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散文秋韻

優美散文秋韻1

秋天來了,嵌着蜜、帶着香、藏着笑。

優美散文秋韻

秋天的蜜,嵌在清香瀰漫的棗園裏。你瞧,火紅的大棗壓彎了枝頭,一棵棵紅棗樹如同即將臨盆的孕婦,體型壯碩,笑容滿滿。採一顆,只見那棗兒晶瑩紅潤,美得讓人不忍下口;咬一口,脆脆的感覺瞬間俘獲了你的牙齒,進而香甜的口感就在舌尖流轉,直至心間。

秋天的香,瀰漫在清新的空氣裏。仰着頭,閉着眼,深深的吸一口氣,葡萄的清甜、蘋果的芳香,烤紅薯特有的香味一起涌入了肺腑。似乎就在那一刻,食慾衝破了束縛,不斷衝擊、鼓動着你趕快去品嚐那些美味。姑娘們忘記了自己的減肥誓言,孩子們比往常更加歡快,隨手摘顆蘋果,信手捻塊紅薯,直吃得肚兒圓滾滾,還不忍離去。

秋天的笑,藏在農人們的眼睛裏。棉田裏,滿地白花綻放,想象着即將到手的鈔票,笑意在眉梢綻放,手上的動作也變得更加歡快;棗園裏,輕晃一下棗樹,棗兒便如調皮的孩子,噼裏啪啦跳到地上,站在地下等候多時的農人們,蜂擁着走上前去,把棗兒一捧捧收入藍中,歡笑聲不斷從棗園傳出,一直飄到很遠很遠……

優美散文秋韻2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車窗外,一片煙雨迷霧,良久未曾遇見這樣的綿綿秋雨穿行其中,有種時間有被拉長的錯覺。悽迷的雨水靜靜的的從天而降,就像斷了線的珍珠從天空純美的滑落,迷離了此刻的阡陌,點飾了秋色的盛裝。

總是喜歡在這樣的角度去欣賞秋雨的綿長如依,在這一片深秋的靜謐之處,細細的品味着蕭瑟秋雨的飄渺如詩。在沒有風相伴的天空中,淡淡的秋雨純粹的飄舞在寂靜如花的天空中,給這個有些煩躁的世間帶來的絲絲涼意。蒼翠的樹林貪婪的吮吸着這個秋天最後的甘露,在北風凌厲之前努力的綻放着最後的美好;在葉落之前,釋放最後的春華和秋實。萬物寂靜,依依秋水吻過繁華如初、撫摸了萬物蒼茫,行走在漸行漸遠的腳步之上。當明天的陽光在此明媚的時候,誰會曾銘記今日秋雨的漫舞飄舞,當秋風蕭瑟而至的時候,誰又曾想起今日秋雨的優雅綿長。習慣的遺忘總是上演,而曾經的美好又在一次次的遺忘中,一次次的擦肩而過。目光呆滯在眼前的一片依依秋水中,整個秋天的芳華在此刻的寂靜中飄落而至,孱弱似夢中,有一種蒼白在四處蔓延,無力抗拒,在這異鄉的秋雨中那些似曾相識的感覺涌上心頭,曾經的思和念或遠或近的在飄蕩,和着雨水淡淡的節拍,軟軟的心緒被無邊的放逐。煙雨倉翠在這樣一種流動的秋韻中顯得是那麼的觸手可及。瞭望遠處有些迷離的山川蒼綠,久違的熟悉的家鄉的芬芳在瞬間凝固在雨水的淅瀝中,深埋在蒼茫流浪之下的那份念想在此刻被無休止的放大,此刻感知那些散落在風中的離愁別緒是那樣的歷歷在目,臉龐之上淚水的婆娑訴說着那份心底最深的思戀。那山那水的印跡,在歲月的雕刻之下早已深入骨髓,那秋那雨的煙波浩渺銘刻在每一夜的夢境之中,無論怎樣的沉睡千年,也無論怎樣的滄桑荒蕪,總有一個地方可以療傷,總有一種風景可以仰望,總有一種思念可以執着。

