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讀書的美文:陪讀路上,我們可以做的和想做的

最近被陪娃寫作業的各種帖子刷圈兒了,忽然想起還在上本科時的一段經歷,那時候去給一個上七年級的小女生做家教,至今都記得她的健談,也對她的糾結印象深刻,爲什麼糾結:因爲寫作文。在見到這個孩子之前,我從來都不認爲寫作文能把一個人逼得掉眼淚,最關鍵的是作文的大部分內容已經被坐在她對面的我口述出來了,可是落筆的`時候就是不能擠出一句話,結果是我們相視無語,默默流淚。因爲這樣的經歷,我曾經下決心,我絕對不做老師,然鵝,造化弄人,老師成爲我現在最喜歡的工作。一個健談的孩子爲什麼連一篇別人口述出來的文章都不能用筆寫下來呢,當時百思不得其解。

陪孩子讀書的美文:陪讀路上,我們可以做的和想做的

現在想來,是自己做的太多了。

也見過姐姐陪外甥女寫作業,剛剛還是溫馨和諧的場景,5分鐘不到就傳來:“你看清楚了嗎?”“就不能好好想一想嗎?”“剛剛不是自己說的要寫在上面的嗎?”不敢推門進去,感覺空氣凝重。後來姐姐生了二胎,迎來小公主的家裏,更多的注意力給了小寶寶,沒想到上七年級的大外甥女忽然獨立起來了,學習成績一路飆升,前段時間挺進了學校第二名。

其實無論是當年的小女孩還是我的小外甥女,都給了我很多思考:

陪和讀應該是最簡單的事情,但在現實中卻變得特別扎心

陪讀都希望通過孩子的努力來證明兩個人的能力,這個期待本身就會有落差,爸爸媽媽想要讓孩子按照成人的期待和節奏來完成任務,而孩子只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思維處理事情,所以矛盾一定有,如果始終站在自己立場,那麼矛盾就變得“堅不可摧”。

陪讀,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陪,陪。這個陪,不是陪着寫作業,而是陪着分享生活,聽孩子嘮叨一下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可以讓孩子敘述事件的能力變強,而不是:“快吃完飯去寫作業了,不要再說了”,那麼以後他真的不會再說了;這個陪,不是逼着完成任務,而是陪着感受生活,每天抽時間出來一起玩一兩個遊戲,也許就會讓孩子的作文有不一樣的變化:讓孩子描述他的同學和老師介紹給自己,既有生活,又會引起來孩子的興趣,同樣重要的還能提高描寫能力;這個陪,是爲了不陪,我們總要讓孩子自己面對世界的,就像很多二胎媽媽反應的,生完二胎後大寶越來越優秀了,所以給彼此空間,自己輕鬆,孩子也優秀。

陪讀是一個漫長的路,我也正在經歷,有的人說,你家娃還小,就要陪讀了嗎?他在玩,我在讀,偶爾爬過來聽一下,偶爾互動一下,但我們都開心。其實,陪讀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早,也沒有太晚的說法,所以,用最簡單的方式陪讀,放鬆自己,也許效果會更好呢!


【(公衆號:木木而語)】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