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搖蒲扇清風來優美散文

二十多年前,在我居住的鄉村,電風扇還是很稀罕的傢什。每到夏天,村民們就要買回幾把蒲扇來驅蚊避暑。大人孩子各持一把,在左右上下搖動間,搖散了嗡嗡的蚊蟲,搖幹了灼灼的熱汗,搖來了徐徐的清風,搖落了炎炎的夏日。

輕搖蒲扇清風來優美散文

蒲扇剛買回來時,戴着花鏡的老太太就把頂針箍在右手中指,用閒碎的布條給扇子邊沿縫上美麗的花邊,既增添了風韻,又延長了扇子使用的壽命。識字不多的孩童,從抽屜的腹部摸出歲末年初寫春聯時用的毛筆,在蒲扇的眉額、中縫題寫自己的名字。有的寫上兩句不知從哪學來的古詩,譬如“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之類。一些具有藝術潛質的孩子會在上面創作打油詩或者簡筆畫,至今我還能憶起“扇子有風,握在手中;別人來借,不中不中”的有趣的打油詩。長大後我去一些偏遠的古村落旅遊時,每逢看到倚欄無語、輕搖蒲扇的老人或者閒依露井、笑撲流螢的少年,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那感覺就像在老電影裏看到轆軲井邊,扁豆架下,開滿藍白色牽牛花的佈景,分外的熟悉和親切。

夏日的晚上,鄉親們會拿着篾簟到村後河邊長滿青草的高崗上納涼。勤快的女人帶上做女紅用的篾籃,就着皎潔的月光納着鞋底縫着衣衫,順便嚼兩下不鹹不淡的“舌頭”。高矮胖瘦的男人們一律裸着上身,脖子上搭一條揩汗的毛巾,吹着天然的“空調”,抽着用舊報紙、破書本自制的捲菸。孩子們穿着短褲衩,仰在涼蓆上,遙看月宮裏吳剛砍柴,近聽樹上的知了吟唱。時常會有能侃的主兒輪流講一些道聽途說或者親身經歷的笑話、逸聞,當然少不了攝人心魄的'鬼魅故事。演說者多爲上了年紀的長輩,他們添油加醋聲情並茂,不僅列出確切的時間地點,還能描繪出青面獠牙的細節,讓聆聽者不禁膽戰心驚毛骨悚然。記得那時,孩童們最崇拜孔老漢,每當村裏有人駕鶴西去時,都是他張羅穿衣戴帽、蓋棺入土的事宜。因此,村民們認定他是和鬼魅接觸最多的人。每當孔老漢開講時,大人孩子都搖着蒲扇圍成一圈。隨着勾魂攝魄的情節的深入,孩子們紛紛往大人跟前靠攏,先前雁羣一般飛舞的蒲扇漸漸不見了蹤影,炎熱的一天在刺激誘人的故事中淡去了。

孩提時我問過很多人,也沒弄明白經脈清晰、挾裹清風的蒲扇是如何做成的?直到成年後,才知道陪伴我度過童年炎夏的蒲扇是一種葵類植物的葉子。如今裝了空調的家裏,早已沒有了蒲扇的位置。可在我不老的記憶裏,飛舞的蒲扇和蒲扇背後的故事是我小時候夏日的最愛。我懷念那樣美麗的夏日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