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優美散文

導語:隨着現代化的發展,鋼筋水泥建築肆意蔓延,蟬鳴已經成爲罕見的現象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蟬鳴》這篇文章吧!

蟬鳴優美散文

2017年6月14日,一個前一天有雨,今天就晴好的日子。停車的位置恰好在高速路下方,隔離帶鬱鬱蔥蔥的楊樹,把高速路遮擋的嚴嚴實實,只聽見呼嘯而過的卡車的轟鳴,還有轎車飛馳而過的刷刷聲。

百無聊賴,刷刷微信,玩玩遊戲也是打發時間的消遣。

烈日當空,時間已近中午。放下手機,舉目四望,活動一下疲勞的眼睛,還有僵直頸椎腰椎。

突然,一聲稚嫩的蟬鳴響起。彷彿是試探,接着又是一聲。繼而,高一聲,低一聲的漸漸連貫,終於,像一個充滿動力的馬達一樣,興高采烈的高聲歌唱了!!

好久沒有聽到蟬鳴了!!

隨着社會高速發展,城區的擴大,鋼筋水泥建築肆意蔓延,很多小路不見了,很多村居落不見了,寬闊的水泥路,新栽的各種綠化草坪和景觀樹,把夏蟬賴以生存的環境,更改的面目全非。而我,不經意間發現自己已經脫離土地達十年之久了。

最開始的夏蟬,比正常的蟬體積要小三分之一,聲音也不是很洪亮。我們當地稱之爲”熱熱,大概的寓意爲這個生物出現,就是就進入熱天的標誌!

不久以後的蟬,就是正常大小了,就是大名鼎鼎的“知了”。等到秋天,秋蟬,也是跟現在開始的夏蟬差不多大,我們這裏稱之爲“伏涼”,大概的意思就是伏天即將結束,天氣轉涼了。

再說夏蟬,我們這裏的俗名叫“馬吉嘹”,它的幼蟲,我們稱之爲“吃馬牛”,因爲它從樹根的土地下面打洞鑽出來,然後慢慢的再爬上樹,褪去褐色半透明的幼殼,展翅高飛,就是伴隨我們一個夏天的最佳玩伴!

記得小時候,夏天放學早,玩到快傍黑的時候,就跟一羣夥伴跑到村北的一條俗稱“大菜園道”的土路上,兩邊兩排比我們腰部也不細的楊樹下,然後一個個圍着楊樹,撥開雜草,尋覓下面的小洞。拽一根草莖,剝掉葉子,然後用火柴桿粗的草莖試探小洞。如果下面是實的,就沒有;如果下面是空的,哇塞,立馬好幾個夥伴一起圍過來挖,用碎瓷碗片,用吃過冰棍捨不得扔的竹籤,還有又涼又甜的雪糕吃剩下的棍,就跟醫院口腔科小一號的壓舌板一樣的木片,熱火朝天挖。

挖到了,在大家手中傳來傳去,驕傲的欣賞自己的戰果;挖不到,立馬四散去尋覓新的目標。

暮色漸深,深的都看快不見了,家裏飯菜應該都做好了,再不回家,老媽的嘮叨和老爸的'巴掌都極具威脅性的時候,夥伴們才戀戀不捨的往回走,還鄭重的拉鉤,定了第二天不見不散的三世之約......

帶回家的“吃馬牛”當然不能讓大人們看見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的藏寶地,角落裏或者牀底下,用瓶子或者盆子,把辛苦挖出來的“吃馬牛”扣上,靜等第二天早上醒來,一個滿身是泥的土黃色的醜八怪,變成一個黑亮的帶翅膀的王子或者公主!

這個公主或者王子,陪伴我們的時間很短,有時候會被拽掉翅膀,隨意丟棄;有時候被家裏養的貓咪偷吃掉,或者在上學路上邊走邊玩,玩膩了看見路邊跑着的狗兒或者貓咪,召喚過來,隨手拋去,看着它們大快朵頤,吃的不亦樂乎。

最愜意的時候是暑假。中午最熱的時候,吃過午飯,扛上涼蓆,抱着毛巾枕頭,到房頂上的樹蔭下寫暑假作業,打牌,還有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粘“馬吉嘹”。

我們石家莊地區的房頂,不像東北或者江南都是起脊的瓦房,而是平頂的結構,方便晾曬小麥或者玉米。這時候,躺在房頂的涼蓆上仰望,藍天白雲陽光燦爛,樹蔭下涼風習習,還有就是知馬吉嘹,數十隻一起合奏,歡快嘹亮的《暑假進行曲》響徹雲霄,讓如今的我,無限懷念三十年前的美好!這裏有個搗亂環節,就是粘“馬吉嘹”。兩根竹竿綁在一起,然後去抓一把小麥,使勁在嘴巴里嚼,嚼到最後,澱粉都嚥下去了,只剩下黏黏的麪筋,好了,把麪筋粘在竹竿細頭上,雙手握住竹竿的粗頭,讓竹竿一點點一點點靠近“馬吉嘹”,這個動作的要點就是慢,穩,還有準確性,直到距離“馬吉嘹”只有幾公分的時候猛的一捅,馬吉嘹一聲絕望的長鳴,薄薄的蟬翼被面筋糊住,再也沒有了自由! 滴滴滴,喇叭聲響起來,“來了,”我答應一聲走向車的方向。馬達轟鳴,空調散發着涼意。可是這些,都不能替代那悅耳的蟬鳴,還有蟬鳴中,陣陣徐來忽涼忽熱的清風,夾雜着楊樹的味道,直入我的心底。而那逐漸遠去的蟬鳴,卻清澈的在我耳邊一遍又一遍的響起。更或許,會在我的夢裏延續,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