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讀書筆記

這周我閱讀的書目是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坦森寫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根據克里斯坦森教授在確診自己患癌後,給學生們上的最後一堂課的內容寫成,所以,非常之真誠,有啓發性。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讀書筆記

他提供給我們的,絕不是關於人生如何成功的程式化方案,而是對一些重要戰略性問題的思考以及如何在貫穿日常的生活中進行選擇。他相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重要問題的思考和選擇,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衡量人生的方式以及最後生活的質量。

克里斯坦森被譽爲世界一流的創新管理思想家,他的作品有《創新者的窘境》和《創新者的解答》等等。

爲什麼要寫這麼一本書?

因爲作者曾經從哈佛大學以及牛津大學兩所最著名的大學畢業,而這兩所大學匯聚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學子。可這些世界上最聰明的牛人在畢業後,是否會按部就班的走向人生輝煌或者成功幸福呢?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未必。

作者通過對同學們的長期觀察總結到:這些名校畢業生,在畢業5年後的返校聚會中,幾乎每個人看起來都非常出色,光鮮亮麗,一派豪情。在10年聚會中,有一些成了世界500強的高管,有一些則成爲了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個個擁有成功的事業,富足的金錢,但是大多數人開始過的不開心。

在第25年和第30年的聚會中,情況則變得更加糟糕,有一些人因爲觸犯了法律被關進監獄,而有一些人則因爲家庭婚姻的問題變得不快樂。那麼究竟是什麼使這些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從而偏離了原初的人生設計,導致了最後的失敗呢?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與大家分享他的理論,他把追求人生幸福分了三個重要部分來講:第一部分關於事業,第二部分關於家庭,第三部分關於正直的堅持。他給出了自己衡量的工具,用以啓讀者進行思考,以提高讀者的敏銳度,並重新審視和改變他們的生活。

PART1:關於事業,你該如何確定你事業上的成功?

思考一:找到你的驅動力。

制定你人生的戰略,即找到你想實現的目標,以及你如何來實現這個目標。如果你不清楚什麼是真正激勵你的力量,你就不可能進行與幸福相關的、有意義的思考。當我們發現自己深陷不快樂的職業,甚至是不快樂的生活中時,通常是因爲自己根本不明白真正激勵自己的動因是什麼。

動因就是人做一件事真正的原因:即發自內心的想去做。

人的動因包含了兩個因素:基礎因素和動力因素。

基礎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證、工作條件、公共政策等等。基礎因素不好會給人帶來不滿,但是如果工作的基礎因素得到了改善,你也不會立刻愛上這個工作,頂多就是不討厭它罷了。

比如,你的工作有安全舒適的環境,與上司和同事融洽的關係,能獲得足夠的錢照顧家庭等等。但請注意:不討厭,並不等於愛。

動力因素包括:有挑戰性、獲得認可、責任感、個人成長。動力因素可以讓我們真正愛上一份工作,找到工作的意義感。動力因素很少與外在刺激相關,更多的是與自己的內心及工作的內在狀況相關。

通過對這兩種因素的分析,我們就能真正理解有些哈佛學生畢業後的職業選擇了:有些同學找到了真正讓自己有動力的職業,所以,他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感;而有些同學沒有找到讓自己有動力的職業,雖然他們看起來叱吒風雲、好像世界都踩在腳下,但卻因爲他們並不滿意自己的職業,所以,最終難以感到幸福。

每個人的生活總是面臨着壓力:要養家餬口、要滿足父母朋友以及自己的期望,要向周圍的環境看齊等等。現實總是殘酷的,所以,有些人爲了應對生活壓力,選擇了目前的工作,如從事諮詢工作、成爲律師,銀行家等等,這些工作是其他人看重的,卻並不是自己喜歡的,

