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和蒙古長調抒情散文

夢想中的內蒙是蜿蜒的黃河依偎着巍峨的大青山,無盡的戈壁映襯着滿是如茵的綠草和芬芳的鮮花的草原,白雲樣的羊羣遊弋在連天的碧草之間,悠然的勒勒車,繁星般的蒙古包,黃沙掩映間的神祕的召廟寺院。入夜,篝火點點,鮮香的奶茶配着入口即化的奶烙,高亢的馬頭琴聲,悽婉的蒙古長調,還有留下無盡回憶的敖包相會……

蒙古包和蒙古長調抒情散文

由於工作的便利,使我有機會經常奔波於內蒙高原,得以把夢想與現實相融合,切實的感受內蒙,瞭解內蒙,真正地體味了內蒙,但其間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蒙古包和蒙古長調。

蒙古包的`稱謂源於滿語的“蒙古博”,俗讀“博”爲“包”,蒙古語則稱其爲“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當我第一次走進蒙古包,不禁驚詫於蒙古包的精緻和簡潔,用最節儉的材料和最完美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這是蒙古先民聰明才智的傑作。蒙古包主要由紅色的架木、白色的苫氈、棕色的繩帶三大部分組成。所用原料是就地取材,非木即毛,簡單到一、兩輛勒勒車就可以運載,實用到隨處可以搭建居住,是人類最簡單但也是最實用的居所,可謂建築上的奇觀,也一直是千百年來逐水草而生的遊牧民族的衷愛。

置身儉約的蒙古包中,坐在鬆軟潔白納着雲紋的鋪墊上,守着火爐,火爐上的壺中奶茶響着,煙氣升騰着,霧靄濛濛,把從天窗斜射進來的陽光凝固成一道光柱,彷彿也把時間凝固了。品味着主人獻上的濃香四溢的奶茶,聽着主人低迴婉轉、悠長徐緩的長調牧歌。思緒隨着那長調在飛翔,身心也溶化進那茫茫無邊的草海。此時,疲憊的心一下全部放鬆了,忘卻了時間,忘卻了煩惱,讓你感到這纔是真正的天堂。

沒有走進草原,沒有置身蒙古包中,是無法感受蒙古長調的感染力,更無法真正領會作爲草原文化的精髓之一的長調牧歌的神韻。蒙古人對於長調的忠愛,和對馬背、奶茶一樣,是一日都離不開的。蒼茫的草原,天地相連,渾然一體,面對這無垠的綠的海洋,牧人們借馬力以弛遠,依奶茶以充飢,憑長調以舒懷。

草原的生活如悠然的田園詩般純潔。清晨,是在奶茶的濃香和羊羣的叫聲中到來的,太陽在草海上連蹦帶跳的幾下就升上了半天空,把高高的藍天白雲襯托得純淨無瑕。紅花綠草之間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或一兩個獨處或三五成羣,有的還裝飾着由紅、藍、黃等顏色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紋,宛如漂浮於碧水之上的潔白晶瑩的水泡,迎着陽光閃爍着五顏六色的光彩。牧人們悠然地坐在馬背上,隨着如五色珍珠般的牧羣的遊曳,低吟着融匯了無盡感慨的長調牧歌,感受着如詩如畫般的生活。真是一幅人間童話!

黃昏,夕陽西下,濃豔的晚霞把潔白的蒙古包染成金色。當最後一摸餘輝在地平線與草原吻別後,草天一色,半個月亮爬上東天,蒙古包上也升起了奶白色的炊煙。圍繞着蒙古包的最多的是飄曳的篝火,應和着篝火,馬頭琴響了起來,伴着如泣如訴的馬頭琴聲,是節奏悠長、徐緩、自由,飽含蒼涼、孤獨、悲愴的蒙古長調。此時,在這空曠寂寥的夜空下,越發覺得那長調宛若天籟之音,也更凸顯出那草原的蒼茫、雄渾,甚至是神祕。

或爾,在酒酣耳赤之餘馬頭琴聲也越發激昂,拌着四溢的馬奶酒的濃香,剽悍的蒙古大漢舞起粗獷豪放的蒙古舞,更爲草原增添了淳樸自然,乃至天人合一的神韻。

美麗的內蒙的草原如一本飽含濃郁的民族色彩的大書,要讀解這草原,最好的方法是坐上勒勒車走進草原,住進滿是奶茶濃香的蒙古包,喝一碗清冽的馬奶酒,聽一曲悽婉的蒙古長調,那是心靈的體驗。

在我看來,蒙古包是身的歸宿,那蒙古長調是心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