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的石頭散文

吉祥,與嘉祥,一字不差。所謂嘉,吉上加吉罷了。

吉祥的石頭散文

而這嘉祥,是一縣之名。在中國的山東,在山東的濟寧。

地球人都知道發祥了東方文明的中國,所以在中國不要說不知道濟寧。此地以濟水得名,取安寧之意;濟寧十二縣市區中,有至聖孔子故里曲阜,亞聖孟子故里鄒城;而這嘉祥,乃宗聖曾子故里。春秋時期,魯哀公西狩獲麟,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名嘉祥。麒麟乃吉祥獸,故名。嘉祥置縣,是1147年的事了。

濟寧七縣中尚有好漢聚義的梁山,一百單八將載滿了一部鮮活的水滸;鐵道游擊隊戰鬥過的微山,大湖接天,數百里浩淼,十萬頃荷蓮;在魯西南戰役發生地金鄉,劉鄧大軍揭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序幕。另有北國魚米之鄉魚臺,出土了佛教聖物、孔子做過一縣之長中都宰的汶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之地泗水。與吉上加吉無異,這些在中國和世界史上,有着濃重一筆的地方,只是濟寧的一個縣。曲阜、鄒城、兗州三市中,兗州又以古九州之一而成險關要隘,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環市中區一週的任城區,也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夏朝稱任國;而地處運河腹地的市中區,更因墨客與商賈的雲集,自古銜接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東文西武,山山水水,聖賢輩出。不是我對生長之地狹隘的眷念,中國的一個地級市或許沒有什麼特別,而用了這樣的寶地組合,在中國卻是僅有的。所以,在火車上,千萬別問陌生人濟寧是誰?

這次去嘉祥,是目睹這中國石雕之鄉的金石可鏤,聆聽中國嗩吶之鄉的天籟之聲,觸摸中國魯錦之鄉的經天緯地,只因絡繹着絡繹,流連着流連,終於沒有了戴中國手套名城手套的時間。只在一百二十六座山頭之上,一百二十二點六平方千米的羣山之中,閱讀了中國的石頭。

這吉祥的羣山,成於寒武世、奧陶世石灰岩;按生成原因,應爲水成岩。得天地潤華,質地細膩,耐風化,無輻射,堪稱石雕、板材上品,故嘉祥石雕歷史悠長,享有“古石雕博物館”的盛譽。千百年的錘鍊與磨礪,嘉祥人終於把這嘉祥的石頭,點化成技法獨特、風格奇異的雕塑世界;用這吉祥的石頭,精雕細鑿出了中國石獅和漫畫石刻的發祥地。兩千多年前,嘉祥先民以灰色石灰岩建房造屋,刻器制皿,養育了民生,構築着藝術的聖殿。始建於東漢桓、靈時期的武氏祠堂和墓地,尚存石闕、石獅、石碑,祠堂石刻構件四組四十餘件。這就是被史學界譽爲“漢代歷史百科全書”的武氏祠漢畫像石,也是當今世界保存最完整的中國漢代石刻藝術珍品。在這裏,每一塊石頭都是一個故事和一曲無聲的歌。

在石雕城參觀時,見那鳳亭龍柱,瓊樓玉閣,寶塔牌坊,飛禽走獸以至中西人物、花草及仿古的器皿,石破天驚,令人歎爲觀止。用嘉祥盛產的天青石,輔以大理石、漢白玉等名石珍玉,再用圓雕、線雕、浮雕、平雕之法,嘉祥人創造了無數關於石頭的神話。正是用這瑩潤高雅、自然天成的青色,藝術家們把雕塑的魅力,營造得大氣磅礴、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以來,嘉祥的石雕業,更是如沐春風。在有着東情西韻美譽的凱浮特石業,我溶入青石白玉的鏗鏘與浸潤,也才知道工匠藝人能雕出整體十米的柱子,而刻一對獅子,需要兩個人近百天的琢磨。前些天,有人從內蒙古四次來訪,定下六件玉石作品協議。這六塊玉石重達七十噸,需要封閉式雕刻。所以封閉式雕刻,是因爲太貴重的緣故;雕刻過程中,那錘鑿刀銼間散落的碎玉,也要由專人收集保存的。這就是玉的價值,而那鬼斧神工的技藝的價值,卻是這價值連城的七十噸玉所不能比擬的吧。在這石頭的世界,看那蒼龍叱吒,駿馬飛騰,雄獅威武和那衣褶臨風,花影扶疏,我感嘆這天地造化的朗朗壁壘,與這沸騰着不息智慧的文明的對接。傾盡所有,你足以買下一小塊形形色色的石頭,卻無從安頓下熠熠發光的靈感的片羽。

那麼,讓我們在這長河岸邊駐留,靜靜聆聽天工的榔頭與這大地風骨奏響的和絃吧。這是歷史的、文明的樂章,關於石頭,中國的、吉祥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