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隨筆

關於教師隨筆1

早上聽兒子對我說,今天是教師節。這樣的節日似乎習以爲常,然而卻在我心裏又一陣震憾。許久以來,我對老師這個名詞一直記憶猶新,又熟稔如己。想起以往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導,陡然生起一種恩情,這是我一直沒有機會回報的。貧窮讓我沒有什麼可以送給曾經對自己恩重如山的老師,只能用幾許誠摯的文字作爲禮物,在這個讓人激奮的節日裏祝老師們快樂!敬愛的老師,請您收下我這份微薄的小禮物。

關於教師隨筆

敬愛的老師,您在我的心目中是無比高尚的,您的精神是沒有人能比的,您的心靈是純潔的,你的形象是神聖偉大的。您爲下一代的成長付出的無限的精力,您日日夜夜地批改作業,夜以繼日地編寫講課綱目。每當夜空寂靜羣星閃爍的時候,在人們都看電視之時,在人們去品茶賞月的時候,而您卻坐在書桌前,伏案而寫,不懼蚊子的叮咬,夏夜的暑熱,冬天的霜凍。我永遠忘不了您高大的身影倒映在窗外的草叢裏,挑燈夜寫,伴着蟋蟀的鳴叫而搖曳,批改作業的筆尖刷刷地在練習本上留下工整清楚的墨香。

在無數個風雨天,月光下,您的身影是那樣孤寂,而您因爲我們的馬虎的作業時而沉思,時而用手擼着額前的劉海,時而發出喜悅的微笑,時而又發出一聲聲的嘆息。

每當夜靜深沉,您案前的燈依然明亮,您的手把第二天講課的教案的扉頁翻了一遍又一遍。此時,我竟看不到您疲倦的眼睛,看不到您一絲的睡意。只聽見筆鋒把精湛的文字在練習薄上打磨,等待第二天在講臺上精神抖擻地向我們講解課文,講解着幾何代數,講解着書中的含義和人生的哲理。然而,有些同學們卻辜負您辛勤的汗水,您花了很多精力的備課案,在給他們耐心講解之時,他們都很不認真地聽取您這些熬夜飽含深情文字。我想這些,若干年多年以後,同學們纔會明白您當時的苦心。

敬愛的老師,時間把您昨天奉獻給我們的辛勞,從您額角新生的皺紋裏穿過了,而一些些不聽話的孩子又一次次讓您操碎了心。然而,貪玩的同學們又怎能理解您的一片苦心呢。

敬愛的老師,如果把我們比作浩瀚的大海,那麼,老師您們便是船上那個稱職的水手,您一直在風雨中爲我們全力以赴地撐舵。

回想學校的鐘聲響起的那一刻,不管您家裏的事情多麼忙碌,您的孩子如何地哭鬧,老人如何地犯疾。然而,您卻象一個士兵接到長官的命令,毫不猶豫地放下自己所有的一切,飛速往教室奔去。講臺上,面對同學們,您已經忘記了家裏所發生的一切,您把準備好的難題一道道列好擺放,猶如那一排排的蓬勃生輝的綠樹;講解的時候,您的手勢生動如一隻鳥兒的翅膀,自由自在在空中飛翔;也如天空中飄浮的雲朵,朵朵燦然;美得讓我們陶醉,讓我們放開心靈,收起睏倦,屏息靜聽。

敬愛的老師,當您在深夜點亮的一盞孤燈的時候,人們已進入了夢鄉。那是一盞照亮我們前程的燈啊,是如此之重卻又如此的亮。

敬愛的老師,今天的我已經是暮日西山暮靄沉沉,想起您在我曾經成長的路上,一直有您精心的教導,在人生道路上是您教我學會了寬容;一路上感謝有您循循善誘,讓我明白做人的使命,領會人生的真諦;珍惜在世上的時光,真的感謝您!讓我明白知識無涯;人生路上,我一直謹記您的支持鼓勵和教導。

