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出師表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出師表讀書筆記

出師表讀書筆記1

諸葛亮終究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史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理解爲,應順天意遂民心也。國家的統一是民心,無利於人民的政府遲早要分裂。諸葛亮的悲劇不是“愚忠”,而是不能順任天意。違背“休養生息可以強兵,窮兵黷武可以亡國”的道理,無休止的征戰,又輔助一個愚蠢無能、聽信讒言的昏君與畸形政權,焉有不敗之結局。

寫到這裏猛然想起杜甫的兩首詩,其一:廣德二年春,他歸成都時所寫《登樓》一首:“花盡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樑父詠》”

雖然這是老杜由北極朝廷想到蜀後主,由西山的寇盜想到諸葛亮的能靖邊患,借劉禪比李豫,借諸葛亮以自喻,嘆空懷壯志,恨不逢時。卻更爲那錦官門外的先主廟宇,西配殿是武候祠,東配殿是後主祠而感到憤憤不平,這太辱沒了諸葛亮的光輝形象!

其二《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知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徘徊在祠堂的庭廡間,遐想諸葛亮的一生事業,不由發出深沉的長長的一聲嘆息後老淚縱橫了。

諸葛亮畢竟是千古棟樑之材,人間智慧之星。他的《出師表》如帶淚的星光將永在天空閃爍。杜甫的婉惜之聲穿越時空,流淌到今天,還能引出多少淚飛傾盆雨嗎?

出師表讀書筆記2

《出師表》是諸葛亮給劉禪上的建議以及對現在局面的分析,整篇文章充滿了他對蜀國的熱愛,充滿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奮鬥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大建議。第一條,是聽取臣下的意見。不可以援引不恰當的比喻寒了臣下的心,甚至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第二條,宮禁侍衛,各府幕僚都是一個整體。要賞罰分明,作惡的人要受到懲罰,忠誠的人,要獎勵。

第三條,親近賢臣遠小人。只有這樣,才能,統御天下。

在此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才華橫溢,爲漢室一統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實,這三條建議,我們也可以用在現在的生活上。第一,要聽取別人的建議,別人的建議,有可能是正確的,還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第二,雖然我們不能給別人定罪,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不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第三,要遠小人近君子。如果我們一直和不好的小人壞人玩,有一天你也會變壞,和好人玩,你也會變好,這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出師表讀書筆記3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千載之下,重讀《出師表》,仍不禁爲諸葛孔明的忠義所震撼,爲他的遭遇而扼腕嘆息。近來易中天講“三國”,把“三國熱”又推向一個新的高點,我也來談談淺見吧。

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在《三國演義》中已經快被描寫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蓋主啊,劉備倒是深知諸葛亮沒有什麼“打貓心腸”,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對劉禪這個毫無君主資質的主公,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最終也沒能爲蜀地帶來什麼長治久安,如果諸葛亮真的篡權奪位,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呢?有姜維,有費禕,應該比在劉禪手裏好得多吧,雖然爲天下文人所不齒,可是象曹操那樣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嗎?諸葛亮當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興奮啊!可惜,諸葛亮永遠也不是司馬氏,永遠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應該有愚忠的成分在裏面吧。其實,他應該忠於人民,而不是忠於君主,更可怕的是忠於一個死人。計劃沒有變化快,死守着對一個死人的承諾,對現實的生活來說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危險!!!

歷史上,人們對於諸葛亮都有很高的評價。今天,本人斗膽也來談談我對諸葛亮的一些看法。

諸葛亮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爲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實在是智!

諸葛亮神。他雖身在草廬之中,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爲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實在是神!

諸葛亮義。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鞠躬盡粹、

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爲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銘!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是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唯一的遺憾恐怕就是沒能實現劉備的遺願了吧。以諸葛亮的才華與聰慧,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啊!人無完人,諸葛亮也確實有不足,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爲他實在是無愧於一個值得千秋讚頌的人。

越想越遠,就此擱筆了。

出師表讀書筆記4

閒餘,重拾國中課本讀了幾冊,曾學過的課文似懂非懂的,現在讀來如故友相逢,心裏涌起兒時在地裏野炊煙那種過於熟悉過於懷舊的味兒,每一篇都勾起特別的`感觸。

其中再讀諸葛亮的《出師表》,又是一番滋味:既深深折服於諸葛亮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軍事上運籌帷幄的謀略,從《三國演義》中的歷次戰爭中的每次事件都能一窺其曠世奇才,更令人感動的是諸葛亮對蜀漢基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忠貞精神。

劉備在時,一生惦念漢朝基業,恢復漢家一統成畢生所望,然而自知才智不濟,但胸懷天下,也堪難能可貴,招攬天下英才以濟自己不足,所幸茅廬三顧得到諸葛亮這位曠世奇才,既爲劉備欣慰,也爲歷史所嘆一一天緣其巧劉備而三國嗎?隆中一對如預言一樣竟描繪了後數十年的三國鼎立局面,成了以後劉備事業的藍圖。諸葛亮縱懷有臥龍之技,也仍能居於一草堂沉靜下去躬耕讀書撫琴,不主動求仕,這與出世後的揮斥方遒相比,可見諸葛亮的內心世界是何等沉靜,三顧茅廬正彰顯了諸葛亮不求聞達於諸侯的真名士風範。歷史不容假想,若能、劉備不顧或一顧茅廬,還會有劉備及以後的三國鼎立嗎?還有替代諸葛亮的奇才出現嗎?有隆中對如此審時度勢的精準分析嗎?