盡情的享受這秋韻的濃烈芬芳,眼神在如煙細雨中找尋着那些忘卻的記憶和遺失的美好,無論如何的極目遠眺也不管怎樣的尋尋覓覓,終究無法在在這樣一種陌生中尋到那曾經的熟悉。心思的如水遊離在懷念之外,耳畔傳來熟悉的歌謠,反覆的吟唱着那些秋韻之外的止若藍心。

優美散文秋韻3

春日芳而深秀。夏日驕而彌長。秋日朗而颯爽。冬日溫而柔纖。人間四時。

和秋天有關的話題,似乎不少。

秋天以秋月,尤其中秋之月爲盼。一年十二度望月,因風雲雨雪之故,終有時錯過當圓之月。月以仲秋之月爲最圓,故而它象徵着人們嚮往的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月以仲秋之月爲最美,故而中秋賞月作爲一種民族文化習俗而傳承至今。每逢中秋倍思親。這倒是因爲月圓了的緣故了麼!

映雪皓月何蒼蒼。春風沐雨月朦朦。日朗朗兮月光疏。月團團兮望月稠。四時之月各種風情,這便是我對四時之月形貌變化的一點點體會。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借月喻情,借月抒懷,新月,望月,殘月,成就了無數千古名篇,抒發着與各種思念、懷念相關的情感。我寧願相信,奔放的思想始終追隨着月亮的腳步,隨它的陰晴圓缺而產生心靈共振和情感的共鳴與寄託。

秋品秋香。這幽幽暗香來自於桂花。八月桂花遍地開。農曆八月,尤其仲秋前後,叢叢桂花怒放,芳香遠溢。在蘇州市區大街小巷,公園住宅區,大面積種植的桂花樹,當每年秋季桂花綻放,使得整個城市都沉浸於桂花的濃郁暗香,給這原本就風情無限的金秋增添無限芬芳。八月桂花處處開,秋月無聲暗香來。花開深處香馥馥,月伴秋花盡舒懷。花傍月,月伴花,風花雪月四時情。

秋日秋色。最美的秋色來自於谷稻成熟的金色巨浪。秋日午後的暖陽裏,無憂無慮徜徉於豐收的田野。秋風撫動一片片麥浪,空氣中瀰漫稻穀芬芳。夜晚躺在軟軟的高高的麥垛上,聽風兒細語嚀噥,望星兒美目生情。這樣沉醉的一刻,什麼都可以不想,什麼又都可以入夢!只是我們這些遠離鄉村的人兒,能體會一次這樣的時光簡直是一種奢侈的願望。

訪秋色于山林。不知何時起我愛上山林。山中有四時,四時各景緻。春雨過後的千層碧綠,爛漫山花難掩的俏麗。夏日清爽的天然氧吧,各種生物活力無限。此刻山林是聆聽自然、放縱身心的天籟。秋日的成熟裝點着的豐富和滿足。當漫山遍野紅葉燃燒,一場視覺的盛宴過後會使人將心裏盛滿的激情隨它們一起釋放。冬日有它獨特的風情。碧樹凋零,蓋滿雪花的枝頭凝如玉,靜若止。枯枝裏蘊含生命的希望,嚴寒之至預示溫暖再度來臨。秋色,是冰雪來臨前花枝的極至展示,將最後的成熟和美麗盡情綻放。漫山枝葉何彤彤,無限風景金秋中。

秋雨綢繆。煙雨濛濛,說的是江南三月天,小雨淅瀝不盡,似那心事纏綿不完。卻哪知,秋雨依舊綿綿。寂寥雨夜,撐着花傘,踱步於梧桐深巷。不知疲倦的秋雨卷彎了霓虹,打痛了梧桐,浸潤了原本有些潮溼的心。青石板路偶爾濺起的一顆水花,打斷冥想中深巷裏的故事沉沉。春雨有意,秋雨豈乏情。這秋雨,不比春雨缺少柔情。

