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詞

杜甫的詩詞1

《春日憶李白》原文

杜甫的詩詞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春日憶李白》鑑賞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讚美。首句稱讚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着讚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讚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羣”的分量。

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雲”都只是平實敘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並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繫。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着深重的離情。兩句詩,牽連着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有十分豐富的內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爲嚮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說“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爲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餘意不盡,迴盪着作者的無限思情。

《春日憶李白》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的詩詞2

杜甫《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⑴,柯如青銅根如石⑵。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⑶。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爲人愛惜⑷。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⑸。

憶昨路繞錦亭東⑹,先主武侯同閟宮⑺。

崔嵬枝幹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⑻。

落落盤踞雖得地⑼,冥冥孤高多烈風⑽。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⑾。

大廈如傾要樑棟,萬牛回首丘山重⑿。

不露文章世已驚⒀,未辭翦伐誰能送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⒂。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爲用⒃。

【作品簡介】

《古柏行》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大概作於公元766年(大曆元年),和《夔州歌十絕句》當爲同時之作,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

【註解】

⑴成都的武侯的祠附在先主廟中,夔州的孔明廟則和先主廟分開,這是夔州的孔明廟。

⑵這句寫柏之古老。柯,枝柯。

⑶此二句寫柏之高大,是誇大的寫法。霜皮,一作蒼皮,形容皮色的蒼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圍,四十人合抱。

⑷這兩句是插敘。張上若雲:“補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層,方有原委。”按意謂由於劉備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樹才長得這般高大;柏樹的高大,正說明孔明的遺愛。際會,猶遇合。

⑸這兩句再承三四句極力形容詠歎柏樹之高大。趙次公雲:“巫峽在夔之下(按當言東),巫峽之雲來而柏之氣與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與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劉須溪認爲雲來二句當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當在雲來二句後(仇兆鰲把這四句倒置,就是依據劉說的),實太主觀大膽。因爲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平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爲“小兒之見”。——以上是第一段,是詠古柏的正文。

⑹此下四句宕開,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去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說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臺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說錦享(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的祠在亭東,所以說路繞錦亭東。亭,一作城,非。

⑺先主:指劉備。閟宮,即祠廟。

⑻仇兆鰲注:“郊原古,有古致也。盧牖空,虛無人也。”窈窕,深邃貌。

⑼落落:獨立不苟合。

⑽此下四句收歸夔州古柏。是說夔州廟柏生在高山,苦於烈風,不如成都廟柏之生於平原。落落,出羣貌。因生在孔明廟前,有人愛惜,故曰得地,但樹高招風,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經常爲烈風所撼。冥冥,高空的顏色。

⑾不爲烈風所撥,似有神靈呵護,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爲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語雖對,而意實一貫。——以上是第二段。由古柏之高大,進一步寫出古柏之正直。

⑿這以下又宕開,借古柏之難載,以喻大才之難爲世用。《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萬頭牛也拖不動。

⒀不露文章:指古柏沒有花葉之美。

⒁此二句中有着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棟樑,故曰未辭剪伐。這就杜甫爲人來說,即不怕犧牲,與“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正是一副心腸。送,就木說,是移送:就人說,是保送或推薦。

⒂柏心味苦,故曰苦心。柏葉有香氣,故曰香葉。這兩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⒃結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會,一個真正想爲國家人民作點事的人,是並不爲統治者所歡迎的。古來,是說不獨今日如此,從古以來就如此。——以上是第三段。黃生雲:“大廈一段,口中說物,意中說人。結句人物雙關,用筆省便。”楊倫雲:“大廈以後,寄託遙深,極沉鬱頓挫之致。”

杜甫的詩詞3

“偉大的惠特曼曾斷言:一個民族的最高檢驗是自己所產生的詩歌。”

此言是真理,已得到證實,詩是文字最高妙之境界。

“公元731年至公元741年這十年間,可謂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日子,它包含了唐王朝的鼎盛期與自己青春期的兩次壯遊,由“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

此句有豪邁之氣,是俺最喜歡之杜詩之一。

“他爲我們留下了一千四百餘首詩歌,而他的生命,也就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這些永恆的詩篇之中。這種生命與詩篇,是人類可遇而不可求的,均衡的天才,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以及在不同的階段,發散着不同光澤的火焰,並且愈至晚年愈純粹。杜甫是一個民族的身心狀況俱佳時的偉大產物,他的詩篇,與他的詩篇和生命所合成的文化意義上的象徵,同樣的偉大。”

只有具有偉大品格之人,纔可以寫出充滿人性光輝之詩篇,其文字纔會永久留存,千秋傳頌!

