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媳婦散文隨筆

婚禮中,有接媳婦的角色。角色雖小,任務不大臺詞不多,但貫穿始終,圍在新人旁邊,像走馬燈似的,滴溜溜轉着,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接媳婦散文隨筆

我有幸在6個月內,扮演了兩次接媳婦的角色。

傳統的婚禮,角色繁多。比如伴郎,伴娘,加氈的,把轎門的,端洗臉盆的,孃家送的,婆家接的,放鞭炮的……分工細緻,各演各的角色,猶如一場熱鬧而喜慶的大戲。

接媳婦的角色有兩個,又稱雙接或雙迎。

婚禮前,需先縫被褥。如今棉花不需自己種、自己彈;被裏被面不需上趟城或趕個集去扯回來。雖說一切都是現成的,內裏蓬蓬鬆鬆,外面光光鮮鮮,略去了諸多的麻煩,但傳統的.禮數與套路,象徵性的儀式還是要走的,就像元代戲曲的過場戲、開場詩,也是馬虎不得的。

婚禮當天早晨,我們需起個大早。把紅彤彤的被褥鋪展開來,並裝好枕頭枕套。接着,就要露一手了。各種吉祥的果實,需經過我們的巧手,合成一個心的圖案:一層紅棗,二層花生,三層桂圓,四層蓮子,又在心中央擺上蘋果、石榴、栗子與核桃。哦,要記住栗子、核桃間隔擺放,寓意男孩女孩隔着生。

一切就緒,攝影師打開鏡頭,婚禮的序幕就此拉開。此時,迎親的人與車陸續而來,太陽也冉冉升起。新郎英姿颯爽,在我們的簇擁下,滿面紅光,擁抱告別爸媽,去迎娶他的新娘,迎接他的新生活。

放鞭炮的與加氈的,在前面兩輛車上落座,像開道的先鋒。接着是披紅掛綵的婚車,婚車後面就是我們接媳婦的,再後面是親友團的。

一路陽光引領着,我們喜洋洋地來到了新娘家。女方的父母,迎我們坐在客廳裏,我們就靜看新郎如何敲開新娘的繡房,如何把新娘請上“花轎”。

新娘坐上車,一路上不時有討喜糖喜煙的。此時加氈的登場,拿出預先準備的禮品,動用三寸不爛之舌,與愛熱鬧的討喜者,嘻嘻哈哈,討價還價。一路開道一路笑,但必須分秒必爭,掐算好吉時。

直到把新娘接進門,我們才放鬆地接了紅包,坐着看婚禮吃喜宴了。

如今的婚禮,傳統與現代糅合,既古老莊重又新穎奔放。美好的愛情,需要一次紅地毯上的行走,需要一個典雅而浪漫的儀式,需要一枚刻骨銘心的成長印章。有了親友的掌聲、祝福與見證,一對新人就真正走到了成家立業的路上,有了擔當有了責任。

以前是親朋接了我,把我送上了幸福之路。而今我也有幸接了新人,成爲喜慶盛宴的一因子、一角色,倍感榮光與自豪。

這就是:禮儀輩輩傳承,幸福代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