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美文欣賞

不知不覺,情生意動

莫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美文欣賞

1961年,18歲的趙新盟已經是蚌埠市文工團的一名舞蹈演員,而婁樓還是一個藝術體操小將。人生看似沒有交叉的兩個人,被命運的紅線拉到了一起。當時,著名花鼓燈表演藝術家馮國佩等進京表演花鼓燈,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讚賞,全國上下從此形成一陣學習花鼓燈的熱潮。婁樓也被當作苗子選入了文工團。關於初見,婁樓和趙新盟的印象並不同步

那年夏天,17歲的婁樓來到文工團參觀,遠遠地,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個身穿灰色團服的小夥子身上——他正和團員們有說有笑地走過來,並沒有留意到一旁的婁樓——他身姿挺拔,眉宇間透着清秀……婁樓的目光不知不覺地跟隨着這個大男孩的身影,直到他走遠。

不久後,婁樓接到了去文工團報到的正式通知,當時文工團正在馬鞍山市向山區演出,而身在南京的婁樓必須在當天趕到團裏報到。婁樓和另一個隊員一起,揹着行裝登上了火車。到馬鞍山時,已經是傍晚,早已沒有了去向山的車。怎麼辦?兩人一合計,決定走去向山。日落西山,三十多裏的路途,兩個人揮汗如雨,走了三個多鐘頭。到了團裏,大家聽說從體操隊來了兩個新人,還是從馬鞍山徒步趕來的,都好奇地圍了過去。這個新來的女孩也引起了趙新盟的注意,他在一旁悄悄地打量扎着兩個小辮兒的她:運動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一臉的單純和稚氣……

“不愧是體操運動員,能吃苦又有活力……”趙新盟暗自佩服起這個小姑娘,而婁樓也在人羣中發現了他,那個身穿灰色團服的大男孩。

兩人成了文工團的同事。那時,趙新盟在專業上刻苦勤奮,早已是團裏重點培養的對象。婁樓雖然年紀最小,又是半路出家,卻勝在極高的悟性和天賦上,很快,她也成了舞蹈隊裏重點培養的好苗子。因爲自幼學習體操,婁樓的獨立性非常強,她不但沒有絲毫嬌氣,還特別愛管閒事兒。每次彩排和演出,她都會主動推滿滿一車的服裝和道具去劇場,還幫大家一一搬到化妝室,再整理好。日子久了,她成了團裏最受歡迎的女生,是大家口中最親切的“小婁樓”。

相處的'日子越久,趙新盟就越覺出婁樓的可愛。好學的婁樓也經常找趙新盟求教,愛的種子在互有好感的兩個人心中,悄悄發芽了。

一次,文工團在安慶做巡迴演出,趙新盟在後臺怎麼都找不到婁樓的身影,一打聽,才知道婁樓病了。那場演出,趙新盟一直牽掛着婁樓,完全不在狀態。當時,物資供應非常緊張,每個登臺的演員有兩個蘋果。趁着演出中間休息的空當,趙新盟飛奔回宿舍,把蘋果洗得乾乾淨淨,放在搪瓷缸子裏給婁樓送去。看着趙新盟匆匆離去的背影,發着高燒的婁樓從心底裏升騰出一股暖流,她的心被融化了。

同樣表現優異的兩個人,經常在舞劇中搭檔演出,成了有名的“黃金搭檔”。1971年,他們二人第一次合作演出芭蕾舞劇《白毛女》,大春和白毛女的故事被他們注入了新的生命。當演到舞劇的最高潮——白毛女和大春相認時,由婁樓飾演的白毛女一個轉身,回眸望向自己深愛的大春……那一刻,趙新盟順勢迎上,雙手托住心愛的姑娘。他知道,並非芭蕾舞演員出身的婁樓此時早已筋疲力盡,而他則使出渾身的力氣,穩穩地讓她將身體倚在自己的雙手之上……這一秒,兩人顧盼流轉的眼神中,映照出了彼此的模樣——是劇中人,也是心中的愛人。燈光灑在他們周圍,這一幕在兩人的心中定格,成爲永恆的記憶。

藝術的愛,愛的藝術

也就是在這一年,婁樓和趙新盟結束愛情長跑,攜手走進了婚姻。他們的愛,以新的方式延續——看似平淡、安穩,卻滿溢着幸福。

1984年,趙新盟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歌劇導演專業深造學習,這是夫妻倆結婚13年來首次離別。那時通訊還不發達,思念至極的兩個人,只好寄情於書信。“今天你那裏怎樣”,“我這裏一切都好”,“要好好照顧自己”……千言萬語,寫信的人最終只化爲這樣幾句簡單的問候送達對方手中。其中濃濃的愛意和思念,只有讀信的人才能夠領會,讀罷,立刻鋪就紙張,動筆回信……分離期間,婁樓和趙新盟保持着五天一封信來回的頻率。

在藝術殿堂裏盡情汲取着藝術養料的趙新盟,時刻提醒自己:此時如果婁樓也能聽到這些大藝術家的講課,那該多好啊!我必須儘可能地多學習,再回去跟她分享。

深秋的北京,趙新盟常常懷揣着寫給愛人的信,飛奔在音樂學院到民族宮的小路上……站在黃帽子郵筒(當時的一種流動收取信件的郵筒)旁的樹下,他悄悄地等待着……直到看着郵遞員打開郵筒,將信件裝袋拿走,再騎車離開,他的一顆心纔會放下。

而婁樓呢,每天在心裏計算着,覺得趙新盟的信差不多該到了,她就會主動跑去問郵遞員,而且一問一個準兒。沒多久,郵遞員就記住了心思細膩的婁樓,每逢有信到,郵遞員老遠就會喊:“婁樓,信又來嘍!”每次拆開信的一剎那,婁樓的心都激動無比,她知道:哪怕是隻言片語,遠方的他一定也跟我一樣急着想要看到。

有“神算”功力的不只婁樓,這麼多年來,婁樓只要去外地演出,每當她下了返程的火車,準能一眼瞧見在站臺上翹首等待的趙新盟。驚喜不已的婁樓問趙新盟:“我沒有通知你什麼時候回來,你怎麼知道我會搭這趟車?”趙新盟狡黠地一笑:“哎,我就是知道!”其實,趙新盟是憑着對愛人的瞭解,知道她歸心似箭,演出結束一定會搭最早的一趟火車回家。

情繫千里也好,心有靈犀也罷,總有一根無形的線牽扯着他倆,這線,名叫思念。

因爲對藝術共同的興趣和癡愛,趙新盟和婁樓在共同的生活中,養成了屬於他們的、獨特的愛的方式。“常常我一張口,她就知道我想說什麼。”趙新盟自信地說。若非愛得深沉,怎會有如此默契?因爲這份默契,他們更懂得對方,也更明白如何給予。

婁樓師從花鼓燈大師馮國佩,是花鼓燈“蘭花”馮派傳承人;趙新盟主攻編導,在創作編導上尤有建樹佳作不斷。同是國家一級編導的兩人在創作上各有所長,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當我有什麼想法時,我會第一時間和她討論,而她總能快速捕捉到我一閃而過的靈感,還能從表演者的專業角度給我許多意見,這默契是誰都不能比的。”趙新盟說,許多佳作就是這樣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