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詩詞曲三首教學設計範文

預習提示:

九年級下冊詩詞曲三首教學設計範文

1.會讀會背三首詩,開展背誦競賽.

2.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3.對詩歌名句要會賞析.在本上先寫好班上交流.

教學目的:

1、理解詩歌內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奏。

2、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鑑賞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點字詞賞析,領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觀滄海 一、導入: 該詩寫於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當年的夏五月,詩人率軍北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

二、整體感知:

1、師範讀,要求注意:把握字音、節奏、停頓、重音等。

2、自己放聲讀兩遍,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讀出來。

三、分析內容:

A、詩的前兩句寫什麼?最後兩句是寫什麼?中間十句寫了什麼?

B、寫景部分採用 手法,勾畫了洶涌的 ,聳立海中的 ,島上繁茂的 ,給人以如畫的感覺。

C、日月之行四句採用了什麼手法?(想象、誇張)寫出了觀滄海時的什麼感受?

D、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借景抒情,表達詩人博大的`胸襟。

四、總結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內容。:

先突出寫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聳立,節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從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敏銳的觀察,開闊的視野,,統攬全局的謀篇,顯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學識。

寫完眼前的山海,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滄海託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一統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江城子密州出獵

一、導入: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於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於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於柳七郎風味而頗爲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爲節,頗壯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