也許今天,我不是老師眼裏最得意的學生,但老師您,卻是我最感激的恩師,正如您曾經教導過我: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大舞臺,在屬於你自己舞臺上,你想扮演什麼角色就扮演什麼角色,盡情發揮你的長處的美麗;對於你的教導,我一直銘記在心,我一直敬愛的老師,今天是您的節日,我謹以幾許文字,祝您永遠年輕,在盛滿春光的日子綻放您最美的一生。

關於教師隨筆2

或許很多人想不到幼兒教師會常常加班吧?每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們會加班加點製作玩教具,如果遇到幼兒園檢查或評審工作,那我們就更忙了。“媽媽,你爲什麼總是這樣的忙碌?”面對女兒的質問,我真的很難確切地作出回答,我只能面帶歉意地笑着對她說:“媽媽是幼兒園的老師,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媽媽處理的,很多的小朋友需要媽媽爲他們服務呀。”女兒聽到我的回答,想了一會兒,乖巧地對我說:“媽媽,你真是一個忙碌而美麗的媽媽。”

記得剛剛開園的第二年,幼兒園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四幼迎接甲級評審工作。新建的園區,硬件設施都已經基本到位,人員配備趨於完善,但是還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去準備。新崗位上的我又趕上這樣的大事件,的的確確是個挑戰。幼兒園的環境既要美觀又要具有教育意義,需要我們精心的設計。我跟教師們討論過很多次,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調整,直到把幼兒園環境佈置得溫馨、優雅、怡人。這個園區開設了三個班,共六名老師,除了每天三個教師進班,有些時候還會有個別教師外出,去參加園級或區級的各種培訓等。這就產生了第二個問題:人員短缺。兩個樓層的環境完全由六七個人來完成是非常困難的。後來,園長把其他園區的空班教師派到這邊幫忙,這樣我們不負衆望地如期完成了任務。

回想起評甲的那段時間,四幼的教師們真的是感受頗多的。每天大家可謂是披星戴月,公共環境佈置好,再創設班級環境,與此同時,還有許多案頭工作,幾乎沒有空閒的時間,每天都要很遲迴家。我也同樣每天沒有坐下的時間,吃飯就是休息。我一直在教師們中間一同作戰,一同討論,一同創設環境。評甲後,有一天回到家,我的父母跟我說:“你這麼早回來,我們還有些不習慣呢!”我可愛的女兒說:“媽媽,我好長時間都沒有見過你啦!”我想想:是的,每天我上班的時候,她還沒醒,我回來的時候,她已經睡下了。

雖然對家人有些愧疚,但是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從來到幼兒園的大家庭中,家長和孩子們的愛給予我無窮的力量,使我能夠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工作,努力爲孩子們編織那美麗的童年!

關於教師隨筆3

摘 要:就閱讀一些教育經典書籍,淺談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教師;教育;力量

“讀書”,一個多麼溫馨的詞語。讀一本好書,心情放鬆,雜念盡消。“衆裏尋他千百變,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徜徉書海中求知的人常會有如此動心美妙的體驗吧。

作爲教師,沒有一天能離開書籍——教材、教參……日復一日,習以爲常。於是有人感嘆:做了教師,就註定要將一生機械無味地耗在教材、教參上,枯燥之極……

其實,閱讀《教育的力量》,就能夠給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應該作爲一種力量而存在,我們應該竭盡所能,讓每一個世界變得生動、快樂、不單調、不沉悶、更不黑暗;在充滿陽光的白天幫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麗;即使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的人,這就是教師。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典,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會讓我們變得善於思考,遠離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閱讀《教育的力量》,我們確切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只有這樣,教育才會不斷進步。肖川老師的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練就的教育學問。

閱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們深深地感動於“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激勵着我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沒有權力金錢,有的只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對春天的迴應和禮讚。

閱讀《愛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單純、美好、永恆的愛的情感,將我深深地包圍,滌盪着我的心靈。它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崇高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教育又能使愛不斷地昇華,它也教給我怎樣去創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閱讀這些經典名著,我總是不斷地被吸引、被感動,有些東西便不留痕跡地沉澱下來,沉澱到我的內心深處,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清晰。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教師在一生中要不斷提高自我,需要讀書好學。讀書,應該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關於教師隨筆4

中午午睡時,孩子們都躺下了,只有李法澄眼裏含着淚默默坐在牀邊,我走過去問道:“寶貝,你怎麼了,不舒服嗎?”,她沒有說話,眼淚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頭,沒事啊。於是我有耐心的對她說道:“寶貝,是不是想媽媽了?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媽媽。讓我當你的媽媽,看着你睡覺,好嗎?”

