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隨筆必備(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班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育隨筆必備(15篇)

小班教育隨筆1

言傳身教——爸爸媽媽首先要學會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等待。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做——有些爸爸媽媽寵孩子,對孩子的事一切包辦,往往造成孩子缺乏耐心,而且孩子失去了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包括犯錯誤的機會),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求知慾,遇到問題信心不足,就會急躁。孩子一急躁,爸爸媽媽在旁邊也着急,爲安撫孩子便全權代勞了(事實上,這是潛意識解決爸媽自己的焦慮的行爲),惡性循環,孩子就失去了耐性。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但是看到孩子做得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告訴孩子怎麼做永遠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玩益智玩具——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着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多玩團體遊戲——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讓孩子做適合他/她,稍經努力就能完成的事 ——孩童時期是孩子的自信心養成的時期,給孩子做合適的事情,讓孩子經過努力就能完成,從而獲得成就感。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東西,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小班教育隨筆2

小班孩子年齡小,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忽略;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可是在幼兒園中,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爺爺奶奶那樣,怎能照顧得過來,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戶外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在蹦蹦牀上玩,鞋子在地上脫了一大堆,立刻意識到:可以“在玩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爲何不來一次穿鞋比賽。於是,我忙招呼孩子們,跟孩子們講明瞭比賽規則。

比賽開始了,只見幾個能力強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興地跳起來,歡呼着,慶祝自己的.勝利。最後只剩下侯智涵小朋友了,只見他哭腔着臉說:“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別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侯智涵不會穿鞋,他哭了”。我說:“沒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聽到我的鼓勵後說:“我能穿上的”。我表揚了他,小朋友們也在喊:“侯智涵加油,侯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勵下、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慢的學習穿鞋。就這樣,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在老師的鼓勵下,終於把鞋穿上了,並高興得跳了起來,大家爲他歡呼、爲他鼓掌,我衝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通過多次這樣的活動,老師不吝嗇鼓勵、表揚和誇獎,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小班教育隨筆3

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我們有必要改善這些孩子的狀況,讓他們有更多的信心。幼兒園是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它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對兒童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於膽小的'孩子,應該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來處理羣衆的關切。直接與廣大羣衆打交道會給孩子們造成很大的壓力,這可能會促使孩子們從最初的膽怯轉變爲恐懼。它需要一個過程來徹底改變它們。

當我教育膽小的孩子時,我會在他們最初參與羣衆活動的過程中給他們一個緩衝。我不會直接強迫和要求他們,我會先讓他們有一個適應活動的過程,這樣他們就不會有一顆膽怯的心。例如,在玩“找朋友”的時候,我會多去幾次,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們,親吻他們。切斷語言,與他們交流,用溫暖的手握住他們,讓他們有更多的勇氣,少一些對他的恐懼;孩子和孩子是最真誠的接觸,可以改變一切,我會充分利用這種關係來幫助他們。在玩“娃娃屋”的時候,我會叫一些比較活躍的孩子和他們一起形成一個強與弱的隊形,讓能說會道的孩子帶動其他的門,多和他們交流,玩遊戲,讓他們發揮主導作用,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雖然只是一些小策略,但這一次,他們的性格確實改變了很多,他們的聲音也很大。父母都是感激。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我們應該更有耐心並鼓勵他們。當然,我們不能沒有父母的合作。

小班教育隨筆4

小朋友的告狀,最明顯的時候,有的時候小朋友的告狀會幫助我的教學管理,但是每個時間,每個地點,每個小朋友都告狀的話,老師就會有一種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他們的“好意”。我們有個別小朋友是不會告狀的,只有個別小朋友會這樣做。