颯爽屬秋風。花之搖曳,水之動容,雲之幻化,全因風兒過分殷勤。任千般秋色,這風花雪月的四時情景,沒有了風,便少了風情。

無限風情在金秋。金秋,在於初秋之清,仲秋之盛。恰秋色正濃,趁秋風舞動、秋月彌情的浪漫金秋,盡情品味無限秋韻。

望月,探花,一品金秋。

優美散文秋韻4

已是立秋過後的光景,天氣依舊熱得讓人心煩。繁花退卻了嬌容,綠葉也變得無趣,這一夏就在如此狂熱中度過。

空閒時,借一處幽幽的涼,偷一次心靈的靜,宛如身外的`躁動與狂熱與我無關,此時,我便是一個自由自在的人。把心思停下來,想都不用想,就這樣安逸地閒在唯我的世界裏。不再有回眸往昔的眷念,也不想將來的蒼茫,那些都太遠太遠,唯有此時此刻的我是最真切的。靜時養心,閒時品茶,自得其樂,未必不是一種灑脫。

我對於茶的嗜好是一直的,從來沒有間斷過。不喜歡太濃的,就幾十片茶葉,綠綠的躺在玻璃杯的底部,鬆散的舒展着,染綠了無色的水,也讓本來平淡無味的水增添了一絲絲的淡淡的茶味,這樣的感覺真的不錯。

其實,我未必是會品茶的那種人,也就無所謂有高雅的茶具,只是感覺這樣的氛圍很適合我的心思。一邊喝着涼涼的清茶,一邊漫無目的的傻看着窗外的風景,覺得外面的浮躁和屋裏的清靜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彷彿是一個幸福的人,沒有紛紛嚷嚷的憂擾,也沒有太多的感慨,如眼前杯裏的茶葉,擺脫了浮熱,只有一波餘香安靜地留在水裏。

這一季的夏,漸漸地過去了。初秋,其實與夏末沒有什麼兩樣,如同四十歲與三十八九歲一樣差別不大。豁達的人並不會在意這細碎的區別,多愁善感的人卻會是另一種心境。那些個“冷落清秋節”感嘆的詞句無外乎是情感的流失和仕途落寂的流露。

其實,何必如此呢?明明懂得生命輪迴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也就沒有必要傷感歲月易老的嘆息。

有時候,很是羨慕那些在雍容日子裏生活的那些人,說實在的,雖然是羨慕,但內骨子裏從來沒有去攀比的妄想這也許是我生存的慾望中沒有太多的激情。如同身體裏的病,要是紮根在骨頭裏恐怕是無法根治的。自然如此,那就不如知足常樂吧。

一直以來,喜歡溫涼的氛圍,如同秋意漸濃的季節。不再受炙熱狂飆的欺凌,也不用擔心冰寒淒冷的羈束,這也許就是秋的可愛之處。春也是有這樣的感覺,我卻記憶得不深了,已是過去的季節,除了回憶我什麼也不會抓住。如今只有眼前的秋還在自己的手中,就讓自己好好的在秋天裏感悟吧。嚴謹的說,秋不僅僅屬於我,還有我的家人和孩子。它不同於春天那般的單純,無憂無慮的,除了自己快樂,別的什麼也不用擔心。人生經歷了秋,自己便是頂天立地的那一座山。不管它是高大的,還是土丘一般的突兀,總得經受風霜雨露的侵襲並堅韌地撐着。

古人對於秋的描寫有許多很美的詩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爲霜。”這是《燕歌行》裏的詩句,詩句的本意給我們描摹末秋的自然景象,其中不乏寒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裏道出自然是人生中的秋殤,倥傯歲月流逝之後的淒涼。

我以爲文人墨客多爲秋所感傷,那是因爲秋太短暫了。初秋如夏末,深秋如寒冬。寥寥可數的中秋豐盈着一年最美的風景,唯有中秋才能真正稱之爲秋的,哪一季能有如此雍容華貴,能有如此多嬌?