李法澄擡頭看看我,用小小的聲音說道:“我想媽媽,睡覺的時候我都摟着媽媽的胳膊,我要媽媽……。”爲李法澄擦乾眼淚,哄她躺下後,我在她耳邊說:“老師就是法澄的媽媽,你摟着我的胳膊睡好嗎?”看着李法澄摟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時,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每到午睡時,李法澄總是摟着我的胳膊緩緩睡去。一天,李法澄高興地跑到我跟前大聲說:“老師像媽媽,老師就是媽媽。”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興奮了,媽媽,媽媽的叫個不停,聽到孩子們甜甜的叫聲,我的眼角泛出了淚花,心裏感到無比的欣慰。

作爲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孩子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將他擦拭乾淨;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他,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溫暖……

就這樣,用自己的行動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行動,表達出對孩子的愛意,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

關於教師隨筆5

一、教學時要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

將童話、遊戲、比賽等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國小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能力。針對國小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善於做或做不準稍複雜的計算、簡算、估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國小生的思維障礙,然後對症下藥。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如:“趣題徵解”、“巧算比賽”、“看誰估得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知難而進、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

二、持之以恆、打好基礎。

國小生做計算題時,往往只滿足會做而已,不善於進行必要的練習,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因此,在計算題教學中,首先要向學生講明計算的重要性,然後提出具體要求,紮實訓練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讓學生每天一練,及時督促、及時檢查。

三、要讓學生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

比如,我們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了錯誤。這時,只告訴他這一頁中有問題,讓他自己去找哪裏出了錯,並讓孩子講講如何出的錯,找到錯誤的根本原因。有些時候,並不一定就是粗心。同樣是計算,它也有方法,養成做計算題先觀察的習慣,根據式子的特點選用簡便方法或者是一些小技巧,都可以減少錯誤的出現。

關於教師隨筆6

假一完的第一天就是教師節了,本來我也早在幾日之前就意識到的但真到了這一天又忘了,還是早上經過校門發現一羣護理妹子手舉“教師節快樂”站在那兒等待載着老師的汽車到來才意識到今天是教師節,也就是教師們全年中僅有的能享受到領導般待遇(交通工具除外),學生們熱情擁簇的一天。果其不然,上午第一節課內科老師一進門就看見兩個班幹正在黑板上寫着祝福的話怕是有點不好意思便又走出門去透透氣,只見那較壯較高的班幹雙腿微屈像是在細細雕刻一件藝術品般的用粉筆在黑板上小心翼翼的描着可見其對領導,不,是對老師的敬重和景仰。寫了半天終於寫了“老師節日快樂”這幾個字還不忘在下面寫出這次行動的“幕後黑手”,不,是幕後策劃團體“二系團支部”。我即刻慶幸沒有傷及無辜把我也包攬進去。思索片刻後,我發現我錯了,我是個團員。早在國中就被騙和被逼加入了共青團,除了知道要每年交5元團費和《光榮啊,共青團》這麼一首歌外關於共青團我就一無所知了。上大學後不知怎麼沒收過團費而且又有一個新玩意,共產黨,來轉移注意力,所以有關我和共青團的記憶早就凌亂了。今天在那位同學蒼勁有力的幾個字的刺激下我又找回了,真是健腦啊!內科老師可能上了年紀受不住,接過鮮花道過謝後立馬擦掉那位同學的心血,這是後話了。老師待那同學寫好後走進教室,後面立即冒出兩位女同學一個手持鮮花一個手拿賀卡搶到老師面前獻上底下同學也在這時熱情澎湃的鼓起掌來。這是意料之中,如果光寫幾個字不用上鮮花賀卡不是顯的我們二系窮酸潦倒很沒面子嗎。這一切的安排對於不知接待過多少回各種級別領導我們的“幕後導演”來說是駕輕就熟,遊刃有餘,作爲觀衆的我也在因“見多識廣”能猜出來。只是比較意外的是這時候沒聽見照相機的“咔嚓”和看見一閃白光。照相取證是這套程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的“導演”怎麼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呢?!下午那夥人如法炮製一番,最後在劉老師接花的那一霎按下了快門……