我們班的翊軒小朋友,從入園開始到現在就沒有告過狀,我以爲他是那是種什麼都不在乎的性格,但是他並不是這樣的.。有一天,他急匆匆的跑到辦公室,對我說了一句“她欺負我”。我就用非常吃驚的表情看着他,他以爲我沒有聽見,又在我跟前指着那位小朋友重複了一邊:“老師,他欺負我。”我才意識到,哦,他在告狀啊,我就裝作很生氣的態度對他說:“是誰啊?誰敢氣我們的翊軒啊!”我衝出辦公室問小朋友是誰欺負我們的翊軒啊,小朋友指着董懿萱說:“是她,她往孫翊軒的本子上畫畫,還撕爛了孫翊軒的本子。”董懿萱的是一個有男孩性格的小女孩,我對董懿萱說,你自己說,你有沒有這樣做啊,她卻用一種很委屈的眼神看着我什麼都沒有說,最後,我又問了幾次,是的,就是她做的,我就給董懿萱說道理,“這樣做事是不對的,”說完之後,她就很不好做意思的哭了起來,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孫翊軒說:“你別哭了,我們還是好朋友。”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實在是很感動啊。

小班教育隨筆5

守則一:節日大餐應讓素菜唱主角

節日餐桌上的主打菜,常常是雞、鴨、魚、蛋、肉、蟹、蝦等,這些都是以動物蛋白和脂肪爲主的葷菜。營養專家指出,過多地吃葷菜不僅會陡然增加寶寶的胃腸及腎臟的負擔,而且增加血脂水平,從小埋下動脈硬化的隱患。

因此,媽咪在節日裏應準備這樣幾類蔬菜,讓它們在節日大餐中唱主角。綠葉蔬菜中的青菜、油菜、菠菜、芽白、甘藍、芹菜、韭菜、芥菜、菜花、生菜等,都是去油膩的'最佳菜餚;塊莖瓜果中的西紅柿、南瓜、黃瓜、紅蘿蔔、土豆、白蘿蔔、芋頭、白薯、荸薺等,除了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外,還富含碳水化合物,可爲寶寶身體提供熱量,其中土豆和甘薯既可作菜又可頂飯;豆類食品中的黃豆、蠶豆、豆芽、水豆腐、豆乾、豆皮、豆腐泡、腐竹等,富含植物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對寶寶的大腦和體格的生長髮育大有益處。

守則二:酸鹼性食物要注意合理搭配

節日裏人們餐餐免不了進食大魚大肉,而這些幾乎都是酸性食物。營養專家指出,健康人體的血液必須保持微鹼性狀態,如果進食過多的酸性食物,血液就會呈酸性,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且,還會攝入過多能量高並營養豐富的食物,使寶寶體內積熱,引發出各種感染性疾病。俗語說,過補易上火,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媽咪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爲寶寶搭配鹼性食物,如海帶、青菜、萵筍、生菜、芹菜、香菇、胡蘿蔔、蘿蔔等等。

守則三:飲食上不能以副食代替主食

節日的餐桌上菜餚豐盛,每樣菜餚寶寶吃上幾口就飽了,經常吃不下多少主食。有些媽咪索性就讓寶寶以副食代替主食,她們還以爲這樣更有營養。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科學。營養專家指出,副食中多是動物性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吃多了容易損傷寶寶的脾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蔬菜水果所提供的營養主要是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糖類含量並不高,與主食有很大差別,互相不可代替。不然,容易造成寶寶對營養素攝取不均衡,影響正常的生長髮育。

因此,媽咪要以現代營養原則爲寶寶合理安排主食與副食。各餐葷素搭配,既有充足的蛋白質,又有綠葉菜,並有一、兩樣提味開胃的小菜;可選用甜味菜餚和點心來補充碳水化合物,並有補充碘類的海產品,保證寶寶合理攝取到各種營養素。

守則四:不能讓寶寶盡情喝飲料

節日裏,媽咪會爲寶寶和客人準備很多飲料。這太中寶寶意了,他們時常會敞開小肚皮可着勁地喝。有的媽咪以爲寶寶多喝些飲料也無妨,反正飲料以水爲主,多喝會爲寶寶身體補水;尤其是果汁,補水的同時還可爲寶寶補充維生素C。營養專家指出,含氣類的飲料中,如可樂、雪碧等都含有二氧化碳氣體,飲用過多會使寶寶胃脹、胃痛,影響胃腸道的消化能力;果汁飲料雖有一定營養,但過多飲用也會影響寶寶的食慾。

