的鄉親們,應已在田間地頭拄鋤而立,悠然顧盼,掐指數算時令的推移。

這是個不一樣的節令,在久遠的歲月中,清明節,永遠掛繫着人們一種特殊的情結。每年這個時侯,無論是殿堂人士,還是鄉間俗子,都會用一種相同的方式來詮釋這個傳統佳節。小時候,我樂意跟隨大人在晚春時節來到荒草叢生、墳頭羅列的山腳下,懷揣着一兜炮仗,只等大人一聲令下,就可以縱情玩耍。而年幼的我總是納悶:大人們在焚香點蠟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總是出奇的靜默,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樣子十分滑稽。更有噱頭的是,大人們在燒完一通紙錢之後,居然雙手合十,低首垂目,三三兩兩地鞠躬起來。那時候,清明節掃墓對我來說,只不過是一次愉快的踏青,一日充滿樂趣的春遊。後來,我漸漸地長大,清明節還是一樣的清明節,山腳的墳頭依舊,父親的臉上依然充滿虔誠,大人們仍舊一如既往的低首鞠躬,而我卻懂得了:這真的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這漫山遍野的紙旗和隨風散逸的風煙,寄託的是人們內心一種認祖歸宗的情懷,大人們口中有趣地念叨和他們“十分搞笑”的鞠躬動作,寄託的是對逝去的先人深深的懷念,流露的是那種最虔誠最質樸的感情。我照着父親的吩咐,插上香杆,點上蠟燭,也第一次面對着先人的碑刻,音容整肅,雙手合十……

如今,已長大懂事的我,在清明節日裏,再次進山掃墓。一路上,鄉親們手提祭品,流目四顧,而走在一旁的我,忽然有了更多的感悟:他們的目光蒐羅在莊稼地裏、山野深處,他們不是在觀賞風景,而是在搜尋先輩的腳印,這裏漫山遍野,一定還遺留着先輩們深山打柴、野地開荒時走過的步子。而眼前的父老,正是在這一年一度的節日中,攜子攜孫,邁着和先輩們一樣深重的步子,來到這荒山野地,面對重重丘墳,做一次最虔誠的祭弔和禱告。除卻一如既往的擺祭品、插紙旗、放鞭炮,我的父老鄉親,攤開族譜,向墳臺旁邊的年輕後生講述着先輩的辛酸、艱難與榮耀,此時,父親口裏滔滔不絕,臉龐映着火紅燭光,神色間充滿了無邊的慷慨與自豪。

掃墓歸來,兒童們跳脫雀躍,大人們也一路談笑風生。父親悠然回望,風煙散盡,山郊漸遠,他的目光變得愈加幽遠和明澈,心裏似乎充滿了踏實。也許和父親一樣,人們都已經自信,辛勤地勞動,加之先輩們的佑護,一切都充滿了希望。清明節過後,不會再是青黃不接的節令,而是農人們精神十足,準備付出更多勞動的火熱旺季,再就是碩果累累的黃金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