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理想隨筆散文

一、大地的理想

大地的理想隨筆散文

乙末年距小雪還有五天,我去橫峯訪友。吳武華兄和史海輝兄均爲我多年兄長,慰留我,說,去鄉間走走,有很多好地方。我說,橫峯來過很多次,大部分地方都看過了。吳武華兄說,可以去新篁看看,有好東西。我說,二十年前去過,記憶模糊了。就這樣,去了新篁。又不可自抑地去了司鋪、蓮荷、鋪前、港邊、龍門畈。冬雨綿綿,大地始終垂降暮色。我卻義無反顧地扎入叢林、川巒、田疇之中。似乎那是看不厭的故鄉延伸部分,是心臟律動的地方,是遺忘歌謠再次升起的光源之地。既是江南的縮影,又是江南的全部。

起伏的山巒在靈山腳下形成凹陷的皺褶。葛河和岑港河,像大地上兩條被風吹散的飄帶,在叢林間和田疇深處飄忽。在楊橋,我看見葛河在冬雨中,浩浩湯湯,像大地開裂處的血液,枯澀的茅草和油碧的灌木,如兩團顏料,沿河板結。田野是素白的,冷澀,古樸,稀散的村舍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把遠去的記憶瞬間顯影。村舍裏,隱隱傳來犬吠和雞鳴。那是燈盞安放的地方,有月亮從水井升起。更遠一些,是綿綿的山巒。山巒是一個饅頭形,雨絲垂落,鋥綠的樹林有豔紅的楓樹和麻黃的山毛櫸潽出來,彼此映照,奪目奔放。開闊的田野沿着葛河傾瀉,網狀的田埂勾勒出田野的筋脈。我想起俄羅斯油畫家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筆下的《黃昏,雨後》:微紅的夕光溢出大地,條狀的黑雲把夕光分割出斑斕的色彩,低窪裏的積雨有了銀色,讓人感覺到大地在輕輕的晃動,裸露的樹根和腐朽的樹幹,一切都是那麼古老,稀稀疏疏的樹葉透出幾分祥和又哀哀的冷色,灰藍的天空像一塊布片蓋在樹林之上,一隻小鳥站在高高的樹梢,守着孤獨的曠野。

在去港邊的路上,因爲迷路,走了一條小路,彎彎岔岔,多走半個多小時。因爲車子出了故障,停在一個村子裏換胎。我一下車,便被村子迷住了。村子叫柯家。裏裏弄弄,恍若迷宮。池塘裏,不時有魚兒撲出水花。青翠的竹林在村舍間,洶涌。雨絲從竹葉滴下來,油亮。村外,是疏朗的菜地和淺青色冬田。鵝毛絨一樣的青草,在冬田裏,多了一份人煙氣息。矮山岡的菜地,把山地分出層梯級,矮山岡看上去像一座堰臥的雕刻品。橫峯有很多俊美的村子,這是與其它地域最大的不同之處。在蓮荷鄉的梧桐畈,我到了村口,瞬間恍惚。路邊兩排柳樹,柳枝垂下來,可以想見的是,春風一日暖一日,迎春花還沒完全炸開花苞,柳枝芽細細地發青,枯黃的枝條水腫似的發脹,轉青,樹根的苔蘚往上爬,淌出水漬,山櫻花在山間飄蕩着白雪般的花瓣,柳條葳蕤,暖風和麪,進村的人不自覺地唱起了歡快的歌謠。一座岩石山從柳樹稍看過去,像一隻猴子蹲在地上。同遊的王國浩兄告訴我,岩石山叫鶴山。鶴和猴,在當地方言中,有諧音,會不會是猴的誤讀呢。有人說,可能在先前的農耕時代,岩石山上的樹林裏棲息了很多白鶴,因鶴得名,也未可知。在村裏,我看見了桂竹林。我問村人:“這個竹林,是不是種了十五年左右呢?”答:“差不多這個時間。你怎麼知道呢?”我說,我看竹子的直徑和竹林的密度,就知道了。桂竹初種,是細細黃黃的,林子越密竹子直徑越粗,竹子也越高,高出四層樓,密不透光。桂竹是賤物,挖洞澆水,在冬春皆可移栽種植。桂竹分雌雄,同時把一根竹鞭上的兩棵老桂竹一併移栽,繁殖力更強。在所有的竹筍中,桂竹筍是最好吃的,白菜一樣羞嫩,蘿蔔一樣爽口,沒有青澀味,是山珍中的上品。掰了桂竹筍,桂竹便不再長,殺雞取卵的事農人是不會幹的。梧桐畈村在竹林和樟樹、楓樹的掩映下,掩藏。村前是幾千畝的田畈,在一個平面上攤開,細雨中,素淨,灰白的稻茬像是另一種古老的時間。遠處的岑港河已經沒有蹤跡,一抹依序的樹林描摹出河流的形態。