整個過程大家也是看的興致勃勃,但我敢肯定我們中一半以上都對這個節不感冒只是逢場做戲。教師節不如國慶,中秋有假放,聖誕節洋氣,情人節浪漫,母親節入骨,3·8婦女節讀起來朗朗上口,就比兒童節要強了。大學的教師換着不停和同學們交流很少,自然在我們心中的份量不如以前甚至比聊天睡覺玩手機要輕,他們的節也就不重要了但卻不失爲無聊課堂上一劑不錯的調料。這樣也好,有了愛表演的人又有了愛看的觀衆,真是個充滿藝術天分的高校啊。中國至今未出過什麼像樣的大片,這要怪那些星探們未深入基層了。

關於教師隨筆7

主要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去了解:

一、與學生溝通。這主要有與學生交談,看課堂上的表現。

二、與家長聯繫。通過與家長聯繫,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

三、看學生的週記。

而對於現在的高一新生,由於會考與大學聯考的要求不一樣,會考是水平測試,而大學聯考是選拔性測試,導致了許多應該在九年級就學會的知識而沒有學,比如說氫氣的驗純和蒸餾實驗在九年級是拓展課,一般老師是不會講解這些內容的,所以導致了九年級的知識與高中的知識脫節。

這就要求我們新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熟悉國中教材和會考要求,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比如有序記憶、實驗觀察、使用圖表、閱讀理解信息、使用例題、範解。

三、合理使用習題。選擇好教學輔導書,忌隨意、雜;指導選擇習題,忌多、偏、難、超;適度創新;把握好階段測試的難度。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筆記;規範表達;歸納總結。

五、能力培養要假以時日。能力是學生自己形成的;能力是以知識的積累爲前提的;能力是需要經歷的。

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適時地增加趣味性,使學生想學。

七、不要把我們的“客戶”嚇跑。不要出太難的題目,使他們覺得很難學。

相信在未來,我會對學生有更深刻地把握,對高中化學的教學有更深刻的瞭解,儘快地適應高中教師的職業

關於教師隨筆8

我們班的趙子碩小朋友是剛剛轉過來的小朋友,活潑可愛,小嘴巴特別甜,笑起來有點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歡她,可是由於她年齡比較小她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爲,不是碰碰這個、就是推推那個,常常精心準備的一個活動不是被這個小朋友的告狀聲破壞掉,就是被那個小朋友的哭聲搞得無法進行。於是,受批評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轉變他的方案就出臺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現記錄下來,編成小故事,讓其他小朋友們表演,再由“觀衆”評出對錯。她也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漸漸的變了,不再像剛來時那麼調皮了,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了,不像剛來的時候一分鐘都坐不了,老師和小朋友越來越喜歡他了。

其實,孩子的調皮也是另一種美,相信孩子,我們應該用愛的目光和行動去幫助他、改變他,相信他們會健康、快樂的成長爲參天大樹。

關於教師隨筆9

從興趣入手學兒歌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積極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 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爲只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 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 的教學思想。經驗表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輕鬆容易的學習兒歌:

a、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爲了讓幼兒很快地溶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美好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象的音樂,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b、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 春天的祕密 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而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可以做和老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象,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鍾,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關於教師隨筆10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差的時代;這是期望的時代;這是絕望的時代;這是前進的時代;這是倒退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面前押有一切……

——題記

我看見白馬奔騰,揚起的風塵迷了一片天;我看見狂風襲過,捲起的浪花咆哮整片海;我看見人們疾跑而過,一路奔跑一路掉落……

這是個加速度的時代。農民爲了多買多賣,不願等侯兩天的陽光;爲了追求速度,將城市變爲一個大停車場;爲了方便,不斷有新的通訊工具創造出來。人類跑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然而這一路丟掉了什麼?

