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經典散文欣賞

可能工作的原因,回家的機會特別多,剛好,可以撫慰一下我戀家的情緒。情緒來了,總是需要什麼物件用來思念,由此抵消掉戀家的不安。所以,上次回家的時候,從家裏帶來了一雙母親親手做的布鞋,大小合適,穿着舒服。不出去的時候,在房間裏,總是喜歡踩着那雙布鞋來來回回。

布鞋經典散文欣賞

小時候的家境一般,但是那個年代好像也沒有特別富裕的人家,所以小時候的穿着都是出自母親的手。布匹都是在集市上購買的,對於上街置辦物件,孩子是沒有任何抵抗之力的,不是去聽母親與商販去討價還價,而是爲了那兩毛錢的冰糖葫蘆,還有一毛錢一根的棉花糖。所以,總是經常屁顛屁顛的跟着母親去。家裏有臺縫紉機,爸媽結婚時候操辦的,而如今已有二十多年,小時候的衣裳褲子還有後來上學的書包,都有它的功勞,雖然現在已然用不到它,可還是安靜的擺放在我家房間的窗臺下,一塊已經褪色的紅布蓋着它,像是一位久經沙場,凱旋歸來的將軍,在歲月裏安詳的享受着晚年。

我家有的第一張全家福是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吧,還是要感謝我家的一個遠方親戚,拿着相機,拍下了我家的第一張全家福。那時候我家還是用石頭壘起來的房子,門前有個石墩,是收麥子季節用來碾壓麥穗的,厚實,圓滑。爸媽坐在一條木頭長板凳,然後我和哥分別站在爸媽前面,全然不知道照相是怎麼一回事,因爲那時候的事情真的很少記得清楚,從相片裏我那雙混沌的眼睛中可以看出。那時候真的家境一般,因爲我還穿着帶有補丁的棉襖,不過那時候爸媽還真的是挺年輕的,笑容還是那麼憨厚純真。如今已經有了歲月的愁容。

記憶裏家庭成長環境特別好,因爲沒有聽到過父母的吵鬧,更是沒有體驗過父母的責打。這兩點是我經常在朋友面前炫耀的資本。母親沒有特別的教育方式,她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骨子裏流淌的就是純樸善良的`性格。還有一點值得提到的是,我的母親信仰基督教,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經常跟着母親去禱告,倡導的是神愛世人。能夠想到的搖籃曲可能就是每晚睡覺前母親的禱告聲音,像是在訴說,一種有節奏,富有詩意的訴說。

上學了以後,母親不知用了什麼方法,讓處於淘氣貪玩的我和哥哥,開始慢慢去接觸家務。什麼纔是生活的真實狀態呢?我認爲柴米油鹽醬醋茶拼湊的才叫生活。落日餘暉,撒在低矮村莊裏,炊煙裊裊,飄散在空氣裏。

等到了國中以後,是寄宿學校,可能那就是離家的開始吧!那時候年紀小,體會不到想家的滋味,還沒等到我想家呢,馬上又要星期了,馬上又要放假了。母親是很少出門的,性格里有農家人的對陌生世界的牴觸,記得母親曾路過學校看我的時候,見到我的同學們,略顯拘束,那神情我還記得非常清楚。後來上了大學之後,母親一次也沒有去過學校了。不過我還是比較感恩她這種放養式的教育,不善言辭的溫柔式的關懷。

真正第一次意識到想家是什麼滋味,是在去年在深圳的時候。由於晚上做了一個夢,醒來感覺不安,一直焦躁的心安靜不下來,後來竟然開始渾身發抖,馬上給家裏打了個電話,母親告訴我一句,想家就打電話,家裏都好。簡單一句足以安慰。每當深夜來臨的時候,都會習慣下的打開地圖,丈量着家的距離。都說,父母在,不遠遊。距離遠了,總是會虧欠親情的。

好像什麼都是後知後覺似的,體會到想家也是在工作以後。就像是對於喜歡,也是在去年十二月份才明白。掙扎了一個學生時代,才明白自己欣賞的是什麼,還好,在荒廢之後,還能三言兩語的後續着。

虧欠是在所難免的,只是希望時光能夠慢些,不要讓我看到慈愛的臉上留下倦容,不要讓那雙爲我縫衣補褲的巧手變得粗糙。歲月的痕跡隨處可尋, 那一條條近乎殘忍的刻痕裏,被你用愛給撫平。歲月靜好,與時光一起慢慢變老。

坐在牀上累了,拖着你給做的布鞋起來走走,感受下立夏後的空氣的溫度。外面的天都快亮了,只希望你可以多睡會,晚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