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下的小屋散文

細細想來,那兩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如今應該有九十多歲了吧。

榕樹下的小屋散文

十八年前,我在廈門一家電子公司辦公室做文員。公司年輕女孩很多,辦公室亦是,六位人員裏面,除了司機,餘下的人事、物管、總務、辦公室助理清一色均是女生。

大概是剛出學校,沒有太多複雜的人際交往吧。每次除了上班,下班的時間裏,我們五位女孩一般都沒有太多去處,有時窩在宿舍聽聽音樂,有時躺在單人鋼絲牀上看看小說,有時也愛把某位女孩大學裏照的可愛的照片拿出來一起欣賞欣賞,偶爾也會去離住處不遠的生活小區小逛,順便購些生活用品。

有段時間,公司業務繁多,生產線上三班不停地輪換着轉,辦公室也不例外。每天,除了正常的八小時白班外,我們辦公室的五位女孩都得再加三個小時的晚班,時間一般是從下午五點半到晚上八點半。

那時,公司離我們住的宿舍很近。出了公司大門,橫過一條並不十分寬闊但車流量卻是很大的水泥馬路,再走上大約三百米的村落中的小石子路便能到達宿舍。宿舍是一棟幾層高的新建居民樓房,是公司統一包租下來給員工居住的集體宿舍。那時,我們辦公室五位女孩就集中住在這棟樓裏比較高一層的一個房間。

八點半,對當時並沒什麼地方可去的我們來說,不算是太晚的時間,因爲回到宿舍除了睡覺並無任何事情。不過,此時離五點鐘用過的晚餐倒是還算些遠,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摸摸肚子,是有些餓的感覺。於是,有女孩提議一起到什麼地方吃點宵夜,正好也可以打發一下並不算晚的時間。

剛開始的幾天,我們是去到宿舍旁邊一家顧客比較多的小炒店吃些青菜炒米粉。後來,無意中看見了同在宿舍不遠處新開的一家小店,爲了不用在之前那個顧客較多的小店中等上很長一段時間,抱着試試看的心情,我們五位女孩便轉移了目標,來到了這家小店裏。

這也許不能稱之爲小店,還是稱之爲小攤比較合適些,畢竟這只是在住房門前用一些舊的木頭臨時搭的一個四面通透的木棚。木棚的主人是一對年齡較大的老年夫妻,和木棚連在一起的房屋也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一間舊式的還未拆了重建的偏矮的.大塊石磚砌就的小屋。小屋的旁邊有幾棵如巨傘張開般枝葉繁茂的榕樹。這些榕樹晚上看上去並無什麼特別,在燈光並不明亮的夜裏,只是一片濃郁的陰影而已。但風一吹過,這些榕樹卻會帶來陣陣清涼,讓你不得不感嘆它們不一般的生命。

後來的很長時間裏,我們之所以願意在這家木棚裏每人吃上一碗肉絲炒米粉,不光是因爲這些榕樹帶來的清涼,更多的是那兩位老人給我們的不是商人的感受,完完全全就是那種在遠離故土的他鄉碰上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感覺。

每次,不論我們五位女孩什麼時候到老人的木棚裏,也不論我們五位女孩在木棚裏呆坐上多久,兩位老人從來都沒有怨言。許是加完班後,到老人木棚裏的時間比較晚的緣故吧,那段時間裏,除了我們這五位女孩,偶爾再來一兩位顧客外,很少見老人的木棚裏有很多的顧客。也許正是如此吧,每次爲我們幾位女孩炒完米粉後,老人總愛拿一條小凳子坐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靜靜等候着我們用完每頓宵夜。

時間長了之後,看兩位老人生意並不很好,我們有時也會有事沒事的問上幾句。諸如:這麼大年紀了,你們怎麼還會想起開這個米粉夜宵店呢?你們的兒子女兒是幹什麼的呀……每次,老人都會用平和的語氣爲我們講述他們那一輩過去的清苦生活,也會給我們講近些年改革開放給他們村莊帶來的變化,字裏行間充滿着對如今幸福生活的讚頌,根本看不見一點老人爲生活而奔波的憂傷。

是的,以他們那種平和的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心態,我們又怎會看得見老人的憂傷呢?後來,在和兩位老人閒聊的過程中,我們終於明白:只是爲了打發比較閒暇的晚年時光,兩位老人才開了這麼一家沒有任何奢望的小小夜宵店。從每次給我們炒出的三塊錢滿滿一大碗的肉絲米粉裏,從每次陪伴我們閒坐到很晚的時光裏,我們真的已經感受到了兩位老人晚年生活的悠閒,感受到了兩位老人對生活的熱愛,更感受到了兩位老人給我們帶來的如親人般的溫暖。

如今,在千里之外的家鄉想起在廈門打工的那段歲月,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兩位老人,想起了我們五位女孩坐在老人那木棚裏度過的那段閒暇而美好的青春時光。廈門,那片到處生長着榕樹的我的第二個故鄉,想起你,便想起了那段永恆的青春歲月;想起你,更想起了那一直深深鐫刻在腦海的榕樹下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