劣質的老蕨菜只因少了兩日的陽光,即受到長期的封殺;超負荷的車輛造成了交通擁擠與嚴重的污染;冰冷的工具拉開了現代人心與心的距離……

回首,我聽見遙遠的時空傳來滄桑的低吟:“咱們走的太快,心會跟不上咱們的步伐,停下來,等待心的迴歸。”

一味的奔跑,同時也是不斷的失去。當身體的急行脫離良心的束縛,毫無顧忌,世間的罪惡也隨之增加。這一路,咱們得到了金錢、權利和所謂的成功,失去的將是道德準則,與心的坦然。

三毛說:“暫時的停歇,是性命更加充實。”

心的豐盈,需咱們不斷的視之,省之。而時代的前進趨向,則決定於咱們人類的重心趨向。若咱們能自省吾身,放慢腳步,做到無愧於心,時代纔在真正的加速度。

然而,停歇不意味着停滯不前。

餘秋雨說:“如今的世界處處以便利爲原則,這種便利原則卻處處與偉大原則相背,然而咱們卻無法因偉大而捨棄便利。”

如何將便利與偉大和諧相融即是新時代課題。所謂偉大,我認爲將任何一件小事做到不違本心就是平凡人的偉大。而將便利與偉大相融,即是追求速度的同時不忘以人爲本的原則。

若奔跑的太快,請停下來,聽聽心的聲音。

關於教師隨筆11

老師我想你了

放寒假了,心裏一下感到好輕鬆啊,可以不管班裏孩子的安全了,也不用管他們學不學知識了,不用管他們吃飯多少......,可是沒過幾天心裏突然感到很失落,好象少了很多東西,隨着時間的推移,心裏越發想念幼兒園裏的孩子,不知道他們在家裏過的怎麼樣?好不好?是不是聽話?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嗎?會有孩子偷偷玩火、跑到水邊嗎?在馬路上安全嗎?心經常會被自己嚇的坐臥不寧,也就越來越盼着快些開學。

開學的第一天,吃過早飯早早來到幼兒園,打掃好衛生站在門口開始接待孩子入園。第一個入園的是最調皮的郭廣吉小朋友,遠遠看到我,臉上頓時露出了天真的微笑,跑到我的跟前大聲地說:老師我想你了。說完就撲到我的懷裏,陸續到園的孩子也圍繞在我的身旁唧唧喳喳的告訴我,自己也想老師了。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的鼻子有些發酸,眼淚差點掉下來,想到自己在假期裏何嘗不是天天想着這些可愛的孩子呢?

以前自己經常想,幹幼兒教師工資少,待遇低,工作累,天天還要爲幼兒園的孩子提心吊膽,有時家長不理解老師,還會來園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還是轉行算了。可是經過這一個假期,使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不管能拿多少錢,最起碼我贏得了孩子們的心,想到這些自己的心情開朗起來,同時也堅定了我幹好幼教事業這一光輝事業的決心。

關於教師隨筆12

海南的春天,偶爾豔陽高照,偶爾煙雨濛濛,讓我突然懷念起北京那草長鶯飛、鶯歌燕舞的春天,懷念起那四年如詩如夢的青春歲月。眨眼間,又是一年畢業季,逝者如斯夫,一晃工作就快滿一年了。回望這一路走來,心裏飄過一行字:成長,亦非三言兩語。

20xx年2月,我簽訂了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記得面試的時候,學校的系主任問:“如果有一個選擇,一是崗位定在附屬幼兒園,二是崗位定在學校學前系,你會怎麼選擇,爲什麼?”那時的自己,懷揣着的就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夢想,特別堅定而且直接地回答:“我會選擇在學前系工作,因爲這裏的平臺高,我想給自己一個高的平臺,讓自己更好地成長和實現自己的夢想。”

生活好像就是這樣,從來不會讓你一條直線走到頭,所以,人生的答案,從來就不是一道是非題……20xx年9月,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人事處通知我:先到附屬幼兒園掛職一年。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等發達的城市,北師大學前教育系本科畢業生回到幼兒園工作的現象,其實很普遍也很平常,但是在這裏,並非如此。

“你一個北師大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還要回來幼兒園工作?”