古云草木一秋似乎就是生命的終點,嚴格地說是不確切的。那內骨子裏的激情若被秋雨暖陽點燃依舊會發出生命的光彩。更何況如今暖冬多了起來,在枯澀的荒野依稀可見希望的綠色。

初秋,我在平淡的日子裏,看夏日的餘暉漸落,在微軟的涼風裏守候着月圓中秋。

優美散文秋韻5

常年生活工作在深谷溝壑,孤僻而單調的“三班倒”,足以讓人疲乏厭倦,於是,休假時便去了清江岸畔的姥姥家。

秋雨剛剛下過,到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飽吸一口清新的空氣以後,踏着亙古而幽靜的小道來到姥姥居住的吊腳樓,當我走進姥姥的吊腳樓,才見刷了生漆的大門上原來掛着一把大銅鎖,問鄰居大嬸,才知道姥姥一早就鎖了門去了屋旁的花生地裏。

我來到姥姥屋旁的窪地,沒有驚動正在掏着花生的姥姥,剛剛駐足,姥姥就擡頭看見了我,姥姥看到了我,便慌忙放下手中的挖鋤,雙手搓了搓手上的泥土,面帶笑容地說:“海兒,你怎麼曉得路了的呢”,聽了這話,我感到愧疚,才記起大約有三年的時間沒有來看過姥姥了。

我無言以對,忙走進姥姥,試圖用一種得體的方式向姥姥道歉。姥姥微笑着,額上刻滿了年輪痕跡的皺紋還未舒展,就說:“來,快過來,讓姥姥好好瞧瞧”。姥姥說着就用雙手拉我,剛觸及我的衣服,她又忙將手甩開,又一次搓了搓手上的泥巴,在衣襟上擦了擦,然後才拉着我的雙手,兩眼盈滿了淚水。

望着姥姥渾濁的雙眼,霎那間,陡然感覺姥姥的體溫象電流一般傳遞我的全身。姥姥用那雙佈滿傷痕的手撫摸着我的臉盤,很仔細,生怕糙繭傷疼了我,端端詳了好一會姥姥才說:“廋了,廋多了”。

我認真觀察姥姥這雙勤勞的雙手,從這帶着溫馨的話語中,體味到了無窮無盡的快樂。這時候,我才發覺剛挖出的花生像剛出世的嬰兒,白嫩得沒有一點缺陷。滿田枯黃的花生苗讓人聯想到暮年的姥姥。

空氣中散發着剛剛翻起的泥土的芳香,滿山青綠還沒來得及變色的山巒,由不得不讓我驚歎,清江的秋,是何等美妙!從姥姥那雙遍佈傷痕的雙手,我彷彿看到了土家山民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勞作而忘憂的形象,一股暖流在周身流淌。

久久注視着姥姥,從那張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上我又想起了年輕時候姥姥唱薅草歌的情形。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個秋日,清江的水綠得醉人,象一個純情的少女唱着歌兒歡跳着向東奔流。

山村的早晨,安然而恬靜。初升的太陽給山巒披上了一層淡黃,清江兩岸的羣山呈現了一派生機。也就是在這片窪地裏,姥姥和十二個婦女進行薅草比賽,隨着一聲“開始”,姥姥象一隻歡快的小鹿,薅鋤在陽光襯托下一閃一閃有節奏地現出亮光,一會姥姥唱起了山歌,顯出了一臉的得意。那一次,我真爲有這樣靈巧的姥姥而自豪,姥姥那得意的面容深深印跡在我的腦海至今。

姥姥緊握着我的雙手極不情願地鬆開了,好像這樣讓我呆在山窪裏是對我的一種不公,姥姥終於說:“海兒,走,回屋去”。我說:“不,我幫您撿花生”。不容姥姥置辯我就蹬下來用手掏起來,及其細緻認真的樣子彷彿是在尋找童心。

我不停地刨着,姥姥見狀,忙停下手中的活計,半跪在我的面前,拉住我的手,不顧我手上的泥巴,將我的手指放進她的嘴裏吸吮起來,楠楠嘟嘟地說:這那能呢?手這樣嫩,刨出‘倒扦’要流血呢。說完心疼地將我擁進懷裏。

“這多年不來,來了又要幫姥姥撿花生,真是個好孩子,孩子……”,我把頭歪中姥姥的懷裏,象小時候聽姥姥講大灰狼的故事一樣伏在姥姥的懷裏,我真的是太幸福了。望着眼前的青山如黛,五龍河注入清江的河口突然有一團柔柔的霧絲飄浮起來,在山朦朧霧朦朧間,我感受到了姥姥的胸懷的博大寬廣。

不知不覺,天下起了朦朦細雨,如絲的雨給山戀披上了一層禪衣。我從姥姥的懷裏掙脫出來,渾然間迷茫了,胸際中不斷呈現的是清江、山巒、濃霧、姥姥、窪地。這不正是一副難得的清江秋色圖麼?這不正是古老而神祕的清江秋韻麼?

