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內心世界隨筆散文

秦可卿死了以後,書裏寫道,“彼時閤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有的古本“無不納罕”又寫成“無不讚嘆”,怎麼她死了會讓人“納罕”,或者引出“讚歎”?“都有些疑心”,疑心什麼?這些以後我會再加分析,秦可卿的內心世界。接着這兩句話寫的是什麼呢?說是,那長一輩的想她素日的孝順,平一輩的想她平日和睦親密,下一輩的想她素日慈愛,以及家中僕從老小想她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之恩,無不悲號痛哭。就算她人緣好,她畢竟是養生堂裏來的,血緣不清,抱養她的秦業又只是個窮窘的小官,按說,無論是府里老的小的,主子奴才,總會有人這麼樣想啊:

秦可卿的內心世界隨筆散文

她雖然死了,運氣還是很不錯啊,那麼個出身,享了一陣大福,也夠本啦……但曹雪芹用客觀敘述的語氣來寫,竟沒有舉出這種反應來,竟都一致地只是感念她的好處。最奇怪的是還特別說她素日憐貧惜賤,其實就出身而言,她自己纔是既貧又賤,她是需要人家來憐惜她的呀,但是,書裏的種種描寫,只讓我們感覺到她非常高貴,上上下下的人們,對她似乎始終都是在仰視,她死了,竟然是無不悲號痛哭。這樣的總括性描寫,似乎是在進一步地透露,這個人的真實出身,絕非寒微,老師筆記《秦可卿的`內心世界》。

除了從他人怎麼看待秦可卿的角度,來分析秦可卿在賈府的生存狀態,還可以從她本人的心態,來做進一步的考察。

那麼我們現在看一看,秦可卿自己是怎麼想的。寫一個人物,一個是寫外面的人,周圍的人怎麼看待她,一個是寫她自己,往她內心寫,她自己怎麼想。秦可卿如果真是養生堂抱來的棄嬰,如果她的養父真的是一個宦囊羞澀的小官僚,她就必然會有自卑心理,她會覺得很難爲情。她表面上可以強撐着,但是一到夜深人靜,清夜捫心,她就會感到她處在一種兇險的環境當中,人家這麼富貴,自己的背景如此不堪,她會自卑的,會痛苦。可是,書裏面一筆這樣的描寫也沒有,從她第五回出場到第十三回死去,完全沒有這樣的內容。

就是鳳姐去探望她的病情,她跟鳳姐說的一番話裏面,有愧疚,但也不是自卑感,不是因爲自己的血統和家庭的原因而產生出來的自卑感。她是這麼跟鳳姐說的,她說:“這都是我沒福,這樣人家,公公婆婆當自己的女孩似的待。嬸孃的侄兒雖說年輕,卻也是他敬我,我敬他,從來沒有紅過臉兒。就是一家子的長輩、同輩之中,除了嬸子倒不用說了,別人也無不疼我的,也無不和我好的。”

她之所以覺得有些愧疚,不是因爲她覺得自己的出身寒微、自卑,而是覺得別人對她這麼好,可是她卻不爭氣,病得就要死了。而且她還說了一句驚心動魄的話,叫做“任憑神仙也罷,治得病治不得命”。她這是什麼話呀?什麼意思啊?所以秦可卿在心理上她有一個陰影,這陰影是一種死亡的陰影,而不是因爲出身、血統和家庭財富不夠而產生的一種痛苦,一種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