“我是在試圖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國的民族詩人與文學代表。是的,這是一個禁不住的誘惑,全世界都是如此,英國推出了莎士比亞,德國推出了歌德,俄羅斯推出了普希金,現在,我想爲中國推出杜甫。”

我更傾向於蘇東坡居士,蘇詞既有大江東去之豪邁,又有溫婉深摯,纏綿癡絕之情懷,真正是一位俠骨柔腸,能屈能伸之真漢子。

“杜甫的偉大詩篇,不僅是一部唐王朝的史詩及個人心靈史,它還與杜甫的生命合成了一個人類文化的偉大象徵,他割據了《神曲》《浮士德》未能把握的大地;在包容一切,融化一切的力量上,曹雪芹堪稱是杜甫的對手,《紅樓夢》無疑是一部空前偉大的小說史詩。但杜甫的包容,是一種盛年期的翻騰着的海洋的包容,曹雪芹的.包容,則是一種趨於靜止的巨大的湖泊的包容。”

文無第一,各有所好,但不同氣質的文字,各具美態,可以在歷史上各領風騷,互不衝突,但若因文風不同而故意將別人之作品水平貶低,則是下流之舉。

“或許,你會覺得這四句不太象詩,不符合心目中的傳統詩境,然而,它所呈現的苦難中的鎮靜,卻是詩骨,是大廈的支柱。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似植入了大地的岩層,所有個人的苦難與民族的憂患,都被從容地梳理成格律的莊嚴與崇高,使你不能不產生着一種皈依——這種皈依,並非宗教意義上的順從,而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的吸附。擁有這樣的詩句與詩人的民族,可以暫時地被擊倒,但你不能想象它會被擊垮。”

對詩之解讀,各隨其情其心,品味便各異,樓主對杜詩推崇,自然便品出別樣之深厚。

《杜甫的象徵》--作者莊曉明對詩之解讀,對杜詩之賞析已深入其人格之魅力,更與中外古今之詩人作者作深入比較,條分縷析,可見研讀之深,所思之深,所悟之深,見解十分獨到,令人讀之深受教益。

杜甫的詩詞4

杜甫唐樂府:《後出塞五首》原文:

(一)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

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三)

古人重守邊,今人重高勳。

豈知英雄主,出師亙長雲。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軍。

遂使貔虎士,奮身勇所聞。

拔劍擊大荒,日收胡馬羣。

誓開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四)

獻凱日繼踵,兩蕃靜無虞。

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

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

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

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五)

我本良家子,出師亦多門。

將驕益愁思,身貴不足論。

躍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見幽州騎,長驅河洛昏。

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

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

《後出塞五首》參考註釋:

杜甫唐樂府:《後出塞五首》賞析:

第一首寫的是男兒志在軍旅,備裝待徵;

第二首寫的是轟轟烈烈,悲壯而行;

第三首寫的是拼死徵殺,邀功報君;

第四首寫的是邊靖國安後將帥驕氣凌人,有敢議者慘遭宰殺;

第五首寫的是徵者不堪連續20年的窮兵黷武,悄開小差匿於已是空曠無人的家鄉小村中,終生沒娶、到老孤獨。

從這《後出塞》五首的內容可知,這個時候朝廷的拓邊好戰已使百姓士卒疲於奔命,有的連年徵殺已疲怠於無可忍受之中,以至於開小差的現象成爲普遍且已被社會及文人同情和認可。據史記載,唐玄宗在開元初曾爲靖邊安民做出了重大貢獻,徹底改變了此前邊防廢弛的狀況,在必要的戍邊之戰後,多與境外族羣部落達成了和平協議,此後邊防無事,國泰民安。但隨着他奢侈安逸思想的不斷增生,邊防建設漸乏於冷靜和謀略,從開元25年至天寶10年這十五、六年間,接連不斷的對境外黷武用兵,而且敗仗頗多。杜甫的諸多詩就是對這個時期徭役和戰事的實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