優美散文秋韻6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裏。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每次想起曹孟德的這句詩我不禁感慨起秋天的壯美。古人總是喜歡以秋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意境。而我則是要讚美秋天。因爲我覺得秋天是悽美的,更是悲壯的,而這種美感往往使人心曠神怡,獨具一格。

家鄉有個美麗而又賦予渲染色彩的名字,我認爲不同的文字有着不同的味道,那麼就讓我帶着大家去我的故鄉體會一番吧!

清晨樹葉上掛滿着珍珠般的露珠,明晃晃的閃耀着,山上的山楂、蘋果、李子,把不遠處的山頭襯托得一片紅色,遠遠望去好像那裏是一片綠林中鑲嵌着紅瑪瑙的油彩畫,一閃一閃的在陽光中閃着紅光。不遠的平原上、秋收的玉米田上,一個個葉長枝挺的玉米上掛着沉重的大玉米棒子,似是一幅金燦燦的秋收碩果圖!聽遠處的山谷中小溪歡快地唱着歌,順谷而出,樹上的葉兒聽了以後也高興得笑紅了臉,情不自禁地跑到小溪裏合奏小曲去了。看呀,藍天上雁陣向南飛行,那聲聲的雁叫令人不覺心生惆悵。農民伯伯夜以繼日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看他們都笑得合不攏嘴了,高粱有點不好意思了,它們通紅的臉頰上顯示着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盡請收下!於是農民伯伯更開心了。秋天洋溢着得意的笑容,那麼莘莘學子們是否在意此刻的家鄉呢?哦,那是肯定了,因爲家中美味的秋果讓他們禁不住誘惑,時不時的有點回家的慾望。對了,忘了說,秋天的家鄉是美好,更是壯麗的,因爲它以季節變化警示着學子們:努力就會有收穫。

秋天是農民們盼望已久的收穫季節,更是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因爲那裏曾有童年的歡笑,有豐滿的碩果,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

秋天是豐實的,因爲它讓人們有付出就會得到收穫的喜悅;秋天是悽美的,因爲它曾讓古今遊子思鄉心切;秋天是火紅的,因爲它以無私的熱情浸染叢林;秋天更是壯觀的,因爲它讓文武雄才,豪情揮筆寫下了秋之讚歌;秋天是歡樂的,因爲它讓萬家燈火在齊鳴之際盡顯人間大愛親情。

我讚美秋天,我深深眷戀着我的故鄉,此刻你是否已經有着落葉滿林的蕭條呢,還是有雁兒南歸後的寂寞呢?

秋天我讚美你。

優美散文秋韻7

秋天到了,每到這個季節都特別感慨 ,我也不知道感慨什麼,只是心情莫名的陷入當中,連笑容都帶着幾分暗色的情緒。我卻迷戀上了秋,這個故事特別多的季節。

也許是小時候經常做農活,使我一到秋天便想起和媽媽做農活的情景。我很慶幸經歷過艱難的時刻,讓我變得堅強。秋天給了我很多。

秋是寂寥的是蕭瑟的,這個季節潮水也消退了,包容萬物的水也不願過多的接觸悲涼的秋。秋的寂寥只有少數人能懂。枯黃衰敗的景象我看到生命的律動,萬物從生長到鼎盛最後衰敗化作塵土迴歸自然。多少年後又會出現另一物種在同樣的地方取代他的位置,最後又將化爲塵土,然後就一直這樣新事物取代舊事物。蒼茫的大地掩埋了多少未知的生命,也許我們的存在只是讓世界更加美好。

去留無意我想這大概就是秋的意境吧,沒有春的誘惑沒有夏的躁動沒有冬的咄咄逼人,有的只有平靜和自然的芳香。秋意下,閒看松子伴隨子落,花開花謝雁南飛。天上雲綣雲舒,地上魚兒吐珠。生活那麼愜意我們又有什麼憂愁呢?