因此,媽咪最好多讓寶寶喝白開水。正逢夏秋交替時節,既氣候乾燥,各種病菌活動又活躍,白開水有助於寶寶抵抗呼吸道感染。

守則五:吃自助餐要吃出文明和健康

現今過節,很多媽咪會帶寶寶去吃自助餐。有時,媽咪惟恐自己的寶寶吃虧,因此他們願意吃多少就吃多少,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寶寶人小,不懂得應該節制飲食,媽咪不管他們正中下懷。於是,寶寶會大吃特吃,經常搞得滿桌食物狼藉。營養專家指出,這種吃法不僅容易積食傷脾,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且也很不文明。

因此,帶寶寶吃自助餐時媽咪要讓寶寶適量取食,並教寶寶合理搭配食物;同時教導寶寶要舉止文明,不要浪費太多食物。這樣,才能保證吃出健康,吃出文明。

小班教育隨筆6

說起細心,當然也少不了我班的EVAN,ERIC別看年齡小,兄弟倆在班上也特別的熱心,睡覺時弟弟沒有把鞋子整理好,哥哥趕緊跑過去幫弟弟整理好放在牀下,看到有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趕緊對他說:“哎呀,你沒事吧!”。看到老師的手受傷了,寶寶會對我說,老師你疼不疼啊?我家有藥,我明天帶給你擦擦。寶寶們在哪一瞬間給了我些許的小感動。

班級的`每位幼兒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點。其實每個孩子在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小世界,在我們用心去關注孩子的同時,其實我們也在無時無刻的被孩子關注。我們應該用心去發現關注細節,不放過任何細節,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看到他們的內心。

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具體具體再具體,細節細節再細節”,在幼教行業中,我相信只有關注細節才能將教育做得更好。在一次離園環節前,寶寶們都非常認真地翻閱着課本,覺得那天他們看書出奇的安靜,沒有吵鬧聲,於是,我拿出小彩虹對孩子進行表揚,在每個孩子手上都畫上了一道小彩虹。就是這一個小舉動,竟讓這個THOMAS這個小傢伙十分開心,離園後當爸爸媽媽來接他的時候,他用一隻小手託着另一隻小手給媽媽看。媽媽問:“爲什麼這樣?”他說因爲怕彩虹會消失。我從他笑顏如花的小臉上,讀出了他的滿足與幸福。

小班教育隨筆7

近段時間,我們班裏又來了一個帥氣的小男生——袁皓軒。在家裏,爸爸媽媽都叫他“兜兜”,由於剛來學,孩子還沒適應,所以,每天早上都會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看着兜兜滿眼流淚,哭鬧着不肯放開緊抱爺爺奶奶的手,爺爺奶奶心裏也是非常心疼的。當然,我們老師心裏也很不是滋味,也想讓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爲了讓孩子儘快適應,趕快度過分離期。我們想辦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通過玩遊戲、操作積木來感受學校帶來的不同。好讓兜兜趕快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星期三早上,我們像往常一樣帶着孩子做遊戲,等待着寶寶的到來。快開飯時,兜兜爺爺抱着孩子進來了,可是我卻沒有聽到兜兜的哭聲。轉過頭,看到兜兜稍稍微紅的眼睛,微笑着走向前說:“兜兜早上好!兜兜看到我後,伸開雙手等待我的擁抱,我趕快將寶寶抱在懷裏,心裏一陣歡喜。和爺爺再見後,我抱着孩子坐下來,對寶寶說:‘兜兜真棒!兜兜長大了!不哭了,以後就是大孩子了。”兜兜看着我,點點頭。一夜之間,孩子的變化這麼快,讓我欣喜萬分。

