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隨筆

雖已下課,可孩子們仍三一羣、兩一夥情趣盎然地表演着、討論着。這是教學傳統課文《將相和》後,教室裏出現令人欣喜的一幕。

《將相和》教學隨筆

如此情景的出現,是因爲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在整體把握了課文後,老師讓學生們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在這三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中,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就認真的研讀哪個故事);自主的選擇學習方法(你可以用怎樣的方式把故事所描繪的情景再現給大家?

生答:讀讀、講講、演演。

師:就用你喜歡的方式準備吧!

在自主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們開始了對自己喜歡的故事的認真研讀,在較爲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合作學習(你喜歡和誰一起學習把你喜歡的故事再現給大家?就去找吧!)。改變了由教師盡心竭力設計的.標準化、程序化的分析軌道,還本該屬於學生的個性化、情感化的感悟過程。學生在認真獨立自學、自願結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生成了我學會的情感體驗,有了充分的表現欲。

於是,課堂上出現了聲情並茂的朗讀;集體登臺合作的充滿真情的惟妙惟肖的表演;觀看的同學時而凝神思索,時而嘖嘖稱讚。表演後,學生們積極參與評價,各抒己見,評價演技,評價故事的主人公教師只做孩子們合作學習的夥伴,相機引導參與他們的評價。在交流切磋中,孩子們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自然呈現出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