一年四季對應着不同人的心境。懂得浪漫的人親近春天,心中熱血的人喜愛夏天,迴歸平靜的人眷戀秋天,歷經滄桑的人喜歡冬天。一年四季變換不止,人也跟着變了。這些年來,越發的發覺心境與秋契合了,視野裏的一草一木都讓我感到平靜。

很喜歡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是一種境界,真正做到內心的平靜。我一直努力做到內心強大,這是我此生所追求的。

優美散文秋韻8

提筆,滿紙。

天已至秋,幾許微涼。校園的銀杏葉洋洋灑灑,華麗流轉,不曉流年!未曾想過,會在這一年的秋日爲自己幾近二十年的成長寫上一段記憶,或許,如果不是那幾件事,幾次風,幾場雨,還未曾想過給自己的歲月留下一個駐腳,以此回望時光的脈絡,沿着記憶深處去搜尋,只是爲給日後留一回望的月臺!

秋來秋去,落葉歸根,來年又綠,亦如人生,流轉不一。今日寫下的些許歲月,來日或是此去歸時!

做過的那些事,還未做完的那些事,想做還未做的那些事,遇到的那些人…...好也罷,不好也罷。它都提醒我這些年來堆積、存在、流淌的時光,氣勢恢宏而孤芳自賞。不管如何,我都情願這些放在我青春的文件袋中,編進那些無悔的歲月裏。可是手裏的一張照片、一件物品……。啊!就像那乍到的寒意,不經意便已襲遍全身,逃也逃不離!

很想抓住時間的手,卻發現它已離我越來越遠!

很想問問,這麼多年的歲月,你在何處,是化成了草原的一縷清風,還是盪漾在湖面的歡聲笑語?你不語,只留下一路遠去的背影。我不知該歡悅,還是祭奠。但我深知,你有你的無盡路要走,我有我的夢要追!你沒有停步的權利。我亦無消糜的藉口!

你我都是這世間的匆匆過客!你在我的世界走過,留下滿地的痕傷,我無法清理!我也曾在你的世界停留,現如今,當我去尋找那些年你我一同走過道路的記憶時,它們都已被打上了青春的印記,我沒有勇氣去揭開,我怕這背後的故事會觸動我心,亦使我不自覺地潸然淚下!

窗外稀稀疏疏下起了小雨,林中的銀杏怕是落完葉了吧!或許這纔是人生,纔是流年!

雨聲漸大,我提筆,推窗,讀着這季雨的心情!

優美散文秋韻9

在秋,寫下花團似錦,描述萬里秋色一片葉,地有多大年夜大年夜,秋就有多深,深深的秋季,染上壯美和絢麗。

踏秋而來,行走雲際,雲高氣爽,清明恬恬,金黃染滿眼簾,芳噴噴鼻溢滿鼻翼。秋歌隨風搖曳,秋曲環繞耳際。

醉人的金風抽豐,吹落花瓣雨,末路人的秋雨,讓落葉片片似蝶飄飛去。

輕風不噪,輕撫禪意,心音裏的記憶慢慢侵蝕着相知相惜。

爲秋,彙集詩情畫意,續寫一季的冉冉風情,天有多廣,秋就有多美,美美的暮秋,增長歡快和舒暢。

花還未凋,遺留在指尖的幽噴噴鼻,逐漸的傳遞,傳出火紅的情深,遞出溫柔的回想。秋不在有往日的悽婉和癡迷。

頻道漸寬,無需調試,相約在同一個秋天的午後,迎接夕陽下山時的餘暉,再敘霞光裏浪漫的溫馨。

互相不雅不雅望,距離剎時消掉落在記憶的峽谷,滿目紅楓殘暴的如斯美麗。時光凝固在蒼茫的暮色,遠處的山巒清楚的和天上的雲相擁在一路,一個碩大年夜大年夜的剪影投在迎面的湖上。碧綠的水驅出圈圈漣漪。魚兒羞怯的躲在秋荷的葉子下,不敢直射這琴瑟和鳴的韻律。