由於寶寶情緒剛剛穩定,還怕孩子和小朋友們玩時出現打鬧現象,所以一直關注着他。兜兜也特別懂事的一直跟着我。幫我給小朋友們搬凳子,幫我拿碗,還拿着梳子幫我給小女生梳頭髮呢!看着兜兜的表現,我心裏樂開了花。中午起牀後,我們一起將孩子們的牀整理好搬上去,兜兜跑過來說:“姨,我幫你!”看着寶寶認真的眼神,我笑了笑說:“兜兜還小,等長大了再幫老師。”可他好象焦急的不行,趁芳芳老師不注意的'時候,飛快的跑到牀邊,兩隻手擡起了牀的一側。我在這邊,也擡起了牀的另一側。兜兜看着我說:“姨,走!”我看着孩子充滿成就感的表情說:“兜兜,那你慢點,可不敢鬆手,小心砸到腳!”“哦!”兜兜應了一聲。隨後便擡着牀向後走去。

兜兜來的是時間不長,可是他卻很快適應了下來,看着他的改變,看着他從哭泣到微笑,我們都見證了孩子的成長,爲寶寶鼓掌!孩子的那聲:姨,讓我來幫你。讓我總覺得暖暖的,很貼心。老師相信,以後兜兜會越來越棒!會幫助更多小朋友,成爲我們的“愛心天使”老師爲你加油!

小班教育隨筆8

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恆,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範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爲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帶小朋友戶外活動回來,讓小朋友們排隊喝水,話音剛落就傳來七嘴八舌的聲音,每次都是這樣。我老遠看見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隊!要排隊的`!"我連忙趕過去,只見史皓銘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史皓銘拉開,他卻僵在那裏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對他說:"我不是要批評你,你先告訴我是怎麼一回事。"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史皓銘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史皓銘則一臉不屑的表情。於是我問史皓銘:"真是這樣嗎?老師相信你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史皓銘委屈的跟我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麼辦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爲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麼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小班教育隨筆9

本週閱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的第三章節“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機智”中的“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因爲某件事情不開心而哭鬧,有些孩子因爲遇到開心的事情而開懷大笑,有些孩子則是面無表情,少言寡語,這都是孩子宣泄自己情緒的種種表現。那麼,作爲教師而言,對於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緒該如何應對呢?

閱讀了此篇文章之後,讓我感受頗深。幼兒的心理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題,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幫助幼兒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和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反之,消極不愉快的情緒促使人的心理活動失衡,導致神經活動失調,對機體健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文中的一則案例就是教師通過給幼兒創設“消氣商店”來引導幼兒快樂的生活。

聯繫到自己的'工作中,這學期我帶的是小班,小班幼兒身處從家庭轉向社會的特殊時期,更加需要老師精心地呵護。班裏孩子入園時候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哭鬧不止,他們通過哭鬧來宣泄自己對入園的焦慮的心情。作爲小班老師,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幼兒將負面消極情緒轉化爲積極情緒,使他們愛上幼兒園,愛上老師和同伴。所以,當面對孩子們哭鬧的情緒時候,我們耐心地陪伴孩子,和他們聊天,和他們遊戲,有的則是太過依賴家人而離不開成人,我們也一直牽着他的手,給予他家人般溫暖的愛。當孩子們入園時候表現出種種消極的情緒的時候,作爲教師而言不應該去責怪他們,而是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控制情緒,可以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談話的方式等讓孩子緩解消極的情緒。記得開學那幾天,我帶着幾個哭鬧特別厲害的孩子來到戶外玩滑滑梯,滑滑梯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大型玩具了,來到了戶外,孩子們的情緒似乎得到了解放,一個個都跑去玩滑滑梯了,一時忘記了離開家人的痛苦的情緒,通過幼兒園裏好玩的玩具讓孩子們喜歡上幼兒園,慢慢的適應到幼兒園集體生活中去。

關注幼兒的情緒,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學前兒童在生活中充滿情緒色彩,喜怒哀樂易於表露。對於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幼兒這個情緒表現的最佳時期,一邊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小班教育隨筆10

