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情懷散文隨筆

折耳根情懷

折耳根情懷散文隨筆

春節回老家過年,按我家的習慣,一般是大年八年級一早便和媽媽、弟弟一起到外婆那邊拜年,今年亦不例外。

九年級去鄉下的大姑家吃午飯,午飯後借了兩三把鐮刀和弟弟、表妹一起去田埂上挖折耳根,竟又勾起了我對摺耳根的情愫和兒時回憶。離開故土去上大學前在農村的生活,雖然物質上面比較匱乏,但卻和小夥伴們無憂無慮無法無天地在一方小天地裏嬉笑玩鬧,留下深深淺淺無可抹去的記憶,挖折耳根便是其中一件。

折耳根學名魚腥草,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在我家鄉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兒時,我喜歡放學後帶着鐮刀,挎上個塑料袋就踏上了家門不遠處的田埂,埋頭挖一些折耳根。有的村民怕你把他家田坎挖垮了,便會大聲呵斥你,不許在他家的田埂上挖,我就只有悻悻地轉戰場地。挖了一塑料袋的折耳根回來後,倒在盆子裏,用井水淘洗乾淨,去雜質,除殘根,再用鹽、味精、豆瓣拌上,倒在盤子裏,用筷子夾着吃起來,那滋味可是美了。

折耳根的吃法以涼拌爲多,如今也出現在很多火鍋店和麻辣燙店裏用來燙着吃。曾經多隻是鄉下人愛吃的地野菜,越來越登堂入室進入城市的各大小餐館中,儼然已成一道美味佳品。很多人喜歡吃折耳根細長分節的根部,而我卻更愛吃它的葉子,拌得辣一點,很爽口。只是,如今,這也都是回不去的美好記憶了。

在城裏,偶爾吃到折耳根,也多不過是人工種植培養出來的,儘管那根又長又肥大,但與天然生長在田埂上的折耳根相比,終究是少了那股獨特的味道。所以,這次去大姑家拜年,見到田間的'折耳根,我忍不住很是興奮地要來鐮刀,哼着小曲兒,歡快地就三步並作兩步跨到田埂上埋頭挖起折耳根來。弟弟和表妹終究是孩子心性,起初覺得新鮮好玩,挖了一會兒鞋子也沾滿溼泥就嫌累不挖了,唯剩我一個人擦着額頭汗水,從一條田埂到另一條田埂,堅持挖了大半個塑料袋的折耳根纔回去。本是很想帶着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回城裏吃的,最終還是將那些折耳根留在了大姑家。

也許,我要的並不是那些挖好的折耳根,而僅僅是享受與兒時記憶對話、重新體驗那般鄉野味道的過程。回到城裏,與折耳根作別,但對它的情愫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