優美散文秋韻10

一次夜色朦朧的跨日行程,一趟黃葉繽紛的秋韻之旅,終於圓滿了行腳三地之夢。六載因緣,綿綿鋪陳,一路從安徽的全椒、福建的廈門,到四川的什邡、洛水。只是這份情牽兩岸的殊勝因緣,卻得要從大地的水災和地震說起……

20xx年六月底,也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隔一年,我突然接到來自慈濟基金會的通知,希望我能夠參與八月下旬教師人文營的文字記錄工作。人文營總共有四個來自臺灣的教聯會團隊,包含四川兩團,福建廈門、安徽全椒各一團,將分別前往慈濟所援建的中國小校,進行與老師和學生的人文交流。

當時的我認爲,四川纔剛在一年多前發生強烈的五一二震災,慈濟人前往協助者衆,記錄工作似乎比較難以凸顯;福建廈門距離臺灣相當近,以後前往的機會理應較多。在經由這樣的考慮思維之後,我決定選擇了曾在1991年遭受“華東大水災”肆虐的安徽全椒。只是沒想到,這首次的慈濟大陸人文之旅,竟然會在兩岸的水災因緣之中相互串連。

那年(20xx)的八月八日,中度颱風“莫拉克”穿過臺灣北部陸地,但是其所挾帶的強盛西南氣流,卻因颱風前進速度的緩慢,竟然意外地讓乾旱已久的臺灣南部,發生了嚴重的水患。處處路毀橋斷,大地滿目瘡痍,傾瀉而下的土石流,更造成高雄山區的小林村整個滅村。正當慈濟人忙着投入救災之際,四川和福建的三個人文營被宣佈取消,而僅保留即將於八月底啓用開學的“全椒慈濟第一高級中學”的安徽全椒之行。

因緣,有時真是不可思議。就因爲當初選擇了安徽全椒,也在踏出了這歷史的一步之後,從此幾乎讓我每年都會有一、兩次機會,前往大陸的華東和華南地區。就順着這份殊勝的因緣,我終於又在20xx年的十一月中旬,跟隨着教聯會的老師們,來到了福建的福州和廈門,進行人文交流活動,並且在回程之中,首度經由小三通方式,由廈門乘船前往金門,而後再搭機返回臺灣的高雄。兩門相望,咫尺天涯,也讓我在意外中完成了第二站的廈門之旅。

首度的前往廈門,當時系由福州搭乘動車前往的。在這趟車行路途中,兩旁所見的田園風光和房舍景緻,感覺是那麼的熟悉、那樣的親近,就猶如在臺灣鄉村所看見的一般。因爲這種閩南式的建築,不僅與臺灣的房舍造型相同,其院落格局也頗爲類似,讓我也不禁回憶起了童年時光,產生了一種不知身處何地的錯覺。只是這種先民紅瓦白牆的閩南式建築,目前在臺灣的鄉下,業已逐漸凋零沒落,而被一棟棟西式的鋼筋水泥房舍所取代。

依循着這份冥冥之中的因緣,在廈門之行的兩年之後,我終於在凌晨朦朧的秋涼夜色中,來到了期盼已久的巴蜀四川。這一段路,從初秋的八月到孟冬十一月,跨越秋冬兩季,由華東的安徽全椒出發,走過了華南的福建廈門,終於在六年的迂迴之後,來到了華西的四川什邡,巧妙地圓滿了當年人文之旅的三地之夢。在這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輪迴之中,秋冬時分,真可謂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豐收季節。

準備前往四川的那天上午,我從高雄搭乘高速鐵路北上,前往桃園國際機場與團隊會合。下午兩點,國泰航空班機準時起飛,經由香港轉機前往四川成都。由於這次的行程並非直航,在轉機的銜接落差、以及香港機場班機延誤等因素的延宕之下,待飛抵成都機場時,已經接近午夜的十二點了。這是我第一次在這麼晚的時分,抵達飛航目的地,如果不是事先安排妥當,真會令人擔心是否得夜宿機場了。

