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留一點悲傷的時間的抒情散文

回溯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長河,我們可以發現,這條長河上開滿荷花。

給自己留一點悲傷的時間的抒情散文

從周敦頤的“子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到李商隱的“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荷不僅是華夏文明中極出衆耀眼的一道風景線,它的根更是深深扎於“河”底,成爲構建中華體系的根基之一。

荷,剝離它清麗出塵的外表,千年來多少文人不斷描添的各種光環,無非一種花爾。天下美麗的花千萬種,爲何它獨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作爲以荷爲標誌的中華文化的繼承者,我們要做的,不是隨各位前輩亦步亦趨地讚美它,而是探究它爲何被偏愛?它象徵了什麼?它的出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麼特點?

這其中自然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正是這一特點使荷花躋身“君子”之列。但,並不僅僅是出淤泥而不染。

文人相輕,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哪個有才學的人不以天才自居?哪個天才又甘居人後?於是荷花凌駕水面的傲然便多少寄託了文人們的夢想。

官場渾濁,又有多少人才不肯混跡其中,不也正是受荷花不染污泥的影響,才成就了李白、蒲松齡、徐霞客、李時珍……一大批大力促進了發展的人才。

衆人皆醉我獨醒,是多少智者的哀嘆。荷花寂寥卻脫俗的身姿,不正是鼓勵他們努力走下去的那最大的`慰藉麼?

荷,是沒有百合的純真,菊花的堅韌,鳶尾的妖冶,櫻花的唯美,但只有出淤泥而不染,這就夠了。因爲出淤泥而不染,不僅僅是六個字。它所縈繫的華夏文人的氣節和自尊,本就已是一種從時間深處破繭而出的美。

我看見,這條奔涌不息的長河上,有荷花開至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