上午來園時,小朋友都知道問老師好,只有樂樂從我身邊走過去,頭也不擡。我很納悶,爲什麼會這樣?是我哪裏做的不夠好嗎?課間的時候,小朋友們在玩玩具。我悄悄的來到樂樂身旁,他正在專心的玩,我看他玩的正起勁,不忍心打擾他,就在一旁看,看了一會兒,他好像覺得有些不對勁,一擡頭看見了我,他衝我嘿嘿一笑,我樂了,他笑了,笑的那樣真誠、無邪。我問:“樂樂,你爲什麼那麼高興?”樂樂說:“因爲老師在啊!”我懵了,原來孩子的要求那麼簡單。我又問:“樂樂,你爲什麼從不問老師好啊?”樂樂吱吱唔唔說:“因爲老師說我了。”我又懵了,心想: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剛開學,孩子們哭的哭,鬧的鬧,我無意間把樂樂說了一頓,他還記得。(孩子的記憶力真棒)我說:“樂樂,那次老師不是有意的,老師跟你道歉,好不好?”樂樂點點頭。我的心結解開了,心情真好!從那以後,樂樂只要見到我都會主動問“老師好”,好親切的一句“老師好”!

人是有感情的.,純潔的孩子更有純潔的感情。最近,因爲感冒導致嗓子啞了,我在帶孩子活動時,不時地將含片放入口中,有時用些手勢代替語言,孩子真的很乖,他們居然在這樣的狀態下,依然有效地進行着一切活動。更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們紛紛帶來了各種治嗓子的含片和藥,我對他們說:“這些藥夠了,謝謝你們了。”可過了幾天有兩個孩子又帶來了“金嗓子”。面對孩子的熱情,我只有感動的份了。我想,一個教師還有什麼比擁有這樣的情感而更奢望什麼呢?爲了孩子們對我的這份愛,我將一往無前,把自己全身的熱情投入到孩子身上,不讓他們失望,更不會讓家長失望。

小班教育隨筆11

一天分組活動,我正輔導不會跳繩的幼兒學跳繩,瑜瑜小朋友跑過來叫我:“王教師,于思遠他們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讓我們滑。”我擡頭一看,果然見班上的幾個“淘氣包”正圍着‘滑梯’看着什麼。我心想:這幾位“淘氣大將”每一天都要搞點惡作劇,今日我得好好地“處理”一下了。我三步並兩步走了過去,剛要大聲斥責,忽然聽到于思遠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說的嚥了進去,站在他們的背後聽他們的對話。“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凱凱頭也不擡地說。這時迪迪小朋友說:“你明白唾沫爲什麼會滑下去嗎”“這個問題提到不錯,誰明白呀”聽見我在說話,這幾位“淘氣包”立刻轉過頭來,不知所措的看着我,眼光中似乎在說,我們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來。我笑了笑說:“你們很聰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們發現什麼了……”幼兒看我沒有批評他們,情緒立刻活躍起來。

迪迪說:“我明白,因爲這個‘滑梯’面是斜的,並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樣能夠流動,所以就滑下來了。”我摸着他們的頭笑了笑說:“你們說的.很對,但你往那裏吐唾液對不對呢”“不對!”“隨地吐痰不對,往‘滑梯’上吐也不對。”“不講衛生。”小朋友們大聲地搶着回答。我肯定了幼兒的看法。“教師,以後我們不隨便吐了。”幾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道。“咱們給擦乾淨了吧。”凱凱邊提議邊從口袋裏拿出紙將“滑梯”上的唾液擦乾淨。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隊。

望着孩子們純真而歡樂的面孔,我真爲我差點的冒失感到慚愧。看來教師千萬不能用自我的想法來斷定孩子的行爲,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了解孩子想什麼,做什麼;要善於從惡作劇中發現孩子淘氣中進取的一面,因勢利導,才能到達我們的教育目的。