所以,工作中的他們缺乏熱情,表現平平;而另外一些人,他們熱情的選擇了這些類型的工作——因爲一切恰恰是他們喜歡的,所以,就很容易出色。

前面一些人,他們選擇工作的初衷是爲了得到良好的經濟回報,認爲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他們高昂的教育投資。從事這些工作,他們就可以讓家人過上舒適的生活,不用擔心經濟壓力。但是,一旦他們過上了舒適的生活,他們也忘記了自己曾經最熱愛和最期待的職業,等到荷包越來越鼓,就更是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了。最終,金錢成爲了他們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

其實,當改善生活的基礎因素,超過一定臨界點時,它們就只是幸福的副產品而已了,它們並不能成爲產生幸福的真正原因。

我們應當時刻牢記:不要把人生的重點放在那些能“標誌成功”的東西上面,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內心對成就感的衡量上。

生活中,每個人衡量有意義或者開心的標準並不相同,甚至每個階段,答案也不同。我們要不斷的問自己,這份工作對我有意義麼?我還能繼續學習新東西麼?我有機會得到認可、獲得成就嗎?我能被賦予更多責任麼?什麼纔是真正驅動我的動力?

這一生,就是要不斷尋找我們真正熱愛的東西,爲“真愛”而戰。

思考二:周密計劃與偶然機會的平衡。面對機遇該如何做出最佳選擇。

找到驅動力是人生邁向成功關鍵性的一步,可事實上,你不但要找到一種既能給你動力,又能使基礎因素得到滿足的職業,這並不容易,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並且,管理好這個過程,就更加困難,它需要你做好人生志向追求與偶然機遇的平衡。那麼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平衡呢?

當你以爲你明白了你的目標後,你隨即制定了實現這個目標的“周密計劃”,但事實上,人生髮展總是動態的,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偶然的、難以控制的因素,來爭奪你的資源。於是戰略管理過程變成了一件富有挑戰的事情。

當你走在人生的拐角處,你該如何做出選擇呢?作者提供了一個工具,叫:”發現——驅動“計劃。也就是爲了促成你在“周密計劃”和“應急戰略”間進行成功選擇,你要能識別出你需要得到驗證的假設條件,即在面對你想選擇的戰略時,你有哪些假設條件需要得到驗證,證明這個戰略是有效的。

好的選擇,需要提出好的問題,如果這個假設成立,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你該怎樣跟蹤和落實它們呢?

讓重要問題的假設得到驗證,可以使我們的戰略不會偏離軌道很遠,並且,我們要不斷的問自己,在戰略選擇的過程中,哪些對於我們纔是最重要的?激勵我的主要動力究竟是什麼?如果我們問對了問題,通常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通過我40年的人生,我也觀察到,好的人生,其實就是一系列優質戰略的選擇過程。制定人生戰略無比的重要,它應該是深思熟慮後選擇的結果。讀後感。它就像提前繪製過的人生地圖,如果你始終明白,你的目的地在哪裏,你會走起來更容易,更不容易迷失。蘇格拉底說:“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我覺得就是這個道理。

一旦我們懂得了在“周密計劃”和“應急計劃”之間的選擇策略,我們就會容易變得開放,不會把偶然機遇拒之門外,我們應該讓自己生活的範圍大大拓寬,依靠自己所處的特定環境,準備好各種機會做實驗,從而爲找到支點做準備,然後不斷調整戰略,直到找到既能滿足基礎因素,又能給你動力的事業爲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對自己誠實。

思考三:你的戰略與你所說的一致麼?

當你明白了你的人生動力,找到了自己的戰略,平衡好了志向與意外機遇的關係,你卻捨不得花時間、金錢、精力在這些東西上面,那麼最終一切都將毫無意義。也就是說,你需要在你的戰略目標上,配置好“人、財、物”才行。

真正的戰略——無論是公司還是在生活中,都是在大量與資源分配有關的日常選擇中產生的。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你資源的流向,將決定你成就的方向。

如果你研究商業失敗的案例足夠多,你就會發現急功近利常常是主要根源之一。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面對的危險經常是,無意中把資源優先放在了能立竿見影就帶來回報的事情上,而忽略了那些需要長期積累付出才能見到成效的重要事情上。例如:人們爲了升職、加薪、發獎金,而把過多的時間花在單位裏,而不願意把精力花在十幾年都看不到回報的事情上,比如養育孩子成才。

