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散文的作文合集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文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散文的作文合集6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很久以前,你就說喜歡我閒散的文字,希望我能爲你寫一篇,可我的拙筆總是詞不達意,不知從何寫起,今天我要還自己許下的這個願,但願你能喜歡。

想到你,我就聯想到了茶,所以信口吟出了這句無名的詩句,雖不應景,但卻合情,喜歡喝茶,或濃或淡的茶:“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用茶解渴,以茶待客。閒暇時喝的則是一份心境,平淡相宜,自然隨性,只是隨便的喝茶而已,還不會品茶,只是一杯清茶,一份寧靜,我喜歡看玻璃杯中的綠茶,在水中舒展着身姿,恰似綠衣的舞者,我喜歡聞清香的花茶,或玫瑰或茉莉,抑或菊花,那風乾了的花朵,在水的浸潤下,舒展飄香,清爽淡雅,一杯茶,亦是純潔與友誼的化身,文明與和平的象徵,以茶會友,以茶入詩,自古以來佳句不絕:“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花非葉自是香”“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竹露松風蕉雨,煙茶琴韻書聲”,佳詩絕句數不勝數。

飲酒成仙,品茶成道,一杯茶,佛家說是禪,道家說是義,儒家說是禮,商家言是利,濃濃淡淡的茶,把人生的五味,三餐的雜糧都化解在淡定從容的茶香裏,男人如茶,女人似水,茶品亦如人品,寡而不淡,香而不烈,思想的胚芽,經過歲月的焙烤,單等遇到那個溫潤似水的女子用濃情浸泡,便是一壺讓人口齒生香,回味悠長的上等好茶,濃茶淡水,淺酌細品,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不是麼?

一句問候,一聲祝福,

一杯清茶,一縷清香,

伴隨你我的網絡友誼,

綿綿流淌,寧靜致遠,細水長流!

散文的作文 篇2

我住在鄉村,家鄉四季的景色都很迷人,但我獨獨對獨特的秋日美景有一份不捨得情懷。

不知不覺,蟬鳴聲兒淡了,楓葉兒紅了,稻兒熟了。哦,秋天到了。

鄉村秋日的山上,滿是秋的報信員--似血的楓葉。有地躺在地上傾聽大地母親訴說歷史;有的隨風飛舞,猶如一羣紅蝴蝶在與清風嬉戲;還有的站在樹梢上,瞭望遠方。山兒披上它們組成的巨大紅紗衣,別具韻味。微風拂過,紅紗衣也與風兒互相迎合——舞動起來。如此美景,怎不叫人陶醉?

秋波澹澹。成就秋水的是它的冰冷與清澈。說它冷,那可不亞於冬的統治者--雪。你就是沾上一點,也叫你哆嗦幾下。他的清澈便更爲獨一無二了。經常是站在河岸上,可以清楚地看見在河底遊動的小魚、小蝦。這個秋水真是叫人又恨又愛!

在鄉下,秋天是最忙的季節了--家家戶戶都忙着收稻。也許正是因爲那份忙,使秋日更爲的獨特。田野裏瀰漫着稻子成熟的芳香。隨處可見正在割稻的農民,豆大的汗珠順着農民們早已被烈日烤的黝黑的臉頰上流過,溼透了衣衫,可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快割。打稻場上,“噠噠噠”的打稻機聲經久不息,震耳欲聾,似乎在預示着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一筐筐金黃色的稻穀從打稻機後不斷的運出,主人早已笑得合不攏嘴了。越幹越有勁,似乎下定決心明年還要打出更多的稻穀。這一筐筐稻穀伴着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與此起彼伏的歡笑聲爲這張秋景圖綴上了最美的圖案,最妙的點睛之筆!

山、水、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融合匯聚成了這獨特的秋日美景!