小班教育隨筆12

時光飛逝,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了快有兩個月,從中我也發現身邊的孩子們開始慢慢地成長起來。我們班的張民哲,他的改變非常得大,在一件事件之後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剛開始孩子們手裏拿着書本認真地看着。突然,聽到“嘶”地一聲,書本被撕破了。只看到孫佳佳拿着一本破書傻傻地楞在一旁,之後開始嚎啕大哭起來,這時張民哲忙站起來對她說:“對不起,對不起。”看到這個情景,我來到佳佳身邊對她說:“乖,不哭了,告訴老師是怎麼回事?”她哭着說:“張民哲搶我的書,還把它撕破了。”這時張民哲馬上接上說:“老師,我已經和她說過對不起了。” “好了,張民哲知道自己已經犯了錯誤,他也主動向你認錯了。我們就原諒他吧。”於是我摸摸佳佳的頭說,佳佳聽了邊擦着眼淚,邊點點頭。我又對張民哲說:“這次我們原諒了你,下次你不許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哦。如果你要看這本書,應該和佳佳兩個人商量,如果她同意了,你才能拿,知道了嗎?”張民哲低着頭說:“老師,我知道錯了。”之後,我拿出了紙巾,讓張民哲幫佳佳把眼淚擦乾淨,他倆都開心地笑了。

在平日生活當中,孩子們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由於他們年齡還比較小,因此他們的內心思想及表現出來的行爲有時會如出一轍。他們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爲意識,有時知道這件事是錯的,但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往往他們在犯了錯誤的同時也不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誤。

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就如我們班的張民哲小朋友,在之前的生活當中,他犯了錯誤不會自己承認,往往需要我們老師的提醒和教育。而在這次事件中,他能知錯能改,馬上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說明他對於事情的對錯有着一定的判斷能力,這也說明他的內心已經慢慢地開始成長起來。

在孩子們的世界中,我們老師要充當好引導的角色,正確地引導他們去判斷事情的對錯,也要時刻地教育他們能勇於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

小班教育隨筆13

關於規矩,讀者最常問的幾個問題是:對孩子比較寬鬆,長大以後他會不會無法無天?少一些規矩、多一些自由對男孩來說,會不會使他越來越沒有規矩,從而養成一些壞習慣?快兩歲的孩子是否需要立規矩?如何界定規矩和寬鬆之間的尺度?

很多人都認爲,孩子小時候如果給他自由,他長大就會無法無天。持這種觀點是對人性不信任,認爲人是帶着原罪出生的,如果不加以管束和懲罰就會變得很差。其實人性非常善良,尤其是孩子,天性非常純美,這是每一個兒童與生俱來的本性。有些孩子成年之後有破壞力,不是因爲他小時候被慣得太多,而是他受到的暴力太多或者說管束太多所致。所以不

要害怕把孩子慣壞,只要不是慣他做壞事,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允許孩子幹一些他願意幹的事情。

關於自由和規矩,其實是大家感到最迷惑的一個問題。之所以迷惑,是不理解教育中的自由是什麼。很多人認爲自由是放任自由,什麼也不管,幹壞事也不管,但這是對自由的誤解。真正的.自由是解開孩子繩索,讓孩子自由發展,在安全、道德的底線上允許孩子做一些事情,甚至使一些小壞都沒問題。

不要擔心孩子變壞,恰恰是那些從小獲得真正自由的孩子、生活得自由自在的孩子,長大了纔會講規矩、有規則。因爲他們在自由中獲得自信,也獲得自由的力量。那些從小被管束過多的孩子也會很講規矩,但他們蓬勃的生命力在規矩中框住了。這樣的孩子很老實、沒有創造力,甚至萎靡消沉。如果要付出這樣的代價,講規則有什麼用?一定要相信人的向心力,就像向日葵向着太陽一樣,一個孩子在自由中成長,自然會成長得自由、美好,不要擔心。

我一向主張無爲而治,相信得到充分愛的孩子會做出正確選擇,不需要父母太多幹涉,即使是兩歲的孩子。兩歲是孩子從極其柔弱開始成長爲一個幼兒的階段。兩歲的孩子開始萌發一種意識,開始以自己的眼光看問題、做判斷,開始嘗試獨立做一些事情,這樣會被很多家長認爲是不聽話了,這其實反映了家長自身的脆弱。