當他們獲得立即回報時,又把這些回報花在自己和家庭追求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上,如:買更好的車、換更大的房子、享受更好的假期。問題是,這些需求很快就會把個人資源配置的過程固定在原地不動:“我需要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不然就得不到升職;我需要升職,不然就……”

於是,爲了有令人滿意的個人生活和職業,他們專門做出了能給家庭帶來更好生活的'選擇,然後無意中忽視了配偶和孩子,因爲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些關係上面,不會立即給他們帶來成就感,而快速的職業通道就可以。所以,很多事業看起來非常成功的人物,因爲他們只把很少的資源用在了家庭上,久而久之,導致的是他們家庭的不幸福。是啊,沒有付出,怎麼會有回報呢?

所以,一旦你決定了你的戰略,你就需要把你的資源,優先用在能實現你目標的事情上,這樣,才能保證你最終成爲你渴望成爲的那個人。

PART2:你與親朋好友的良好關係,纔是你幸福的源泉。

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的事業優先項——能讓我們開心工作的動因,只是人生諸多重要事情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家庭、朋友、信仰、健康等等,還有很多優選項,能關係到我們人生的幸福和生命質量。尤其是與家人、好友培養出的親密關係,與成功的事業相比,會帶給我們更加長久的幸福感。所以,如何滋養和捍衛這種親密關係,對我們來說,就變得特別重要。

思考一:時光在流逝,而你丟失了什麼?在你最重要的關係上,投資時間。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溫暖的家庭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源泉。但是等我們認爲家裏一切都好,可以先放一放,暫時不用過多投入時,你就上當了。當親密關係出現嚴重的問題時,往往就已經來不及修補,一切都太晚了。

企業往往因爲沒有對未來投資,而導致不可挽救的後果,這樣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個人生活。雖然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周密戰略——要與家人建立充滿愛的關係,與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但事實上,人們卻投資在一個從未想過的生活戰略上,以至於“相識滿天下,知交無一人”。

所以,有的夫妻離婚了,家裏的孩子對他們敬而遠之,年邁的父母無暇顧及……他們忽視了要投資這部分生活,而實際上,只有這部分生活才能帶來長久的幸福,可是,時光已經無法倒流……

思考二:你給孩子投資了什麼?

給孩子的投資,很早就要開始,你必須給孩子提供能夠歷經生活挑戰而生存下去的工具。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出生頭幾個月的情況,對智力發展極其重要。人類學家的研究員,研究了父母在孩子二個月到半歲期間對孩子說話的效果,並且,這種研究一直持續到了孩子上完學。他們發現:孩子出生後的30個月內所聽到的單詞量,與他們長大後的詞彙表達、閱讀理解、考試等方面的發展有着極大的關係。並且,若父母能用語言引導孩子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深入思考的話,這將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也就是說,當父母熱衷於和孩子多說話,孩子大腦裏將增加很多得到鍛鍊和優化的神經突觸。突觸是大腦裏的神經節點,它把信號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簡單地說,就是大腦裏突觸的通路越多,就會形成越多的有效連接,以後的思維模式就會變得更好,理解問題就更容易、更快速。這說明,小時候接觸到父母大量談話的孩子,幾乎擁有了不可估量的認知優勢。

你看看,這麼小的投資,居然能帶來如此大的回報。然而,仍有大多數的父母認爲:等從國小再開始關注他們學習的成績吧!遺憾的是,等到那時候,他們已經錯過了幫孩子一把的大好機會了。

很多人,當習慣性的把資源投資到能帶給他們更快回報的地方,卻忽視了他們最應該在乎的人時,不幸的選擇就已經開始。

思考三:對你的親人而言,他們認爲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考慮自己需要什麼,而沒有考慮對伴侶而言,什麼纔是對方需要的。所以,大多數人,對婚姻的概念是:看對方是否能給予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對方不能給與,便離開他,去尋找那些能給與自己的人。