這是到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回來後,我自己一個人哭了好久好久。哭過後,我冷靜地分析自己爲什麼如此失落痛苦:一是,覺得自己能力並不差,學前系的很多老師都不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他們都能在大專當老師,爲什麼我就需要到幼兒園掛職一年?很委屈。二是,自己也在默認這個事實:在幼兒園工作就是自己能力不行的體現。三是,害怕自己在幼兒園工作會消磨掉自己的意志和夢想。哭完了,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媽媽說:“在幼兒園工作不是很適合你嗎?這樣單純的世界。而且,如果你是真的優秀,不需要這麼着急地證明你自己,慢慢來。”媽媽的安慰給了我一劑定心針。我想,一個人真正的獨立就是從工作開始的。從小到大,“學習”這本書我一直讀得還不錯,而“社會”這本書,從現在讀起,不會晚。於是,我思考——

“爲什麼要到幼兒園一線去工作?”

“不要因爲別人讓你去做你就去做,要有自己的想法”,這是我一直做事的原則。其實,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和實踐聯繫非常緊密的學科,到一線工作,對於自己的專業成長會有很好的促進。爲什麼不借這個掛職的機會去好好地學習,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呢?我似乎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反思自己之前的失落,冷靜過後,我認真制定了自己在幼兒園工作的一年規劃。我想:我要做一個靈動的、高水平的幼兒園教師。

“一線,其實是一本很深的書。”

因爲曾在北師大實驗幼兒園獨立帶班三個月,所以,來到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幼兒園獨立帶班還算有些經驗。我被分到小班做副班老師。兩個月下來,和老師們合作得很愉快,工作忙碌也充實,只是思考的時間比較少,感覺與自己的預想——成爲一名高水平的幼兒園老師,差距很大。在幼兒園忙碌的一天裏,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教案目標是否達到,活動反思是否全面,更需要琢磨的是,今天哪個孩子情緒反常,哪個孩子活動過多要換衣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使他更容易接受……在實踐中,大到整個課程的設計,小到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應該成爲我思考的重點。所以,一切並非一本文字書那般讀得容易。在一線工作,做好,會辛苦;達到高水平,不容易。

“在一線,我做得還不賴!”

現在在幼兒園聽到最多的老師和我調侃的話是:“周悅,哎喲,科班出身,不錯哦。”去年11月,家長開放日,上了一節課《好餓的小蛇》,第一次試講,真是慘不忍睹,我自己都覺得自己講得好無趣。在園裏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第二次試講,終於找到了感覺。第三次試講,重點突出,活動也變得有趣了。家長開放日後,有個家長走過來,對着我笑了笑,豎着拇指調侃了一下:“周老師,《好餓的小蛇》,上得不錯哦。”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現在的自己,每週日都會一個人在幼兒園練鋼琴,在家抱着素描本畫畫,這一段掛職歲月,自己個人的生活興趣培養了不少,生活很開心。然而,猶如上述所說,生活並非一條直線。

“一線帶給我的力量:到鄉里講授《幼兒教育學》”

20xx年3月,學校突然通知我週末到下面鄉鎮給轉崗教師講授《幼兒教育學》。突然間,我的教育對象從三歲跨越到三十多歲。講授的內容從純實踐走到了理論層面。我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來準備。到那裏,給兩百多個轉崗幼兒教師講了一天半的《幼兒教育學》,用實踐的例子,結合北師大劉焱教授給我們講過的《學前教育學》知識,詮釋了我自己所理解的幼兒教育學。回來後,有幾個學員給我的郵箱留言,說:“你是我們見過的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大學老師,而且你講的內容我們都能聽得懂。”我很開心,我知道,自己的理論知識肯定沒有豐富到可以很好地闡釋幼兒教育學的全部內涵,但是,我可以感受得到,幼兒教育學在我這裏,因爲有了很多實踐的例子所以有了生命力。我終於感受到了一線帶給我的力量!