散文的作文 篇3

以前我聽檸檬草的味道。蔡依林深深淺淺的聲音把我帶入她的迷魂歌吟裏,我像許仙遇見了白娘子,白娘子又會遇見法海,最後法海鎮壓白娘子在金山寺一樣的觸動。觸動到每一次風吹過來,我都用鼻子去聞聞,那裏的味道,風帶來呢什麼呢?幸福的香甜,還是快樂的東西。

這一切一切的祕密,我都想去探尋。所以如今我站在這兒,聆聽風吹過去的味道。渴望的眼光,全是幸福的盼望。讓我想想,登風來裏女主角就靜靜地坐在通往尼泊爾的小車上(準確來說是一個那種類似於我農村的那種敞篷拉豬車),當風吹過她的臉頰,她看見尼泊爾人羣的即使簡樸也很幸福的臉,她誤以爲風吹過來就是幸福。我也是這樣誤認爲的。

我想感受風,在這個大太陽的時間還真是有些奇葩和過分。我現在這裏找尋風的一切蹤跡。所以我邁開了我的步伐,輕輕的,好像腳底下都有神奇的力量。它沒有那麼快的撫過我的臉,我在跑了十幾分鍾後,用汗水感受到了它的可愛。讓人十分愜意舒爽,真切的感受着活着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一件事。你的呼吸還在繼續,你的溫熱的脈搏還在跳動。你的所有的`器官,你敏感的皮膚啊,都在給你證明着這一切。

你活着,並且十分健康平安的活着。

一切都是應爲有那麼股風吹過你的臉頰。在跑了那麼段時間後,我也懶下來了,稍微有些懈怠了,我躺下來,在操場的塑料的的草上。我也感受到了這不是真實的味道,但是我躺在這裏。也是無盡的安穩和舒心,現在還瞧不見月亮,有些單薄的日光已經快被夜晚吞噬,但畢竟還沒有消亡。白天還在呢,屬於我們的時光也還在呢。夜晚也是屬於我們的。

我想,就躺在這裏。想着天上的一切,在地底下的時候,我更能感受到風吹過去讀完消息。沒有檸檬草的專屬味道,倒有點像周杰倫安靜裏寫的那樣 淡淡甜甜的,我想,這一半也是應爲幸福還殘存我心間。所以我能夠有那麼份心情和愛意去看待這個事。風吹過,愛還在身邊。

風一半一半的,都是愛的讓我迷戀的味道。

散文的作文 篇4

中國是茶酒的樂土,不分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漢滿回蒙,飲酒之興致,愛茶之樂趣,歷經數千年尚無衰跡。酒喝多雖然會顯俗氣,但在生活中,把持得當卻也不失雅意;常飲茶雖然展呈高雅,但在生活中,卻無人能懸空不接凡塵。

酒與茶,俗與雅,其實不矛盾,俗是真實生活,雅是追求境界;人如果脫離了生活,且能談得上高雅;人如不追求高雅,生活就會無滋無味。喜飲茶酒,人之常情,注意適度,實無大礙。

茶對酒曰:“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戰吟興更堪誇。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強調待客有茶即可,酒多則亂性誤事。對酒而言,自然不服,反曰:“搖臺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着談黃湯。”說的是美酒能助推平息爭端及友好往來,祭奠喜慶宴席用酒不用茶。中醫常常說道:“酒通血脈,消愁遣興,少飲壯神,過多損命。”、“茶茗性苦,熱渴能濟,上清頭目,下消食氣。”酒暖心,茶醒神。茶酒之爭,實無必要,難論輸贏,更無孰重孰輕。酒與茶,應看着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飲品與待客上品。

《茶酒論》寫道:“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貴之取蕊,重之取芽,呼之茗草,號之作茶”;“飲之語話,能去昏沉”。茶的和平、友好、協調、含蓄、深情,能使人在冷靜中對現實進行反思,對人生產生思考和徹悟。

飲酒給人刺激,讓人亢奮,使人激動,可以激發人對現實以外事物的思考和嚮往。但飲酒過量,會讓人吐所欲吐,怒所欲怒,飲多就很難把控自己的言行,甚至出現“洋相”讓己難堪。