在司鋪,探訪過山中村莊搬遷後的生活遺址。車上了王家塢水庫壩堤,便沿山邊草徑步行。許是暖秋吧,杜鵑又有了一次花期,零星地點綴在萁蕨等地衣植物。雛菊在山崖下,金黃耀眼。雛菊迎霜,霜凍越寒,花也越綻。水面有白鷗幾隻,翩翩翔舞。明末清初散文大家王猷定在《螺川早發》詠道:“月落秋山曉,城頭鼓角停。長江流遠夢,短棹撥殘星。露溼鷗衣白,天光雁字青。蒼茫回首望,海嶽一孤亭。”鷗至雁離,是旅人孤獨、人生無常的隱喻。白鷗是遷徙的鳥,但鮮有來中國南方越冬。早年,我還是孩童時代,在饒北河,倒常見棲息在河灘的楓楊樹上,覓食魚蝦蝸牛螺螄。時隔三十多年,才見到白鷗。它是遠去的舊時光,再次帶給我。它像一團白雪,熾然山野。步行約三華里,到了廢棄的村子。村子餡子一樣包在山坳裏,竹林和油桐樹在屋後發出嗚嗚嗚嗚的風聲。小路鋪滿了落葉和腐爛的植物枝幹。幾棵柚子樹掛着澀黃的柚子。環抱般的山巒,層林盡染,金色的殷紅的墨綠的灰褐的樹葉,把山體修飾出一副霜後的時間圖。山澗在荒草遮掩的溝渠裏,叮叮咚咚。有幾間瓦屋已然倒塌,成了頹圮。外村借地種菜的農人,把山田墾出來,種上了時鮮菜蔬,大部分的山田還剛剛下了秧苗。山田沿山壟,梯級延伸。每塊山田墾出一個水平線,每一塊菜地的寬度是一樣的,田壟的寬度也是一樣的,菜地與菜地也是角對角、線平行線,秧苗是一樣高的一樣綠的。看起來,像一塊綠織毯,露地而曬,甚是精美,令人震撼。可惜,我沒看到打秧苗的農人。這一定是一個具備高度審美的人,是一個內心純潔的人,是一個有靈魂高地的.人。我估摸着,這個農人在年輕時,可能是做木匠活的,菜種在一條線上,像一個盤,每塊菜地從山田裏墾出來,像豆腐箱裏壓出來的豆腐塊。他不是木匠也該是鄉村畫師。用美學眼光去審視去從事平凡之物的人,是最精細的人,也是陶醉於生活的人,從俗至雅,乃生活大師。