人生就是一條波浪曲線,還記得那時痛哭的眼淚,以爲理想非黑即白,以爲人生就是向他人展示自己可以創造很多奇蹟,以證明自己很有能力,很有價值。殊不知,生命的最佳狀態不是你向別人展示奇蹟的時候,而是你突然發現,其實這個世界並沒有奇蹟,但你還是能夠欣賞和發現這個世界的美麗。我想,無論在一線,還是在理論研究層面,只有深入進去,懷着一顆欣賞和發現的心,生活纔會有滋有味,理想纔不會被束之高閣,孤單前行。

關於教師隨筆13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爲:“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裏,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本姓語,脫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爲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說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爲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說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說,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說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爲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着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爲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爲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爲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爲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爲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說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敘說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說一說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臺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摸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敘說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本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爲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裏,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敘說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爲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爲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保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爲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本、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爲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爲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臺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臺詞是這樣的:

小楊(爲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說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着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爲,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本,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關於教師隨筆14

今天是教師節,是天下所有教師們的節日。我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清晨,同學們有的拿着鮮花、有的拿着小製作、有的拿着親手製作的賀卡來到學校。當上課鈴響起時,張老師象往常一樣面帶微笑來到教室,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帶來的小禮物獻給敬愛的老師。

朵朵盛開的鮮花代表着我們一顆顆心;朵朵盛開的鮮花又好比同學們一張張笑臉,手捧鮮花的張老師啊!您就是這花園裏辛勤的園丁,這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是您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啊!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酷暑盛夏您在燈下爲我們批改作業,歲月讓您的青絲變的花白。我們知道:我們學習的進步就是送給您的最好的禮物、一堂安靜而思想集中的課就是對您最大的理解。“調皮鬼”今天坐的格外的端正;“開小差”今天目不斜視,課堂安靜的掉根針都能聽見聲音,我們要用行動給您送上一份最好的禮物。

老師,有人把您比作紅燭、有人把您比作鋪路石、有人您比作照明燈、有人把您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您把無知的我們帶入知識的海洋。今天是你們的節日,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道一聲:“老師,你們辛苦了,老師們節日快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們終生難忘。

關於教師隨筆15

你知道嗎?當老師與幼兒圍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時,幼兒會吃得特別香,特別甜。

一般教師在幼兒用午餐時,總是在幼兒中間巡視,目的是管理好幼兒的進餐秩序,要求幼兒不講話,不東張西望,快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但此舉效果並不好。

記得前幾周用餐時,發現許程維、高天任、郭秋伊、蔡銘華一張桌子上的小朋友,不但飯菜吃得慢,而且還有把飯菜撒在桌上、地上的現象,有時不吃就拿着筷子在講話。儘管我來回地提醒他們,他們還會發生類似的現象。偶然的機會,讓我同他們坐到了一起進行用餐(徐婭君小朋友沒來)。這天吃飯時,許程維、高天任等四個小朋友不但沒有說話,而且還每人添了一大碗飯,比我吃得還快,最後的桌子上還保持得乾乾淨淨。

散步時,我特意問許程維他們:"你們今天吃飯有什麼感覺?"他們爭着說:"今天我們好開心,我們得了第一名,老師表揚了我們。""我們比老師吃飯還快呢!"聽了他們的話,我覺得我們在幼兒吃飯時也應該與幼兒溝通感情,讓他們小聲說說話,講講今天飯菜的味道、顏色、營養等,並不時鼓勵幼兒,幼兒吃起來一定會特別高興。

而現在我們對小朋友提出的要求是好的,可做法卻有點不合理。 只允許他們一個勁地吃飯,不允許他們講一句話。甚至還有保健老師來說他們吃得太慢了。說實在的,我們老師有時吃飯時也有快有慢的、有說有笑的。因此,老師向幼兒提出的要求不能太死板,要靈活機動些,不能過分要求,否則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