茶與酒內涵豐富,品之相映成趣,茶溫潤平和,酒豪氣磊落,茶酒猶如人生的兩個側面,各有優劣,互爲補充,清茶、美酒常用着待客之敬,把盞,若是茶,杯中世界,人生沉浮,能沉澱出生命的清芬;把盞,若是酒,杯中世界,人生半醒半醉,能體味出生命醇厚滋潤。

茶不可太滿,酒不可飲深,茶怡情不可多,酒亂性也不可深。茶之靜,酒之厚,蘊含着人生豐富的哲理,適量品飲茶酒,偶爾把盞人生,品的算是一種心境,品的就是一種生活狀態,會品之人能品出清香和甜美,可以讓人拋棄浮華煩躁,讓人變得淡定豁達,讓人心靈深處會越來越純淨,讓人生積澱會越來越豐厚,細品細酌悟出人生真味、真理和真諦,從而活出無愧自己、無愧人類、無愧時代的灑脫人生。

散文的作文 篇5

但我有一腔不甘平庸的熱血,渴望踏上一條更爲放蕩不羈的險途。

高中以來被打上藝考生的標籤,人人只道瘋狂且庸俗,似乎他們口中的我們不需要花費太多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似乎踏上這條不歸路的我們僅僅是爲了大學聯考,似乎我們所有的坦蕩、珍視與理想都可以被掩埋。

事實並非如此。

你可熟知六點的畫室,放學鈴已經響了很久,黃昏依然溫柔,透過窗戶洋洋灑灑的穿進來,勇敢又真摯的投射出畫架、畫板的陰影,富有人情味的照在畫紙的邊緣上,印出誘人的光影,與黃昏柔光下漂浮着的蟎塵相互交織變化着。畫室人已散去大半,只留下零星幾人做伴,一個個卻又十分認真的研究着自己的作品,並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手臂不停地揮動着,目光不斷的觀察着,沒有絲毫多餘的交談,沒有任何令人不悅的噪聲,有的只是筆尖在畫紙上摩擦的聲音,滿是人情味的繾綣馥郁,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之中,至今不曾忘懷。

你能想象九點的晚自習,每個人都安靜的看着自己面前的題目、書本,倦的人會趴下小憩片刻,誰也不會發出什麼聲音,寧靜的夏夜很是溫和,偶爾會有蟬鳴,偶爾會夾有輕微的咳嗽。若是透過窗戶望去,便會在夜色中瞧見對面的教學樓帶着星星燈火,滿目譁然的亮着,一格一格照亮了我們的少年心,這一刻他們都還在堅持還在奮鬥,這一刻不是隻有我們。教室裏的白熾燈依然還打在我們的桌面上,由近及遠,滿滿的努力與心安。

有時我們也會迷茫會無助,不知道前方在哪裏,我們以什麼視爲信仰,又爲什麼而堅持。

當你用一半的時間都在畫畫,日復一日的訓練,提升你的技巧。有一刻你拿起畫筆時會突然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起點在哪,落點又在何處。你懵懂,你焦灼,你渴望,你追尋......那是一段厭倦期,停滯不前,一無所獲。你不知道該怎麼辦,卻只是遵循着內心所說“你就得畫畫,這事由不得我自己。如果一個人掉進了水裏,他游泳的本事是好是壞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他得從水裏出來,要不他就會淹死。”

這聲音真誠又熾熱,滿懷熱忱與孤傲,畫畫已經成了我們的本性,已經成了我們不可磨滅的信仰與追求,不是爲了大學聯考,不是爲了自己,不是爲了家長,不是爲了一切目的,僅僅是因爲信仰。我們還在努力,鍥而不捨的追求着明天,擁有海子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情懷;信念食指“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我們也“爲你,千千萬萬遍”。

年少的我們熱情、不羈、勇敢、執着,我們能勇往直前也能揮手從頭再來,這就是我們的黃金時代,這就是我們永不放棄的信念。

除非黃土白骨,我定守你百歲無憂。

散文的作文 篇6

晚上從店裏回到家中,看到女兒的作文本放在桌上,隨手拿來翻開看了起來。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讓我看了不禁感到心裏有些慚愧。