多褶的羣山,向北堆疊。橫峯北高南低,羣山漸漸低緩,消失,有了丘陵地帶和蓮荷小平原。縱橫的河汊掌紋般密佈,村舍被河流串起來,如一條藤蔓上的牽牛花。主要河流有岑港河,港邊河,新篁河,葛河,司鋪河,樂安河穿境而過,注入信江,匯入浩渺的鄱陽湖。發源地同屬靈山山脈。靈山像一列巨型火車,由東向西呼嘯奔馳。水是大地的精魄。畜養精魄的是山塘水庫。去一個山坳,拜訪一座山,一座水庫出其不意盡覽眼底,讓人短暫暈眩,蛇一樣安靜下來,沉默無言。在鋪前,見黃源水庫,便是這樣。在姜家畈村後山,一座水壩攔截了一條逼仄的山塢。冬雨後的水霧在山際洇散,水綠得烏亮,山影被風吹出細密多皺的波紋。山巒如眉,青黛的天空呈圓拱形。水和植物混合的氣息,從水面涌過來,一下子把人裹起來。我甚至如是想:在春天,在水庫邊站立一天,人會和豆芽一樣,破殼發芽,抽枝發葉。楊朝雪說,大壩是炸開兩邊山體,以粘土心牆堆石壩,壩內全是片石,因無污染無破壞和先進技術,載入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世界罕見。我說,你怎麼這樣瞭解山山水水呢?他說:“任職三屆縣委書記祕書時,走遍每個行政村,走了每個水庫,讀完了縣裏的文史資料。在工業園任職時,又讀完了地質資料。”他是我老友,他還熟知全縣絕大部分中層幹部履歷。我每次來橫峯,都請他帶路。他是熟知這片大地筋絡的人。黃源水庫往左右兩條山壟伸進去,像兩條岔開的腳。翻過山,便是葛文化發祥地葛源了。葛源的千畝高山梯田,又是另一番景象。梯田沿山修築,田埂是不規則的弧形,水映藍天,像翻卷的大海。野花蔥鬱。初冬的楓樹、山毛櫸、梓樹、欒樹、青桐、漆樹,和竹林迎接了大地的白霜,野刺梨長出了甜蜜蜜的漿果,山間紅遍,到了春天,千畝梯田會是層層疊疊的花海。

鄉友告訴我,在梧桐畈將種植千畝荷花,在司鋪無人耕種的丘陵地帶將建一個大型野生動物園。鄉人都充滿了期待和興奮。這是一個貼近大地的構想,一個有呼吸的構想。有此構想的人,是一個有大地情懷赤子之心的人。我們該把大地應有的東西還原給大地,各俊其美,各顏其色,各悅其聲,各奪其目,各味其果。

吳兄和史兄的一次慰留,我自己也沒料到,兩個星期內竟然四次去橫峯。去了橫峯,我深深自責自己是一個淺薄的人,對身邊的大地是那麼的無知。我們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像雨一樣,去熟悉大地的細胞、臟器、骨骼、血液、筋脈。大地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胞衣。也是我們的搖籃和眠牀。任何時候,我們站在大地面前,都是初洗的嬰孩。

二、味蕾上的天堂

若說對生活有所顧盼,願常有美食;若說對上帝有所祈求,願不是死於飢餓;若說對人生還有冀望,願遇見美麗的廚娘。從新篁回來,我在電話裏對徐鋆說,你應該去新篁走走,看看美景,吃吃美食,沒去新篁,不能稱之爲橫峯人,去了橫峯,沒去新篁,不能說遊了橫峯。

第一次去新篁是二十年前,在山黃林場。我幾次對朋友說,山黃林場的早餐讓我回味很多年。記得是四個小菜:黴豆腐,醃辣椒,水壓蘿蔔,油豆腐。外加一個荷包蛋。粥品是紅薯黃粟米糊。幾個人烤着炭火,圍着小木桌吃,酣暢淋漓。黴豆腐是葛源豆腐坐的,用茶油泡起來,進口即化,生香。醃辣椒是高山下山椒剁出來的,皮薄卻有鬆脆的韌性,配以薑絲蔥兜瓣,燜在玻璃缸裏,紅白相配,看起來口生津液,吃進去,辣味一絲絲抽出來,逗留。蘿蔔也是高山黃土小蘿蔔,切瓣條,在鹽水裏用河石棕葉壓泡,從土甕裏抓出來,肉白皮黃,吃起來很是爽脆。油豆腐是清茶油炸出來的,像個滾圓的黃氈帳包,豆腐裏的油香半年也不會散,油豆腐吃進嘴巴,似乎山川的所有精華被吞了下去。紅薯在霜降後,澱粉慢慢轉爲糖分,在柴鍋裏,紅薯和黃粟米黏合,稠密,不停地冒着熱氣騰騰的泡泡,柴火味和糖分的甜味在羹糊裏打滾。吃這樣的好東西,最好的方式是蹲在門口的廊檐下,曬着太陽,眯着眼睛,慢慢吃。麻煩的是,羹糊熱氣久久不散,手託不了碗,只能用小方巾墊着掌心。一碗吃下去,渾身發熱,身體裏也像安裝了發動機,走半天的路也不覺得餓。

