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散文

我不知道該怎樣述說與書的結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裏的行萬里路跟讀書是互補的,讀書是靜態的,行路是動態的,書中知識有限,只有行路眼觀耳識才能補其不足!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散文

在我印象中最早接觸到的文字,有印象的當是幼年間那些香菸盒、火柴盒上的文字和圖片了,不記得是幾歲了,只清楚地記得曾經把火柴盒上的畫片撕下來,訂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小畫書,用母親笸籮裏的針線自己訂起來的,別的都不記得了。只記得“四郎探母”是比較齊全的,那些人物、馬匹、刀劍,在尺寸之間被描摹得極其細膩,栩栩如生。再有印象的就是過年時節人家屋子裏張貼的年畫兒了,我們這裏所盛行的年畫兒多數是武強年畫兒。那一幅幅年畫成了我接觸外面的世界的介質,還清楚地記得印象最爲深刻的當屬“王寶釧”。可以看出,戲劇在很早就已經滲入我的大腦裏了。那時沒有電視、手機、電腦,所以凡是帶字帶畫兒的紙片糖紙都是我研究的對象。鐵凝的《一千張糖紙》就彷彿是在描述我的生活一樣,因爲生活地域的接近,所以讀的時候特別能產生共鳴。我也有過攢糖紙的經歷,但是我那時的攢糖紙,一是爲了炫耀,和小夥伴比一比誰的最漂亮誰的最多;二是爲了看圖畫、讀文字。所以很小的'時候就對文字對圖片特別敏感,而這些都應該是在七歲之前的事了,因爲我那時沒有上學。

讀國小時認識一部分漢字之後就會發現可以看懂很多《連環畫》,文字的世界真的很奇妙,就如楊絳先生所說:有時候,我來個“書遁”,一納頭鑽入浩瀚無際的書籍世界,好比孫猴兒駕起跟頭雲,轉瞬間到了十萬八千里外。那種大家的行雲流水揮灑自如我是做不到的,但是文字開啓了人生的航程,這一生便對它癡纏難捨了。當初的筆名就是它了,有人認爲在標新立異有人認爲在特立獨行,這一生與文字結緣就會無怨無悔。

每一次閱讀都是如沐春風一般,任何一本書都會給我帶來無盡的內容,那種說不上來東西就如潮水一般綿綿不絕,激勵我把自己的思緒流淌出來,那種汪洋肆恣的力量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得住的。

從2013年接觸文字到2015年長篇完成到2016年兩本散文雛形完成,一切就像做夢一樣。然這一切都是我切切實實做下來的,淚水與汗水同在!我用自己的手在親手編織自己的生活軌跡和心路歷程,一切源自於生活的本真。

記得七月份在西安,坐在公交車上看到西安的環衛車用的是霧炮,當時大爲驚訝。那一層層薄薄的水霧瞬間凝結成小水滴,空氣驟然新鮮了許多,隔着公交車的窗玻璃,水汽還可以沾溼髮絲,臉上覺得麻麻的癢癢的,瞬間心情大好。當時還想着若是石家莊有這種霧炮就好了,空氣肯定會自然溼潤一些。沒有想到的是上週連我們縣城都有了霧炮,灑水車響着悠揚的樂曲在前面行駛,霧炮車緊隨其後,隔着十幾米的距離,仍然可以感受到霧濛濛水淋淋,很是愜意的。藍天之下,水霧揮灑,溼溼的潤潤的,瞬間彷彿回到春暖花開的春天一般。生活同樣賜予我們太多太多了,總是感覺滯後。

放縱的情感猶如信馬奔騰的野馬一般。一種自我約束需要怎樣的定力和修爲!只有自己最爲清楚。我知道生活不是小說不是電影,是真真切切的每一天,不能霧裏看花水中望月!

外面的世界多麼喧囂,被紛擾包裹的是我們心裏的安靜,正是我們心裏在喧囂,這個世界纔在你看來是一個喧鬧到無法忍受的世界。正如我們捧着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妙處了。是的,書和生活一樣都有其妙曼之處,不去用心品味,怎麼纔會有深刻感悟!

也曾經爲山光水色所迷惑,也曾經爲那碧波盪漾而心性動搖,也曾經爲那遠山所癡迷,然而兜兜轉轉之間總會沉靜下來,一顆喧囂浮躁的心終究會沉下來。管住自己!小鎮在改變着,單雙號限行的舉措使道路順暢了許多,往年的“堵堵堵”有了明顯好轉,十字路口的隔離蜿蜒十幾米的隔離欄杆效果非常明顯,再也不會出現隨意掉頭的汽車了。

而我一天幾次經過的立交橋下天天在施工。那片白楊樹樹林連飄落的樹葉子都被清掃的一乾二淨,橋頭的雜草被清除,栽種了冬青、女真、金葉槐等植物,我想經過一冬的積蓄,來年它們會更茁壯吧!一直伴隨我左右的棣棠花在此時也被清理掉了,只剩下一叢貼地的枝枝節節。

原來美與變化就在我身邊就在這小鎮。只是我步履匆匆,從未去注意去體察。不經意間錯過身邊的景色,迷戀於所謂“善解人意”所謂“成熟”,也是應該反省了。

讀一讀書吧,在書中會映射出另一個自己,修身修心,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不是一潭死水,也不會興風作浪,一切淡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