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氣優美散文

生活上小氣是人際交往的阻礙,別人欠你幾塊錢,就天天追着要,未免也太小氣;原則裏有不少人難免不讓人感覺小氣,偶遇捐款,觀點異同,雖然也本着自由而言,說着規範的用語,穿着文明的着裝,捐的少了,意見多了,也被人打上小氣的標籤。

小氣優美散文

小氣時不時的總是被人混淆,被人濫用。每個人都有小氣的時候。寫雜文的人很叫看不起,不就是成天挖毛病嗎?雜文自然有雜文的弊病,雜文圈子也不怎麼樣,但是不能說雜文這個題材,就是小氣的題材。走散文的路子,還可能僞善呢?魯迅、柏楊、李敖之流,似乎一生都如此。李敖說金庸僞善,賺了那麼多錢,他沒有捐過一分錢。金庸人雖世俗,但態度溫和,純然如一派宗教人士,融融自身,也不迴應,也不能簡單的說金庸就小氣;李敖從南到北,從上到下,罵的夠厲害的,誰的權勢越高,他罵的越厲害,那麼他小氣嗎?也不然,原著民赴日上訪,臺灣遭遇災害,也是捐錢捐物,是不是也更加實際呢?說那是作秀,只要錢到位了,那麼你怎麼不去作呢?

小氣是後天的經歷與壞境的教育,共同鑄成的。小氣有小氣的原因,小氣有小氣的範圍。比如某富二代,從國小開始第一天的零花錢,恐怕讓那些寒門子弟舉踵思慕,請客吃飯呼啦啦的圍了一羣小弟,口上可能說他博愛,有道德,內心恐怕還有說一句,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再比如,某人上網,看到有人說話過於粗鄙,有明顯的攻擊性,本着常識性的禮貌去勸解一下,文字那麼美麗的東西,何必非要灌夫罵座表現出來?這句話原本無關正義,禮貌原本是我們的常識,卻引來對方的個人異議,叉叉的你也太小氣了,又沒有罵你,你要彰顯正義快去爲國捐軀吧!你滾遠點。這樣的人算是真性情嗎?可能是真相,也可能是扮相,未見得他就不小氣,似乎只能忍受他罵人,纔不是小氣,恐怕他的心理,未必寬容到什麼地方,不過是他的匪氣掩蓋他的小氣,不然他爲什麼開口罵人呢?

小氣一詞是有,小氣的人也不少,到底是個性的產物,還是情緒的外延,我真不清楚。但是不經過分析,胡亂的慣用,那麼“小氣”不過是嘴的靶子,誰都可以濫用。似乎總覺得那些愛較真的人太小氣,愛跟女人針鋒相對的人也叫小氣,這些青紅皁白就這樣混淆在一起。小氣一般指在物質上的,那麼小氣又和儉樸糾纏在一起了。如果說無關大的原則,不用得理不饒人吧,那什麼是大的`原則呢?上升到國破家亡,貞潔愛戀,生死存亡,未免太高看“小氣”二字,一次案子的分析,一次字詞的深究,一次惡搞的利弊,一次窺私的討論,似乎這些和“小氣”無關吧?本來就是看法的不同,都是維護自己的觀點,憑啥說誰愛較真誰就小氣呢?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什麼叫真正的寬容呢?如果是道家的寬容,萬變不離其道,不爭纔是他的革命道理,他覺不會用“小氣”做靶子的,似乎也不會和人爭鋒。

小氣固然不好,但是那不是評價做人的是非標準,行在人世間,誰都有幾個不欣賞類型,小氣的人自然不能放在其外。譬如我就不欣賞動不動以“粗鄙”自居的人,不是“文盲”卻總拿“文盲”作擋箭牌,他看不慣僞君子,也逃不出自己的那份虛僞。回頭再說小氣,面對小氣的人,恐怕更要面對自己,別拿“小氣”做口頭文章,如果說自己不小氣,也要想想你能否容忍他人的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