這次去山黃,已是夜邊了。蘭場長說,先住下來還是先喝茶呢。幾個同遊的人說,喝喝野山茶吧。這兩樣都不是我想的。我想去廚房。我喜歡看山裏人燒飯。我要麼坐在竈臺邊,要麼坐在竈膛前燒柴,柴竈房是人間最溫暖的地方,噗噗的熱氣包圍着人,心肺慢慢滾熱,會覺得生活是多麼美好。意外的,晚餐吃到了吊鍋。南方人鮮有吊鍋,多用碗、鉢。吊鍋裏有白菜、紅白蘿蔔、明筍、蘑菇、排骨、煎豆腐。吊鍋熱起來,蒸汽繞了半個房間,暗黃的燈光有些撲朔,菜香也滾涌上來。這是熱胃菜。當然,至愛的,還是紅蘿蔔。紅蘿蔔又稱甘荀,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鐵、各種維生素,含果膠、澱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和花青素、鈣、鐵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高山霜後的紅蘿蔔,不刨皮,切直刀,略厚實,越煮越甜,質脆味美。晚餐另配烏骨雞。烏骨雞現殺現蒸,骨酥散肉不散,齒嚼即爛,口腔裏是滿滿的香味,湯汁清洌,喝兩湯勺,喉嚨溼爽。在山中,吃晚餐,最大的妙處不僅僅是菜品如何,更愜意的是無人叨擾,屋裏氣氛熱烈又屋外寂寂無聲,無人串門無人催促,和家中友人相聚差不多。

在陽山吃完中餐,我暗暗後悔,怎麼早前都不知道上山呢?山雖然不算高,七拐八彎的山道,讓我這個高度恐高症患者,確是暈眩不少,但上桌看見地道的山中美味,一切都是值得的。米粉肉是木頭大飯甑放在飯面上,蒸上來。肉是土豬肉,米粉是梗米粉拌糯米粉,摻了些微的辣椒粉、山中植物(如陳皮)粉末,蒸汽把肉油抽進了米粉裏,品相雅緻樸素。我多年不吃豬肉,但看見油亮的棕黃色米粉,不下筷子覺得對不起的爹孃。也吃了吊鍋,有好幾樣菜品。吊鍋裏的豆腐特別味美。豆腐是東家早晨用石磨拉漿,舀山泉水做的。豆腐嫩而散爛,有黃豆的甘甜,進口即化卻不滑,沒有任何的雜質而產生的渣滓感。很多年,沒有吃到這麼好吃的豆腐了。一碗東家自己用鍘刀切的明筍,看起來毫不起眼,質樸憨厚。我吃了一筷子,再也放不下了。看來乾澀,吃起來湯汁充溢,有韌性卻無糙糙的木質纖維,即嚼即爛無渣。雞是三黃雞,燉上來的,端上桌,湯麪即刻皺起薄薄的湯皮,湯是可愛的,清黃,湯皮把熱氣蓋在裏面。白菜是東家自己種的,清翠純白,剛從油鍋滾上來,像一個剛宣佈獨立的國家,就立馬被各列強瓜分。