恰恰是那些做事極其嚴謹、雷厲風行,或者極其能幹的家長,孩子在他們眼裏特別容易變得不聽話,因爲他們常常把自己的意志過多地強加到孩子身上,總覺得“我希望你這麼做,你沒有這麼做”,“你怎麼變成這樣子”,就將孩子定義爲不聽話。實際上,這是我們沒有很好地接納兒童,沒有寬容弱小。我們應該真正把孩子當做孩子去愛,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的確很難界定規矩和寬鬆的尺度,就像無法輕易界定好與壞一樣,只能放在具體案例、事件中去分析。總的原則是,不出危險,也不妨礙他人,就交給孩子自己處理。

對父母而言,做榜樣、做表率、給建議、正面肯定,比生硬地立規矩要好得多。有時候我們給孩子立很多沒有意義、無聊的規矩,還誤以爲是好東西,生硬地讓孩子服從,這並不是—件好事。比如說,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這是公德,但在不重要的場合,孩子喧譁幾聲,大聲叫喚幾聲,真不是問題。由於成年人太注重所謂的安靜,不允許孩子說話,實際上是用成年人的規則擾亂了童年的自由自在。

小班教育隨筆14

在進餐前,我組織幼兒聽錄音故事。沒過多久,後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後,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爲什麼這麼好聽的配樂故事孩子們卻不喜歡聽,不明白爲什麼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爲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聽故事,我決定叫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麼玩得那麼開心,便什麼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錄音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於坐在後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錄音機裏講的是什麼,於是他們乾脆自發玩起了“切西瓜”的遊戲。

瞭解了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我釋然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錄音機有點問題,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手指遊戲吧。”我關掉錄音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頭髮、肩膀、膝蓋、腳》的手指遊戲。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啓發。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爲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爲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並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儘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小班教育隨筆15

“噢噢噢,又要出去玩嘍。”每次出去戶外活動,孩子們都會歡呼雀躍,高興的手舞足蹈,可是鵬鵬小朋友卻跟沒事人似的,慢悠悠的走到隊伍中來,一臉的不高興,其實這也不是一次兩次這樣了,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很高興的拉着他的小手,硬性的帶他到隊伍中來,並說着:“出去玩多好啊,小朋友們都喜歡。”有時他也會玩的很高興。有一次我就問他:“鵬鵬,你又怎麼了?是不是又不想出去?”他點點頭,小嘴撅的能拴住個油瓶。我就問他:“你總是不願出去戶外,爲什麼呀?”他說:“我就是不想去。”我無奈的搖玩的遊戲好嗎?”他不情願的說:“好吧。”就這樣他又被我忽悠出去了,爲了鍛鍊孩子們的平衡嗯能力,今天我們安排是攀爬和走平衡木遊戲,鵬鵬先是來到攀爬區,擡頭望望往上爬的其他小朋友,然後無趣的走開了,他轉轉悠悠的又來到平衡區,看着玩的熱火朝天的小朋友們,臉上的表情依然,我走過去說:“鵬鵬,我們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好嗎?”他的眼裏閃過一絲的亮光,但是隨後眼神又暗淡下來,後來有幾次戶外,雖然是出去了,可是鵬鵬不是發呆就是漫無目的的走着。

鵬鵬的這種情況,我也和鵬鵬媽媽瞭解過,媽媽表示平時也是忙的原因,所以陪孩子游戲的時間也是很少,加上這孩子從小不愛運動,所以身體也比較弱,就是小朋友都喜歡的滑梯,也是玩幾次就膩煩了。有一天午休時間,孩子們都上牀了,我半臥在鵬鵬的身邊,跟他說悄悄話,每當這時,他的小眼睛裏總是放出期盼的光,嘴角上揚,因爲這是一個很榮譽的事哦。我說:“鵬鵬,你爲什麼不願出去玩啊?”“我就是不願意”他眯着眼睛告訴我。“鵬鵬,你不願意跟老師和小朋友做遊戲嗎?你總是不出去運動,身體會生病的。”鵬鵬笑了笑說:“我願意呀,可是我不想玩玩具,都玩過很多次了。”“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你想玩什麼,明天你告訴我,我們一起來玩你想玩的遊戲好嗎?”我輕輕的在他耳邊神祕的笑笑說。他一下很興奮的說:“是嗎?我真的可以想玩什麼就玩什麼嗎?”我用食指放在嘴邊:“噓,睡醒再說。”他很是期待的閉上了眼睛。