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擔心女兒在寫作上會抄襲名人名家的作品,今天看來完全是我個人的錯誤之見。

女兒的作文本里,有幾篇文章寫的都是我熟知的事情,完全沒有一點抄襲,哪怕是模仿也一點都沒有。而且,其中有一篇關於我們這座小城農貿市場拆遷的文章也正是我之前想寫卻畏懼會招惹身邊同行唾罵而久久未能寫成的文章。然而,女兒卻在這篇文章裏談了自己對政府凌晨搶拆農貿市場的不同看法。如此想來,我的思想比起女兒來,顯然要落後得多。

時下,常聽人說九零後的孩子是自私、沒有主見、垮掉的一代。我雖不這樣認爲,但之前對寫作文這一塊卻很是擔心。擔心如今的孩子在寫作文時會東一句西一句地摘抄他人的勞動成果,更擔心他們會整段整段地生搬硬套,這種擔心對自己的女兒也不例外。時常,在女兒寫週記的時候,我會在邊上旁敲側擊,告訴女兒抄襲別人文章的害處。時常,我也會說些他人抄襲別人文章投稿所受到的官司糾紛,以此來達到警世女兒的作用。今天看來,完全是我在庸人自擾,也完全是我在“以已之心度女兒之腹”。

十年前,在鄉村國小,我曾做過三年的代課教師。那時,我教的是語文,從一年級一直教到三年級。我的學生不能說被我教得有多好,但至少在教他們從一年級看圖寫話開始,我就告訴他們不能說假話,看到什麼就要寫什麼。但當然,會告訴他們說要進行恰當的聯想。想象是學生寫作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一點我很清楚,所以,我不可能糊塗到爲了寫一句真話而讓自己的學生抹殺了他們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二、三年級時,學生作文開始有了簡單的三段,那就是開頭、中間、結尾。曾經,爲了這樣的三段,有的老師竟讓學生寫固定式的開頭和固定式的結尾,而中間一段,則告訴學生可以由自己隨便編着寫。這樣的文章在國小期末考試時,很容易得到高分,是爲老師的年終評比創下前幾名的好方法。一時之間,竟也有一些老師極致推崇。

一直到高年級時,個別老師爲了解除教學生寫作這方面的麻煩,也爲了在國小升國中時全班能有個好成績。竟讓學生完完全全去背作文書上的精美範文,告訴學生只要把文章中涉及到的時間、地點、人物做個改動就可。向來,老師的話在學生中就是聖旨,老師說的話學生當然紛紛照做。也不知到底是爲啥,每次竟然還就真有無數篇這樣的好文章爲老師、更爲學校賺了個高分、滿分。

如今,國中、高中的學生也許已經有了自己辯明是非好壞的能力,也許他們不再會這樣堅守國小老師教他們寫作的絕妙方法。但一些國小,仍舊有個別老師還在沿襲這樣的教學方式。

曾經看過我的外甥女寫的一篇文章。七年級看,寫得也還不錯。國小三年級的她能將一件事情寫得有頭有尾,也有明顯的三段。這樣的作文,老師一般在批改時,容易給個高分。只是裏面寫的內容卻完全是我外甥女從未經歷過的事。爲了不打擊小孩子的信心,當時我笑笑地問她:這不是你做過的事情呀,你爲什麼會這樣寫呢?外甥女說,是老師說要這樣寫的。而且,班上的同學都是這樣寫的。看外甥女一臉高興的樣子,我說,那你就加個結尾吧,在結尾處寫上這是你想象中的事情,就會是一篇好文章呀。可不管我如何說,外甥女一再堅持“老師說這樣寫就可以”。

作文,其實各有各的寫法。我沒有專業的寫作知識,我也不是專業的寫作者。只是,不管如何,我都認爲,作文,還是寫自己的爲好,模仿絕不是好事,抄襲更是不可,從小讓學生死記硬背別人的文章拿來套用爲自己的文章就更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