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天的讀書筆記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句話出自朱自清的文章《春》裏面的一句話,我十分喜歡。我喜歡閱讀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很生動,語言洗練,文筆秀麗。

有關春天的讀書筆記

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的描繪出江南春天的景色,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寫地上的野花,“像野花,像星星”,不但寫了鋪遍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繪除了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野花的明麗色彩。從色味、虛實、動靜幾個方面,描繪了一幅五彩繽紛,立體感強的優美畫面。

文章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春風和煦、溫暖的特點,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

這篇文章像一幅畫一樣,帶我領略了春天的風采,也讓我很羨慕作者的文筆

2.

昨天的北京日報和北京電視臺,都報道了一則誘人的消息:“蘇寧、居然之家、物美超市等8家大型商場啓動陽春三月北京購物季,從3月8日起至3月25日止;還要發放上億元購物卷。”這當然很吸引大家的眼球。一位同事忽然問我:現在到陽春三月了嗎?我一想,不對啊,商家促銷心急,硬把現在說成是陽春三月,可以理解;但“媒體”高人濟濟,爲何會犯《物候學》的低級錯誤呢,令人費解。

按農曆記載,春天分六個節氣,含陰曆正月、二月、三月;陽曆則比農曆又要晚近一個月,應爲二月、三月、四月前後;而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進入春天的時間有較大差別。例如,以北京爲例,,陽曆三月,南方已是《早春二月》天氣,北京卻依舊春寒料峭,見不到一點綠意,哪裏又來“陽春三月”呢?

按“張寶迪”分法,等於或大於22度爲夏季,小於10度爲冬季,10度到22度爲春季或秋季。按這種分法,北京的春季爲55天,夏季爲103天,秋季爲50天,冬季爲157天(統計學數據)。這就是爲什麼北京的'冬季顯得漫長,春天姍姍來遲,稍不留神,就到了初夏的原因。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啼”的美麗景色,是在江南,已到了陽曆四月中旬;現在的北京,是不能叫“陽春三月”的。

關於“陽春”、“暮春”二詞,《百度》已作了詳盡的解答。“陽春”可同於“暮春”。如果硬要區別,陽曆五月五日前的半個月可叫“暮春”,陽曆四月初以後半個月可叫“陽春”。但這是文人筆下的用詞,實在沒有必要計較。

“媒體”是羣衆的老師,是否應該更嚴謹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