又一天戶外時間到了,我和鵬鵬眼神相對一視笑了笑,我說:“今天我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到活動場地,小朋友們想玩什麼,可以自己選擇,只要是在我們的活動去,想做什麼遊戲都可以。”這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高興的跳了起來,歡呼着,異常的興奮,鵬鵬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小朋友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幾個小朋友一組,玩的別提多高興了,鵬鵬和幾個小夥伴們玩起來丟手絹的遊戲,“丟丟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旁邊,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鵬鵬抓起小手絹飛快的跑着,像一隻自由了的小鳥飛呀飛,小手絹在他的手裏飄揚着,忽上忽下來回的跳着舞,好像也在把開心傳遞。一輪兩輪。看到鵬鵬這麼高興,我也忍不住參與到他們的隊伍中來,着實的過了一把孩提隱。搖頭,鼓勵他說:“鵬鵬你看,你一人在教室老師不放心,出去老師跟你做個好玩的遊戲好嗎?”他不情願的說:“好吧。”就這樣他又被我忽悠出去了,爲了鍛鍊孩子們的平衡嗯能力,今天我們安排是攀爬和走平衡木遊戲,鵬鵬先是來到攀爬區,擡頭望望往上爬的其他小朋友,然後無趣的走開了,他轉轉悠悠的又來到平衡區,看着玩的熱火朝天的小朋友們,臉上的表情依然,我走過去說:“鵬鵬,我們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好嗎?”他的眼裏閃過一絲的亮光,但是隨後眼神又暗淡下來,後來有幾次戶外,雖然是出去了,可是鵬鵬不是發呆就是漫無目的的走着。

鵬鵬的這種情況,我也和鵬鵬媽媽瞭解過,媽媽表示平時也是忙的原因,所以陪孩子游戲的時間也是很少,加上這孩子從小不愛運動,所以身體也比較弱,就是小朋友都喜歡的'滑梯,也是玩幾次就膩煩了。有一天午休時間,孩子們都上牀了,我半臥在鵬鵬的身邊,跟他說悄悄話,每當這時,他的小眼睛裏總是放出期盼的光,嘴角上揚,因爲這是一個很榮譽的事哦。我說:“鵬鵬,你爲什麼不願出去玩啊?”“我就是不願意”他眯着眼睛告訴我。“鵬鵬,你不願意跟老師和小朋友做遊戲嗎?你總是不出去運動,身體會生病的。”鵬鵬笑了笑說:“我願意呀,可是我不想玩玩具,都玩過很多次了。”“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你想玩什麼,明天你告訴我,我們一起來玩你想玩的遊戲好嗎?”我輕輕的在他耳邊神祕的笑笑說。他一下很興奮的說:“是嗎?我真的可以想玩什麼就玩什麼嗎?”我用食指放在嘴邊:“噓,睡醒再說。”他很是期待的閉上了眼睛。

又一天戶外時間到了,我和鵬鵬眼神相對一視笑了笑,我說:“今天我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到活動場地,小朋友們想玩什麼,可以自己選擇,只要是在我們的活動去,想做什麼遊戲都可以。”這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高興的跳了起來,歡呼着,異常的興奮,鵬鵬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小朋友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幾個小朋友一組,玩的別提多高興了,鵬鵬和幾個小夥伴們玩起來丟手絹的遊戲,“丟丟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旁邊,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鵬鵬抓起小手絹飛快的跑着,像一隻自由了的小鳥飛呀飛,小手絹在他的手裏飄揚着,忽上忽下來回的跳着舞,好像也在把開心傳遞。一輪兩輪。看到鵬鵬這麼高興,我也忍不住參與到他們的隊伍中來,着實的過了一把孩提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