作者發現,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不只是找到你認爲將會讓你幸福的那個人,而恰恰相反,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是要找到你想讓他幸福的那個人,他的幸福值得你的付出。付出——能使關係更牢固,這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家人、密友、組織,也同樣適用於文化,甚至是國家。

希望你愛的人過的幸福,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難就難在我們往往不知道對你最在乎的人而言,什麼東西纔是他認爲最重要的,我們如何做纔是他所希望的?爲了幫助我們找到答案,最好的思考辦法就是從“需要完成的工作”角度去考慮,它能使我們發展出真正的同情。

我們要經常問自己:我的伴侶最需要我做的是什麼?而且,對於伴侶需要我做的事,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上,而是要花時間和精力投入的去做。我們要能放開自己的想法,專注於做讓另一半感到幸福的事,只要雙方都這樣想,就能產生好的夫妻關係。

思考四:你的孩子還是你的麼?——不要將關鍵環節外包。

我們都知道爲孩子提供好機會的重要性,出於美好的意圖,我們將孩子交給比我們更專業的教練、老師來教導,以增長他們的知識,我們相信老師們會爲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但是,一切真的會如我們所期望麼?

戴爾公司外包帶來的悲劇:在過去的10年裏,戴爾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筆記本生產商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戴爾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有一家來自臺灣的優秀零部件供應商—華碩。爲了提高淨資產收益率,戴爾一步步將自己的生產,外包給華碩:從線路,到主板,再到組裝,戴爾一步步放棄了自己對於關鍵環節的操作過程,最終使品牌走向了平庸和衰落。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把一切都外包出去,會造成不可預料的結果。作爲父母,你自己必須清楚,在孩子教育中,最關鍵的部分是什麼。

1)孩子的資源,即孩子獲得的經濟和物質資源,他的時間、天分、人際關係以及過去學到的經驗。資源決定他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2)孩子的思考方式。如何提出有洞察力的問題,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如何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與他人合作等等,這些都是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還包括:孩子利用他的資源實現了什麼、做到了什麼,以及爲自己創造了什麼新東西等等。這些因素都是無形的,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變成獨一無二的人。

3)孩子的價值取向。它與我們所說的人生中的選擇傾向沒有很大的差別,價值取向決定孩子在生活中如何做決定。也就是在他的想法以及生活中,哪些因素會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哪些是他根本沒興趣的。

當我們將孩子的教育,一切都外包給教育機構時,我們也就把要實現的目標和要解決的問題包給了機構。我們往往過多的關注了孩子獲得的資源,比如知識、技能、以及經驗等,跟戴爾公司一樣,我們的每個決定看起來似乎都是有意義的,但我們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實際操作過程:即培養孩子今後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和應用能力,以及在解決問題中形成的價值取向。

其實,除了學習新技能之外,孩子們還應該學習更重要的東西。關於能力的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們需要被挑戰,需要解決困難的問題,需要培養價值觀。當我們發現自己正在爲孩子提供越來越多的,並沒有讓他們真正參與進去的活動時,我們就沒有在訓練他們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應用能力。

當我們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來提供所有的經驗時,這其實也是將我們的責任給外包了。當孩子終將有一天遇到生活中的挑戰時,我們卻沒有在他身邊,這時,我們就失去了塑造他們價值觀的重要機會。而價值觀,纔是孩子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

所以,讓孩子多經歷自己的生活。鼓勵他們爲高目標而奮鬥,即使他們沒有取得成功,那麼你需要幫助他們學習正確做事的經驗:當他們追求的是偉大的目標時,有時候不能實現是不可避免的。教他們爬起來,撣去身上的灰塵,然後繼續嘗試。告訴他們沒有偶爾的失敗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每個人都知道如何慶祝成功,但你還應該在孩子爲力所不能及的目標而努力時,學會慶祝失敗!

