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不唾井散文

所謂“千里不唾井”,是說千里之外的井水,即便自己只飲過一次,此生此世再也不會飲用它了,也絕不往裏面唾口水,即不會污穢它。它畢竟對自己有過一次恩惠。咱們有“滴水之恩,當以涌一泉相報”的話,“千里不唾井”還不是涌一泉相報,而是隻要不傷害它,或者說不恩將仇報就可以了。

千里不唾井散文

在生活中,能做到“滴水之恩涌一泉相報”的人也有,卻並不很多。“千里不唾井”的人當然更有,但“千里唾井”的人也並非沒有。

一次在與幾個朋友談及“千里不唾井”時,有個朋友說,“千里不唾井”並不難做到,不過這主要是因爲那井在千里之外,誰會巴巴地去唾。倒是去唾一次反而不容易。但是,如果這井在百里之內、十里之內,就在自己附近、身邊,能不能做到不去唾,可就難說了。

他說,其實,這一點也不新鮮,在座的恐怕都有所聞、所見。反目成仇的人本來都是朋友,不然也談不到反目。而當初之所以成爲朋友,通常都是彼此有相助、有恩惠。也可以說,彼此都從對方的井裏喝過水。但是後來卻反目成仇了。不同的反目成仇者之間有不同的過節、矛盾、衝突,但某一方或互相認爲對方沒有給自己繼續喝水,或者給自己喝的水不夠,或者給自己喝的不如自己給他喝得多,常常是一個重要原因。甚至還有這樣的情況:一直給他喝自己井裏的水,有一次沒有給喝,或者不合他的預期,他便不高興,把過去給他喝過的多次一筆勾銷,反而怨恨起來。一些反目成仇者通常都指責對方無情無義。到底誰無情無義,“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種事別人一般是很難斷清的。但是,這裏面肯定有“千里唾井”的原因在,就看是誰唾和誰唾得更多了。

大家聽了,都各有所思。他繼續說道:讀歷史,看現實,政治鬥爭幾乎都鬥得你死我活。有同本來的敵人斗的,但同“化友爲敵”者的鬥爭並不少,有時還更多。本來是所謂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團一結一致對敵,互相都大有恩惠,互相受益。後來因某個意見不合,或某些意見不合,鬧起彆扭來,大打出手。無論過去有過多少恩惠,都不記得了,記得的只有眼前的怨恨。這何止是“唾井”,簡直是給自己曾經喝過水的井裏拉屎了。試看一些劍拔一弩一張的鬥爭,不都是“千里唾井”——不,十里唾井、身邊唾井嗎?

一個朋友說,你講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用現在的流行語說,這屬於負能量的情況。咱們不能光看光說負能量,這會讓我們喪氣。其實也有正能量的情況,我就親見過一個“千里不唾井”的老先生,如今已經快80歲了。一次與他交談,他說自己一生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和恩惠。他說自己不是一個有大成就的人,不過是個普通人,但如果說還有成就,則都與自己過去一路得到親人的、朋友的、同事的、同學的,甚至路人的、陌生人的幫助和恩惠有密切的.關係。說這話時,他示意他的孫女從書櫃裏一抽一出一個筆記本,翻給我看。裏面寫滿了條目,每個條目簡要記錄着某年某月某日誰誰給他的幫助。他孫女說,這樣的筆記爺爺有好幾本,沒有事的時候就會翻出來看,而看的時候,爺爺都會又感動又欣慰,還默默唸叨人家。

一位在座者說,我也見到過一個類似的正能量。有個朋友常常寫點小文章,也間或刊登在媒體上,也由此結識了一些編輯朋友。他說這主要都是這些編輯朋友對他的錯一愛一,十分感恩他們。但我知道,有的編輯不過只發過他一兩篇文章,而且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後來再也沒有發過他的文章,而他仍然感念不已。對此,我頗不以爲然。他說,茫茫人海中,幫助過自己、有恩惠於自己的畢竟只是滄海一粟。即便曾經只是幫助過自己一丁點的,也是自己的幸運。那又怎麼能不記住、不感念人家呢?如果因爲後來再沒有或不再幫助自己便不感念人家了,其實也是一種忘恩。而如果由此還埋怨人家,那就無異於“千里唾井”了。

是啊,“千里不唾井”,百里不唾井,十里也不唾井,身邊更不唾井,咱們的井將一直、永遠乾乾淨淨,沒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