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稻草堆的傷感散文

仲秋時節的傍晚,我習慣性地在集鎮的水泥路上散步。路邊成片的晚稻田裏,嫩黃的稻穗低垂着沉甸甸的頭顱,更多的是吐着雪白花蕊的棉鈴,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在絢爛的晚霞映照下,棉農們還在廣闊的棉花叢中勞作,勾着頭,雙手不停地採摘棉花,扯滿一把後,塞進身旁放着的蛇皮袋,一副忙碌的樣子。看着眼前的情境,忽然想起久別未歸的家鄉,此時也該是這般景象吧。那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常像拂之不去的夢境,尤其是家鄉久違的稻草堆,更是讓我的思緒久久難以停息。

遠去的稻草堆的傷感散文

家鄉的稻草堆,全是用稻草堆積而成,全盛時期是大集體的時候。秋收過後,脫過稻粒的稻禾早就換上了一身金黃色的裝束。修成正果的它們,卸下支撐稻穗沐浴陽光的重任後,變得溫順柔和,不再堅挺昂揚,橫七豎八地躺在田野之上,或者被一個個捆紮好,堆成小堆暫時存放在田埂間稍微寬敞的地方,以便適當的時候歸大堆,派上新用場冬天,百草枯萎,天氣也寒冷起來,耕牛沒有青草料,這些黃燦燦的稻草便成了牛兒們平常不可或缺的食料。至於喂用稻草裹成的黃豆把,那只是好心主人奢侈的豪舉,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味大餐。豬牛圈都還是泥巴地,必須用稻草不斷鋪墊,才能消除它們踐踏後的齷齪骯髒,生產農家肥。兒時的我,跟着大人在田間勞作疲倦後,喜歡依靠在稻草上,特別的溫馨,一閉眼就能睡着,像現在躺在柔軟溫暖的席夢思上一般舒適安逸。

堆大草堆通常會挑選秋收後晴朗的日子,青壯年男女齊出動,男子漢用繩索千擔挑,婦女們則用扁擔夾欄挑,兩個精幹的漢子在草堆旁順草把、遞草把。小堆的稻草,頭幾天還要翻曬,不能因爲少量溼草連累大堆的稻草跟着黴爛。堆草是十萬火急的事,一天之內務必完成,否則遇到雷雨或露水受潮,到了冬天會爛堆,前功盡棄。

堆草堆的地方基本固定在村組房屋附近空曠平坦之處,且靠近牛圈。堆草之前,將筆直修長的杉木豎在備好的深深的洞內,夯實新土,防止傾斜,再平整堆場。人們挑來的稻草都堆放在杉木不遠處,然後堆草人依中間的杉木杆逐層緊密地堆砌。草堆在兩人高之內是個圓柱體,再上面堆成圓錐體,雨水順着錐面淌下,下面的稻草不會受潮發黴腐爛,讓耕牛斷了糧草。

堆草人通常是村裏種田的行家裏手,有豐富的經驗,堆稻草不坍塌,很少爛過堆。遞草護堆的人更是了得。都說,堆草的徒弟,護草的師傅。等稻草堆堆碼到一人多高後,當局者迷,難以分辨四周的高低進出是否合乎平衡的標準,護堆的人,用牛糞叉挑起草把往上送,往上拋,還要不斷地巡視提醒。等到收堆的時候,堆草人一個草壓一個草,漸次地收縮,最終扎幾個大大的草把一層層地牢牢罩住草堆頂,還用一個碗口粗細的草圈套住杉木梢和大草把。即使颳起狂風,也難以從頂上掀翻草堆。

一個村組往往有幾個這樣的草堆,作豬牛的儲備庫,爲豬牛提供過冬的食糧。高聳威武的稻草堆也是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

堆草是村裏的`一件大事,誰都不會閒着,可謂全村總動員。除了挑草堆草的以外,還有一班人在張羅着後勤,大多是中年婦女和老漢:他們將幾百斤碾好的糯米分批蒸熟,用石碓舂稠,搓成一塊塊白乎乎的粉團摁扁,拌上碾碎的熟芝麻,製作成麻餈,待收工時,按人頭分給堆草的一干人。據說,麻餈舂得粘稠,草堆就會牢固不會傾覆。

在草木搖落露爲霜的時候,這些稻草成了耕牛的輔食;等到冰天雪地的隆冬,我們這些放牛娃就只要牽着耕牛出來,到小河邊飲兩次水,拉上幾個稻草撒在牛圈裏,留些給它們吃,就萬事大吉了。在稻草快用完的時候,總有一些趣事發生:你在抽草把時,猛地,會竄出一兩個小精靈,瞪着滴溜溜轉的小眼珠消逝地眼前,而通體透明、眼睛還沒有睜開的一窩小老鼠仔扭動着細小的四肢,全無防備,任憑孩子們玩弄。有時也會在草堆裏發現幾個雞蛋,那興許是急於下蛋因爲玩得昏天黑地而找不到家的母雞留下的。我把這些雞蛋帶回家,讓媽媽和着韭菜攤蛋餅作菜,改善一家人的伙食,心裏美滋滋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大集體的耕牛、傢俱都瓜分到了各家各戶,那種低效卻熱鬧,充滿鄉村情趣的場面不再。各家的稻草不需要堆得那樣高聳,在房前屋後堆上幾個草垛就足夠了。

再到後來,從承包中受益腰包漸漸鼓起來的農民們陸續用水泥澆築豬圈牛圈,耕牛過冬除了吃黃草外,不需要鋪墊,對保障豬牛過冬的稻草就看輕了,加上收割機對稻禾的攔腰包攬脫粒,稻草基本被軋得零亂細碎,只能就地反哺,作爲綠肥還田。農機下鄉補貼,猶如春風春雨滋潤着農民的心田,得了實惠的老大哥們耕種效益增加,不再需要成本超過半邊傢俬的耕牛,手扶拖拉機普遍取耕牛而代之。草源的減少,作用的削弱,小草堆在一再瘦身。那一根根曾經凝聚力特強的杉木落得孤家寡人的地步,任憑風吹雨打日曬,年復一年,堆草的平臺早被高高矮矮的青草侵蝕籠罩或者闢爲它用。風光無限的草堆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塵封於歷史的長河中,堆草的情景漸漸被人淡忘,很少提及。

流光容易把人拋,一次次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今又逢無邊落木蕭蕭下。走過鄉村,看到揹着書包上學的孩子,他們的臉蛋粉撲撲的,神情愉悅,一如我上學的模樣,不同的是衣着光鮮,書包沉重。我多想讓時光倒流,讓我返回童年,奔向家鄉房屋旁的草堆,去領略它們帶給我的情致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