如果孩子從未面對過艱難的挑戰,或者沒有經歷過失敗,那麼他們就培養不起生活中所需要的韌性。那些不具備韌性的孩子,當他們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絆腳石時,將很容易遭遇失敗。

作爲父母,我們並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我們應該有意識的思考,我們究竟希望培養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以及,什麼樣的經驗可以幫助他們?我們要努力創造機會,以培養起他們這種能力。這並不容易,但這將是有價值的。

思考五:家庭中那隻看不見的手———塑造家庭文化。

作爲父母,我們都會有同樣的擔心———孩子總有一天需要面對各種艱難的挑戰,而我們無法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也許會跟朋友飛去遙遠的國度,他們也許會在大學考試中作弊,他們也許會面臨各種邪惡的誘惑……我們能做的,只是希望我們對他們的教育足以讓他們獨自做出正確的選擇。

但問題是,我們怎麼做才能保證我們對他們的教育達到這樣的效果呢?答案是: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父母與孩子間共同價值取向的保證,如果父母有提前設定一定的價值取向,那麼家庭成員在解決問題或者面臨困境時,就能夠本能的遵循這一價值取向,而不用父母時時在身邊指導或監督,他們只需要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做就行,因爲家庭文化已經深深的影響了他們——這就是一個家庭文化運作的方式。(我們中國人的家訓,其實就是一種家庭文化)

我們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培養和塑造他們對“成功”的理解,使之成爲你想要塑造的文化的一部分。你不僅僅控制孩子的壞行爲,還需要表揚孩子的好行爲。

你的家庭更重視什麼?是創造力、努力工作、企業家精神、慷慨,還是謙遜?如果你沒有在家庭成立的早期,就有意識的去塑造並鞏固你所看重的東西,那麼你的家庭就不會形成你喜歡的文化。

花時間和精力,教導孩子擺脫懶惰和無禮的行爲,告訴他們你因爲他們努力解決某個問題而感到驕傲;在你遭遇困境與艱難的時刻,你示範給他們以堅毅與勇敢的精神等等……這些實際上就是在塑造家庭文化,你想讓孩子將來成爲什麼樣的人,你須從點滴生活的選擇做起。

思考六:如何確定你能正直一生,遠離犯罪。

我們無法預測我們的整個生命中會遇到的狀況,以及將會面臨的精神困境,而且,每個人人生的遭遇也都不盡相同。作者提供了一種方法,教給我們如何在考慮行爲產生後果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就是: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當我們達到任何一個目標時,都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成爲什麼樣的人。

具體的做法是:確定你堅持的事,然後始終堅持它。避免人生中出現道德讓步帶來後果的唯一辦法就是堅決不讓它開始。跨過底線的第一步,很可能成爲使你走上後悔道路的那一步。所以,避免自己後悔的最好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當你第一次面臨選擇時,就不要跨出第一步。

讀完這本書後,對我有什麼影響和啓發?

這是我閱讀過的最實用的書籍之一,在閱讀過程中,我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了思考和理順,我驚奇的發現,其實我在十幾歲時,就已經有了自己模糊的目標了。只是生活是殘酷的,這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優先選擇我的基礎因素,我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太久。今後,我要對自己的資源投入進行必要的修正。

在我40多歲,人生過半的年紀裏,我決心要改變。我要拿出更多的精力來尋找我的動力因素,我要找到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去投入,去嘗試,我要從我喜歡的事情中,找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家庭部分,我本身就比較重視家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比較多。尤其是在我兒子和我父母身上,我都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我從不後悔我的付出。我在乎我的家庭,我愛我的家人,他們纔是我幸福生活的主要源泉。以後,我期望我也能像書中說的那樣,站在家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和付出。我要努力帶給他們每一個人幸福。

在文化塑造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夠制定周密的塑造計劃,逐步書寫自己人生的原則,並認真地去實踐。我希望我能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塑造我的團隊、塑造我的孩子,以真正提升他們應對未來困境時所需要的能力。

感謝這本書,讓我在求知的路上,感受到成長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