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直了性的隨筆

直了性隨筆

關於直了性的隨筆

佛譯爲覺悟,佛陀就是覺者、悟者。覺離不開悟,悟就是智慧。悟字從心從吾,就是“吾的意識,吾的智慧”。當初佛祖就是在菩提樹下覺悟,從而帶領門人,創立佛教的。佛法西來,其來有自。本土化的佛教,以六祖惠能的覺悟及其《壇經》的創立爲標誌。惠能 那首著名的《悟道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

何處惹塵埃。

之所以流傳千古,只因其“直了性”頓悟法門,至今仍然閃耀着佛性的'光芒。

佛教養生的目的,無非開啓人的心智與悟性,從而人人印可成佛。頓悟也好,漸悟也罷,只有平常心,抵近直了性。

而通往覺悟的路上,便要清除一切的路障,保持內心的清淨。這就是經常掛在人們口頭上的平常心。然而,當下有人把路修得愈來愈直,有人卻把心路修得愈來愈彎曲。問題出在哪裏?無非私心直利,無限攀比。有句廣告語就很好:大家好,纔是真的好。這就是愛與責任的呼喚。反過來,只想自己好,不管別人死與活,況且不斷把別人算計,甚至採取極端手段,這就不僅僅給自己製造路障,同時也給別人製造路障。如此一來,不僅內心不能清淨,簡直壞到透頂,哪來的祥和與喜慶。那麼覺悟將化爲泡影,而罪孽卻伴隨今生與來世。這樣的“聰明”,豈不反智慧之極?這樣的“業報”,豈不令平常心蒙羞?德森法師有偈曰——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德森法師也是一片婆心,此偈意在導人迴歸正路,依法修持,以便早證菩提,早收佛果,免遭生生世世輪迴之苦啊。

北京故宮有“養心殿”,雖說是帝王文化,然其人文內涵,卻大有佛意。養心,說白了就是養好一顆平常心。一個帝王,一個富翁,他們有了平常心,就更難得,所謂功德無量,澤被蒼生。一個乞丐,一個病人,他們有了平常心,那麼內心就沒有怨氣,社會就沒有戾氣。哲人說過,苦難沒有認識,愛就沒有學成。愛與苦難,恰恰是一顆平常心的磨刀石啊。

如此這般,平常心或直了性,無疑印證了八個字:覺者養心,悟者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