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吧,像呼吸一樣自然地閱讀

在我們學校教學樓大廳的牆上,有這麼兩則寫給學生的標語:沐浴晨風,想一想,今天該怎樣努力;踏着夕陽,問一問,今天進步了多少?其實,這不僅是寫給學生的,也同樣是寫給老師的,是寫給我們每一個人的。

讀書吧,像呼吸一樣自然地閱讀

大家都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而老師們的這一桶水應該是一桶活水,如果一桶水不再添,那麼它總會有用盡的時候。教師,作爲文化底蘊的傳承者、人格力量的塑造者,需要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虔誠而溫馨的情懷。那麼,怎樣能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呢?答案就是讀書。通過讀一本好書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進而將這種正能量傳遞給學生,這是老師們的幸福。

對教師而言,教書育人是天職,讀透教材,精讀經典,泛讀文史是教師履行天職的重要途徑。只有在讀書中不斷實踐、反覆思考,才能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促進教師人生的發展和生命的成長。

當我們踏着夕陽,走出學校門口的時候,有沒有問問自己,你讀了多少?讀到了多少?有的人可能會說,我一直再讀,不知道讀到了什麼。在零碎的時間,通過手機、網絡等電子終端進行閱讀,這是當下比較流行的閱讀方式,即碎片化閱讀。這樣的閱讀,表面上閱讀量很大,似乎也是在充分利用我們的.閒暇時間,但實際上,我們只是在被動的接受這種知識快餐,卻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閱讀的是什麼?

我們想要閱讀的是什麼,只有自己最清楚。恰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肩上有太重的責任,在熟讀教材,精讀經典,泛讀文史的同時,把握住非經典不讀的原則。這樣足以保證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獲得最大的收益。

可能會有老師有這樣的困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夠忙了,哪有時間看書?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向我的一位大學老師抱怨過。他沒告訴我答案,卻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英國小說家斯蒂芬森患病之後,自知不久於人世,可是他卻說:“要是寫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寫第一頁。”讀書亦如此: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

最後,我想用《捧起第一次的茉莉——讀泰戈爾<新月集>隨記》中的一段文字作爲結束,“在無數個喧囂的白天,在無數個寧靜的夜晚;在雨天的晦暗裏,在暮色的蒼茫中;在偶爾小憩的旅途上,在音樂流淌的小屋裏;在很多渴望溫暖和快樂的時刻,在很多浸滿憂傷和寂寞的日子……”讀書吧,像呼吸一樣自然的閱讀。


【本文作者:林海豔。(來源公衆號:師說)】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