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端午佩香囊散文隨筆

糉香飄蕩街頭巷尾的時候,香囊、五彩繩也出現在街頭小攤上。

猶記端午佩香囊散文隨筆

記憶中的端午,奶奶必做香囊。她拿出布卷,精心挑選,那些顏色豔麗的絲質布頭是首選。銀鎖狀的香囊裏裝上從藥鋪買的香草,香味濃郁,可驅蚊蟲。

弟弟的'香袋相對來說複雜些。它除了裝香草,還要裝五穀雜糧,所以比香囊大,奶奶一般要用多塊布頭拼接,下邊還要裝飾一些穗子。奶奶用白布頭做小猴,白頭白身紅腰帶,裏面塞棉花,胸前還抱着一個紅桃,綴在穗子中間,滴滴溜溜的,很是好看。不過,這是男孩子的專利,也是他們事農桑的責任。奶奶滿心喜悅地縫着,一針一線,把對子孫的祝福和期盼,也縫進了香袋裏。

牛是我家的一大勞力,每年端午它也有香袋。奶奶用掃帚把牛身上掃得乾淨順滑,慎重地把繫着五彩繩的香袋掛在牛角上。她滿眼慈愛地端詳着那頭辛勤耕耘的黃牛,摸摸牛頭,拍拍牛身子。老牛很溫順地享受着她的愛撫,還會很親暱地蹭一下她的手臂。奶奶滿懷感激地說,這牲畜性子好,犁地拉車,再累的活也不撂挑子,最辛苦啦。我看看牛,想想家人,他們何嘗不是一頭老牛,拉着家庭的重車,任勞任怨。

聽媽媽說,戴上五彩繩就不再怕蛇啦,所以我和弟弟的脖子、手腕、腳踝都纏得滿滿的。有時候,我給奶奶和媽媽也繫上五彩繩,奶奶會略顯羞澀地說:“老了,戴啥也不好看啦。”不過,她笑得很燦爛,那條彩繩裏,也許有着她的端午記憶吧!

如今,每年端午我也會像奶奶那樣給孩子們做香囊,我只是希望,希望把這些中國符號印在孩子們的心裏,溫暖他們的端午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