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的故事散文

故鄉的夏夜,寂寥、通透,常常是星光燦爛,月光明亮。當人們吃過晚飯,炊煙散盡,倦鳥歸巢,正是大家乘涼歇息,抽菸喝茶,磕嘮家常的時候,也是那個時期我們聽祖母講故事的時間。

祖母的故事散文

老屋的禾場被早早地打掃乾淨,並被潑過水,已降溫除塵,有人早早地在禾場裏擺好了竹椅、板凳 、睡椅和竹牀,禾場的一角,已燃起了用曬乾的艾草紮成長長的驅蚊蟲的草把,妹妹率先搬來小板凳坐到禾場,弟弟坐在搖籃裏,我坐把竹椅,望着星星,搖着蒲扇。不一會,祖母從竈門前(廚房)出來,她解開圍裙,抖落塵土,拿把竹椅來到弟弟的搖籃旁,她坐好,望了望我們,習慣性地用蒲扇往弟弟的搖籃和我們扇了扇,又望望遠方,望望天空,象是搜尋遺失的記憶,取回寄存的思緒,我們知道,祖母又要給我們講故事了。

祖母的故事古老、陳舊,常常是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她給我們講得最多的是:“梁山伯祝英臺”、“白蛇傳”、“牛郎與織女”、“三姑記”和“天仙配”等流傳甚廣的民間經典故事。

祖母的故事講得深情、滄桑,從她嘴裏講出來的故事,總象是被泥水泡過,被雨水淋過,被汗水浸過,被淚水染過,甚至是被長時間地用心焐過,是那樣的苦澀、酸楚,熾熱和沉重。

祖母的故事有時也講得零亂、斷續、重複和遺漏,好象有些被遺失在山坳裏,遺忘在田間裏,丟失在荒野中,要點點滴滴地漫漫回憶,四處拾起。

祖母的故事悠遠、深長,悲苦、淒涼。她的故事好象和她一起經過風雨,遭過冰霜,捱過餓,受過凍,與祖母走過長路,守過寒夜,也曾被祖母無數次咀嚼過,仔細地品嚐過,甚至是吞食過,爲祖母充過飢,御過寒,解過憂。時常感覺到她與故事同病相憐,患難與共,惺惺相惜,甚至是與故事相依爲命,休慼與共,有時她講着講着,自己會不由自主地走進故事裏,與故事裏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而我們則時常聽得心裏顫抖,眼淚盈眶。

祖母的故事裏常常有:財主、員外、貞女、賢士、娘子、相公、書生、小姐、丫環、長工、僕人、姐妹、妯娌、神仙和妖怪等各種人物和角色。故事裏大都是:生死相依、忠貞不渝、嫌貧愛富,奮發圖強、知恩圖報,苦盡甘來,因果報應,花好月圓的情景和情節,故事裏飽含祖母鮮明的愛憎和真摯的情感,充滿了對善美深切的愛慕和同情,對醜惡的深刻痛恨和唾棄。每每講到動情處,祖母的眼裏都會蓄滿淚水,在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我們常常都會深深地沉浸在祖母的故事裏,忘記炎熱,忘記蚊蟲,忘記星空。

在故鄉老屋灑滿月光的夏夜禾場,在習習微風,蛙鳴蟲吱聲中,祖母的故事娓娓道來,伴着嫋嫋艾煙,慢慢升騰,漸漸瀰漫,流淌心田,飄向遠方,給了我們無限遐想... ...。

那時,祖母不但給我們講故事,也曾爲我們釀造、製作了很多故事。兒時在老家,祖母常常帶我們上山砍柴、摘油茶、摘野粒子、拔竹筍、撿菌子、摘野果子,每次上山,我們不但有豐收的喜悅,那時的山裏還時常會遇到野雞、野兔和各種奇花異果,總是會有許多驚喜。祖母還時常帶我們去菜園裏種菜,到田間拾稻穗,去地裏挖紅薯、挖野菜、扯豬草;帶我們到小溪、水圳裏捉魚、摸田螺;帶我們到江邊棗園撿棗子,還時常帶我們去縣城趕集,帶我們出行走親戚,在艱苦、辛勞的日子裏,帶給了我們很多樂趣和欣喜,收穫了很多難忘的故事,留下了許多甜蜜的記憶。

那時,普遍貧窮,但祖母勤勞能幹,我們家裏餵了豬,養了狗、養了雞,還開墾了小菜園,當時我們家裏瓜果豐盛,雞飛狗跳,生機盎然,那幾年祖母還餵養了兔子,潔白、呆萌,活潑亂跳的兔子給我們增添了許多樂趣,特別是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冷不防,家裏的睡櫃(當時鄉里的大木櫃,裏面可儲藏糧食、雜物,上面可當牀睡覺)底下猛然之間竄出來好幾只雪白雪白,毛茸茸的小白兔,一蹦一蹦地來到屋中央,睜着通紅的圓眼睛,怯生生地向我們張望,那魔幻般的'一刻,更是會給我們極大的驚喜,讓我們欣喜不已,激動萬分。

我記得,在當時艱苦困難的時期,祖母還想盡辦法,變着法子爲我們改善生活,給我們做各種好吃的,時常爲我們做艾葉粑粑、高粱粑粑、米豆腐、米麪、紅薯粉、蕨粉、葛粉、涼粉、紅薯片子、米片子、煨紅薯、煨芋頭、煮豌豆、炒黃豆等,這些都堪稱是我們那時的美食了,而所有的這些美食背後,都有祖母和我們一個個艱辛和美麗的故事。偶爾有的蝦米、魚嫩子、泥鰍、螺頭,那更是我們當時的美味佳餚,幸福大餐,現在想起還流涎三尺,意猶未盡。

兒時,在老家的時候,儘管那時貧瘠、艱苦,有祖母的故事,有祖母的日子,我們也過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全家人的日子過得快樂滋潤,充滿希望。

好象祖母的故事能夠發芽生根,開花結果,至今,我的心中還生長着祖母那時種下的綠葉、青枝,芬芳和甜蜜。

2018.10.29日 . 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