橫峯有幾樣美食,頗負盛名:狗肉、港邊鵝、葛源豆腐、葛粉蒸肉。前幾年,許多外地人特意驅車上百公里,去橫峯吃狗肉,有幾家店常年燒狗肉,狗仔也吃。紅燒、生炒、拉絲,燒豆腐燒芋頭燒粉絲燒冬筍燒粉皮,多姜蒜多醬油多佐料,白切,燜吃,各有其味。現在吃的人比往年少很多,不知道是人仁慈了呢還是冷凍狗死狗多了呢,不得而知。港邊是鄰近縣城的一個鄉鎮,多河道多稻田多菜地,非常適合養鵝。據說,港邊有一婦人,有自制配料,燒鵝滋美,多食客造訪,廣爲人知。於是港邊鵝響徹信江流域。我是不信祕籍的。燒菜各有其式,無論何種燒法,食材的品質纔是第一的。上饒市區有專吃港邊鵝的店,食客並不多,要吃,也去橫峯吃。產地纔有地道食材。雞鴨鵝,其實鵝是最不好吃的家禽,肉糙,脂肪多,因爲鵝笨,又懶散,不下水不奔跑,專吃青菜和草芽,像個在家和尚。葛源豆腐怎麼燒都是好吃的,即使不燒,喝豆腐花,撮幾粒蔥花,滴幾滴醬油,喝起來都是暢快的。豆腐的要素是水質、豆質、工法。水是山泉水,豆是田埂豆,工法是石磨拉漿,煎炒水煮油炸,廚師只要不弱智,哪會不好吃呢?葛粉蒸肉是橫峯特有的菜。葛粉取代薯粉或米粉,是因爲葛粉更細膩,不黏牙,蒸熟後,既裹着肉又和肉相脫離,一口吃下去,既能吃出肉味又能享用葛粉,綿實。葛粉蒸肉只能熱吃,不可冷吃,冷了,葛粉板結,如同嚼蠟。事實上,好吃的,還是冬季高山蔬菜。高山霜期長,日光照射不充分,蔬菜生長慢,糖分充分轉化,新榨的茶油亮黃黃的,在柴鍋裏,熱撲撲,放鹽,菜切得勻細一些,先炒菜莖在炒菜葉,菜葉軟下去了,即上鍋。

在新篁的畲族村,吃了拉絲狗肉。桌上的同伴,吃得滿頭大汗。東家是一個畲族兄長。冬天三件寶,燒酒狗肉棉花襖。東家說,狗是土狗,用稻草煻出來,用酒缸煨火燜,還帶皮的呢。我吃了一些,歇下筷子了。東家盛意,爲這餐晚飯做了充分的準備。歇下筷子,是因爲,我吃出燒紅肉的程序錯了,和煨燜的酒缸裏少放了配料。燒狗肉是鹽和油一起爆,油熟了,姜蒜再爆,姜爆黃了,狗肉下鍋,下黃酒辣椒末,狗肉裏的湯汁起泡,下佐料。東家是先爆狗肉再下鹽,湯偏鹹肉偏淡。酒缸煨燜,不要用清水,以啤酒(六高瓶)代水,生薑整塊放半斤,辣椒殼放三兩,陳皮整塊放一把,放七八個生雞蛋,食鹽二兩,燜兩個時辰起缸,手撕,湯汁潷出來,下鍋直接做湯料。東家是直接用水燜的,狗肉的香味不能完全逼出來,料味也進不去,吃起來少了狗肉的漿汁,肉顯糙。

在蓮荷的楊家村,吃到了野雞三吃:清蒸、紅燒、雞血湯。掌勺的是養野雞的年輕夫婦。他養的是雉雞。雉雞也叫環頸雉,雜食,長尾巴,羽色華麗,棲息於低山丘陵、農田、地邊、沼澤草地,和林緣灌叢、草地中,謹慎,敏感,多疑,像戀愛中的女人。我喝了兩小碗雞血湯。雞血切小塊,羞嫩,無需咀嚼,可直接隨湯滑溜溜下喉嚨。雞血一般凝固起來,會內有氣泡,吃起來,成粒狀,外鹹內無味,有生血氣。楊家村的雞血潤滑,不板結,形態飽滿,是難得吃上的好雞血。我估計是調雞血,多放水酒,打勻調血,燒湯是湯完全沸騰了,雞血下鍋,放細蔥,細蔥熟了,即起鍋。野雞紅燒或清蒸,算不上上好的吃法,而是炭火煨鉢頭(鉢頭口用黃泥密閉),野雞七分熟(整塊生薑辣椒殼鹽一塊燜),在切塊佐以燜出來的湯汁紅燒。

吃上好東西,需要偶遇,還需要緣分。我常說,吃上一口土蜂蜜,需要修三年緣分。吃上一桌適合自己口味的好菜餚,可能需要修七年的緣分。好山好水出好食材,好食材還需要好廚師。好的廚師要有哄小孩的耐心,有木雕師的細心,有菩薩的善心,有遊僧的樂心。這樣的人,不多見。我們吃上一餐好菜餚,都要銘記,銘記那個燒菜餚的好人,讓自己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