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物的隨筆寫作:我的婆婆,我的家

和千千萬萬普通農村婦女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的婆婆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我的家,就因爲有她。

關於人物的隨筆寫作:我的婆婆,我的家

公公的過早離世,給這個家庭蒙上了不幸的陰影。三個孩子尚小,最小的一個還在嗷嗷待哺。曾有好心人多次勸婆婆再嫁,但都被她一一回絕。

年輕的婆婆忍悲負重,硬是咬緊牙關,堅強地邁過了生活中的一道道坎,將三個子女養育長大並一一成家。

可以想象,婆婆在三個孩子還小的時候,所吃的苦,所流的淚和汗。

仗着自己年輕,身強力壯,在農村大集體時期,也是生活最困難時期,爲了多掙工分,爲了讓孩子們吃飽穿暖,婆婆總是擔當着一個男人的角色,揀重活累活幹。

時常聽村裏人說,婆婆那時通常是一肩挑兩副擔子,哪怕是雙肩磨破了皮,疼痛難忍時,她也是堅持挑雙擔。

沉重的擔子常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但只有在夜深人靜、孩子們熟睡時,以無盡的淚水伴着渾身的疼痛熬過一個個黑夜。而第二天依然照常。

尤其讓我深深感動和佩服婆婆的一件事是翻蓋瓦房那年。爲了省錢供三個孩子讀書,爲了添置翻房的磚瓦,婆婆把平時節省下來的稻草、麥稈,一擔一擔挑到船上,(因爲孩子小,幫不上她的忙)然後,一個人沿着河邊,深一腳淺一腳地推着裝滿草的船到相距八里以外的外鄉去換磚瓦。

這一路還要渡過季黃河,無法想象那時婆婆經歷了怎樣的一段艱險的水路過程,但可以想象婆婆所流的汗水。

她的這段推船換磚的經歷也因此成了四鄉八鄰傳誦的佳話。我曾問過她,爲什麼不請個人幫忙?她說,若請個男的,別人會說閒話;請個女的,沒有誰家同意。是啊,單身母親做事難呀。

婆婆識字不多,但她明事理,識是非。我愛人十八歲那年,已進了社辦廠學了一名車工,照理說,可以承擔這個家的重任了。

然而開明的婆婆響應國家的號召,毅然決然地把兒子送到部隊。當兵四年,雖然沒有給這個家帶來多大改觀,但婆婆毫無怨言,她只是覺得,兒子當兵四年,經過大風大浪的鍛鍊了,長結實了。

後來,我們都成家了,婆婆仍一如既往地操勞着我們的家。

從我踏進這個家門,地裏的.活兒還總是婆婆一個人去幹,很少讓我插手。

清楚地記得那一年,由於一場大風大雨,我家地裏即將收穫的稻子伏倒了一大片。

婆婆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一個人在地裏把伏倒的稻稈扶起來,再一把把捆好。一直扶到天黑了許久,纔回到家。婆婆的勤勞能幹,一直令我敬重和感動。

隨着年齡的增長,婆婆的身體已大不如從前。

由於年輕時吃的苦頭太多,腰腿損傷嚴重,幹活時越來越吃勁。即使這樣,她仍不肯閒着。

現在農村的土地都實行了流轉,記得剛開始流轉時,說什麼她也不同意,她說,田地就是全家的命,沒有了地,去吃西北風嗎?

好在經過我們的再三勸說,她總算想通了。如今,農閒季節和村裏一幫相仿年齡的大媽們一起打打牌,開開心心地過着每一天。

我的婆婆,就是我的家。有婆婆的家,纔是幸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