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爲,必有所不爲的經典美文

1

有所爲,必有所不爲的經典美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爲就必有所不爲,而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區別就在於所爲所不爲的不同取向。

2

一般來說,如果較低的需要尚未得到滿足,較高的需要就難以顯現出來。一個還必須爲生存而掙扎的人,我們無權責備他沒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仍要對他的所作所爲負責。

如果把每個人的潛在需要的總和看作一個常量,那麼,其中物質與精神之間的比例便非常不同。物質需要所佔比例越小,就越容易滿足,精神需要也就越容易顯現併成爲主導的需要。相反,如果物質需要所佔比例很大甚至覆蓋全部,就難免慾壑難填永無滿足之日了。

人的潛在需要結構的'這種差異也就是人的素質的差異。姑且不論這種差異的成因,我們至少得到了一個尺度:在生存需要能夠基本滿足之後,是物質慾望仍佔上風,繼續膨脹,還是精神慾望開始上升,漸成主導,一個人的素質由此可以判定。

3

爲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所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於零。爲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所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

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爲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係。

4

當我做着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別人的褒貶是不怎麼重要的。對於我來說,不存在正業副業之分,凡是出自內心需要而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正業。

5

我相信,從理論上說,每一個人的稟賦和能力的基本性質是早已確定的,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必定有一種最適合他的事業,一個最適合他的領域。當然,在實踐中,他能否找到這個領域,從事這種事業,難免會受客觀情勢的制約。但是,自己應該有一種自覺,儘量縮短尋找的過程。在人生的一定階段上,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到底想要什麼。

6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但屬於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着開放的心態,因爲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和誘惑。

7

人一旦看重機會,就難免被機會所支配。所以人要儘早地學會選擇,即學會取捨,知曉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