經過一番出境的折騰,一行十一人終於搭乘一部中型巴士,離開了人聲吵雜的機場大廳,隱沒於漫漫夜色的高速公路之中。透過巴士窗戶,想要看看外頭的景物,無奈此時並非月圓時刻,能見度着實相當有限,只能見到近處朦朧的景色影像而已。一路奔馳,車內靜謐,終於在凌晨的兩點半左右,抵達了位處於什邡郊區的“大愛感恩科技園區”。

園區周遭一片靜寂,幾盞路燈妝點漆黑大地,幾位慈濟志工,在這夜色迷濛之中熱情迎接,此番場景,着實令人相當感動。飛越臺灣海峽,連結兩岸情懷,在這跨越兩天的十三小時行程之中,爲首度的四川天府之國行程,譜寫了一連串驚奇的慈濟因緣。

大陸的華西地區,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地方。除了十多年前的長江三峽之旅,曾經一度從荊州溯江往西而行,抵達終點站重慶市,並且進行短暫的半天旅遊,品嚐一次薄辣的火鍋午餐之外,也只能從以往學生時代的教科書當中,拼湊出一些粗淺的地理和人文知識而已。因此,對於這塊廣袤的華西區域,其實所知極爲有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上是所有動植物生活作息的習性,當然我也不例外。只是這項業已習以爲常的生活慣例,卻在來到什邡的第一個清晨,就讓我有着幾許時光錯亂的感受。那天清晨,當發現外頭天色有些蒙亮,就猶如臺灣目前深秋季節的清晨五點半之際,乃趕緊起身漱洗,此時我不經意地瞧了一下腕上的手錶,卻發現它竟然是指着六點半。

正當詫異於是否手錶時間有誤之際,我再度透過陽臺的門窗往外瞧,遠處天空仍然昏暗,大地景物依舊迷離。在一片懷疑之中,此時的我卻突然心有所悟,猛然驚覺這裏是相距臺灣千里之遙的天府之國四川,其所處的地球經度,系和臺灣有所不同的,基本上四川所處的時區,是比臺灣慢一個小時的。只是由於大陸目前將全國劃爲同一個時區,所以纔會造成這種雖然手錶上的時間相同,但是大地場景卻有所殊異的現象發生。猶記得小時候,每逢收音機在播報時間之際,一定可以聽到“中原標準時間……”的說詞,只是這樣的播報方式,現在的臺灣似乎已經無法聽聞了。

在四川的這六天之中,每天清晨五點二十分,無論是在什邡的大愛感恩科技園區,抑或是洛水的慈濟服務中心,所有的慈濟志工都會聚在一起,與臺灣花蓮的靜思精舍進行網絡聯機,實時地聽聞證嚴法師的“靜思晨語”,講解《法華經》的經文內容。拜現代科技之賜,讓天涯成比鄰,不僅縮短了彼此之間的有形距離,也濃郁了無形之中的絲絲人際暖意。

爲了趕上晨語的時間,清晨的四點五十分,五輛遊覽車就準時奔馳於什邡的街道上,一路往洛水方向前進。不見月色朦朧,只見在這漆黑的的道路上,兩旁稀疏的街燈,正盡責地綻放着光芒,雖然這些街燈光線,確實不若偶而由對面射過來的汽車頭燈強光那般的光亮、炫麗。只是在這黑暗的大地裏,一盞盞微弱的路燈,卻也能在這大地無形的幻化之中,成了指引人們前進方向的明燈。

靜寂清澄,正襟危坐,在這一小時的《法華經》經文開示中,不僅可以直接看到證嚴法師的影像,聽聞現場開示的聲音,甚至還可以聽到來自北迴鐵路的列車,從花蓮靜思精舍前方不遠處通過的隆隆聲響。列車聲音雖然依稀,但卻讓人感覺心靈是如此地相互貼近,就猶如在靜思精舍的早課現場一般。雖然,這兩個地方,相隔着千山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