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似乎就如隆中對爲劉備謀了藍圖一樣,也在那裏定格了自己的命運一一忠於劉備,一生爲劉備興復漢室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再也沒有個人的私情,自己限制了自己,從無貳心。劉備在世時諸葛亮如果還有知遇之恩,而到劉備即將崩殂之時,劉備深知劉禪昏弱,不堪託漢重任,要託漢於諸葛亮令取而代之之時,諸葛亮絕無非分之念。想必諸葛亮早以洞悉歷史,清醒自己的身後功名一一做一代忠良正人,不只是爲稟史冊,更是自己內心的訴求,也是對世人的身體力範,如對他兒子的教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師表讀書筆記5

網上曾讀到胡覺照先生寫給教育部教材司的建議信,認爲《出師表》作爲範文被選入國中課本,對沒有完全辨別能力的國中生來講,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於形成科學的軍事觀,甚至不利於形成“止戰息兵”的觀念,應將《出師表》撤出中學語文課本。在下不敢苟同。近日反覆讀了幾遍有所悟感記下。

其一,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出師表》和華歆的《止戰疏》也就是戰爭時期的一種軍事上的戰與和攻與守的建議或者說是國策的意見而已。把諸葛亮的《出師表》與“愚忠”相聯繫,實在是超脫歷史背景的無稽之談。封建王朝,哪一朝哪一代能少了“愚忠”的文臣武將?而所謂的愚忠思想,往往則是一種民族氣節與精神的體現。

其二,中學課本選入《出師表》是作爲“範文”,也就是一篇精美的古文屬“古文觀止”類,學生學的是語文,而不是政治與軍事。影響學生思想的是學校的德智體全面教育,而絕不是某一篇古文的滲透。中學不是軍事院校,何談要“形成科學的軍事觀”?

其三,《出師表》通觀八個字:敘事抒情,寓意警言。一代名相,忠肝赤膽躍然紙上。宣戰與止戰之爭,則退其後。學生學的是語言文采,戰爭是歷史的軌跡。統言之,教師授課分三步,釋文、解意、論其品。況《出師表》歷受後人高度讚揚,劉勰將其與《薦禰衡表》並論,陸游詩“出師》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早已深入民心而感人至深。難道芸芸學子,學的不是千古史上曠世英才的壯懷激烈精神嗎?更何況琅琅上口的《出師表》,它的文采要比它的思想內容精美而使教師做範文讓學生去薰陶去領略,怎不是學習中國文化精粹之必經之途麼?

出師表讀書筆記6

讀罷《出師表》,掩卷深思,一位爲國爲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彷彿就站在面前。 《出師表》是諸葛亮分析時局,把握戰機向蜀後主劉禪提出的出師攻魏的意見書。作者在表中反覆勸戒劉禪要繼承先主遺志,勵精圖治,嚴明法紀,以完成興復漢室、統一中原的大業,表現了他偉大的抱負和忠於蜀漢的決心。

諸葛亮知道,獎罰應該一致,否則人心不服。他寫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對於蜀國的人才,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諮之……有所廣益”進行了廣泛的推薦。這突出表現了他一心爲國毫無私心的磊落胸懷。“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已經洞察了這一點,力諫君王不要親近小人,因爲親近小人會給國家帶來禍患。聯繫實際,親近小人而疏遠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單位的領導人喜愛聽身邊心術不正的下屬講恭維的話,拍他的馬屁;面對逆耳忠言,卻置之不理,甚至會找莫須有的“罪名”,把講正氣的同志“調離”。我實在想不出他們面對古人“親賢疏佞”勸戒的心理狀態,也許這些所謂的“領導”根本就沒有讀過《出師表》吧!

諸葛亮率兵出戰,甘願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多麼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說什麼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則……”“一定要以廠爲家”。可是廠子倒閉了,他卻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禮行賄的手段,異地爲官,另謀高就,繼續揮霍、攫齲這比起蜀相諸葛亮,怎不汗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諸葛亮的高風亮節,至今令人懷念,讓人敬仰。我讀《出師表》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心中裝着國家和人民的人,歷史纔不會忘記他。

〔簡析〕:讀諸葛亮的《出師表》,沒有不爲諸葛亮的誠心而感動的,重讀它更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小作者抓住了《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光明磊落與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和當今的部分腐-敗現象進行對比,含義深刻。在對諸葛亮讚美的同時,鞭撻了當今某些謀私利者。 2.

歷史上,人們對於諸葛亮都有很高的評價。今天,本人斗膽也來談談我對諸葛亮的一些看法。 諸葛亮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爲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

實在是智! 諸葛亮神。他雖身在草廬之中 ,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爲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實在是神! 諸葛亮義。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鞠躬盡粹、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爲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銘!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

實在是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唯一的遺憾恐怕就是沒能實現劉備的遺願了吧。以諸葛亮的才華與聰慧,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啊!人無完人,諸葛亮也確實有不足,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爲他實在是無愧於一個值得千秋讚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