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蘭散文欣賞

唐朝文人盧照鄰曾在《春晚山莊率題二首》中這樣描述家:田家無四鄰,獨坐一園春。獨自在異鄉飄泊了9年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棲身之所。雖然比不了庭院別墅,樓臺婷閣,但也別有情致。

空谷幽蘭散文欣賞

古有文人雅士隱居於山林品茶參禪,我雖不及古人,但也悠閒自在,工作之餘在家中養蘭、品茶、悟佛,享受生活中那份恬靜。

自稱是空谷幽蘭的我,家裏當然少不了蘭花的陪伴。君子蘭、墨蘭、吊蘭、金邊蘭、各種蘭花或雅或淡或素或秀,裝點在窗前、屋內、桌邊。蘭花頗爲嬌氣,生性喜潮不愛陽光,受不得寒,多不得水,水多了爛根,溫度低了黃葉,所以真的需要悉心照料。早上醒來必先爲家中蘭花進行淋浴灑露,修枝剪葉,看着一盆盆或枝葉繁茂或花語嫣然的蘭花,我想也就是古人說的: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這種意境吧!

忙碌了一天,晚上歸來,自是要好好安慰一下自己的脣舌,茶是少不了的。茶煮九分熟,杯斟七分滿。將一盞香茶捧在掌心,細細品味杯中別樣的風景。那些碧綠的葉片兒盡情舒展着、繾綣着,浮浮沉沉中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於淺淺的微醺中,品盡那月瘦花黃,盡享那淺香涌動。何嘗不是一種風度,一種品味,一種成熟?

茶有三味,滋味、趣味和信仰之味。說起滋味,我最喜普洱,熟普色如紅酒,味如醇香;生普先苦後酣,提神降脂,如若再加上些許杭白菊天然的淡雅,幹澡時節品杯菊普讓人清潤心神。龍井味如酣露,色澤淡雅碧綠,如江南的'水墨畫,品在喉中後味酣甜清香,沁人心肺。鐵觀音則多了幾分剛性少了些許柔弱,但香氣確是最濃郁,只需聞得杯壁,便茶香撲鼻醉人。大紅袍也是平素多飲之佳品,味道獨特,淳香圓潤,回味無窮,綠葉紅邊品相最佳。不論是紅茶、綠茶、青茶、烏龍,都讓人“茶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愜意,醉的是舒心,醉的是那人生百態與世間冷暖。

“培香氣,嫋一縷早煙,人靜門閉。” 一杯香茗在手,觀其色而感蒼生萬物,品其味而曉人世沉浮。十幾的的職場歷練人世萬變,生死離別後,舉杯把盞間,雖仍不能做到萬物已瞭然於胸,但那一份恬淡雅靜的心情卻也萬金難買。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房間裏,泡上一杯茶,慢慢品咂也常會生出頗多感慨: 茶要沸水沖泡後纔有濃香,人生也要經歷磨練後才能坦然。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

茶的信仰之味,集道、儒、佛爲一身。茶可淨心,自古就是茶佛一家、禪茶一味。我雖不通佛性但也心神嚮往。請來觀音一尊,每日奉上香菸三柱,祈禱心中所願。佛家雲: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衆生;自性悟,衆生即佛。我雖執迷不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對“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卻也認識粗淺。參禪悟佛何償不是對自我的修煉,不論是職場經營,還是情愛糾葛都能從佛法中尋得答案。只是必要歷經磨難,燈火欄柵後,纔會恍然領悟。十幾年前我曾修文《離佛太遠》若干年後,依然離佛甚遠,雖可識四無量心的道理,卻難捨凡塵俗世中太多的貪、嗔、癡、戀。於是每日裏只好求得我佛寬懷:願來世到達超凡脫俗的“般若”彼岸。

就這樣一個人靜靜的走過人生的三十八載,把一個女人最美好的時光付與這蘭、茶、佛,雖錯過了人間天倫的享受,但那份了無牽絆的灑脫和無拘無束的自在又豈是旁人所能理解?世間百態,有人求夫、有人求子、有人求財……都遵循着各自的人生軌跡。而我終是執着於本心,雖逃脫不了人間煙火,卻在喧譁塵世中營造着自己的一方淨土。“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