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景物的隨筆散文

導語:看,田野裏的玉米露出了笑臉,秋風吹過,閃爍着太陽的光芒,秋天是金色的。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優美的寫景散文。歡迎閱讀!

描寫景物的隨筆散文

  篇一、描寫景物的隨筆散文

剛剛走出冬日梅花宴的廳堂,一顆從夢中尚未完全清醒的心,卻被當下那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且有點盎然的初春深深地吸引。此刻,忽然想起五代後蜀著名詞人歐陽炯的《清平樂》,詞曰:“ 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飄滿紅杏蒂,春燕舞隨風勢。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幹春夢無憑。” 眼前的春風咋起,點柳枝舞動於一池春水,綴荷塘漾起了滿塘漣漪,不無撩起柳荷細語般意境的萌動與感念。真是 “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朝詩人賀知章《詠柳》之詩句,竟然如此新奇貼切,賦物入妙,語意溫柔高雅,怎能不讓人在一簾幽夢裏徘徊遊蕩?這夢,恰如一把通往靈魂深處的鑰匙,開啓了人們感官與視覺的延伸,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在這夢境之旅,讓人深層次地體驗、感悟、探索到人生際遇中的人、事、物,並使心靈得到慰藉與滿足,更加一步步地喚醒心靈深處的那份執念。然而,夢境有大、有小,但它總能帶領你走向最想去的地方。在那裏,有時陽光燦爛,有時雲捲雲舒,有時清風拂煦,有時煙雨濛濛,甚至是起伏跌宕,淡然無奇。或許,這就是人生最真實的鋪墊與寫照……

眼下雖然已是初春,但倒春寒的餘威一刻也沒有消停過,似乎讓春之訊息在江南境域裏表現出刻意的低調。它羞羞澀澀,緩步而行,儼然不願意在人們的憧憬中一展靚影。尤其是近幾天,無端的風雨夾帶着冬日的餘寒與冷峻,在冬春拐點處,將天氣變換得異常激烈。有時候春風拂面,春光和煦,讓生長在農村的放牛娃捲起褲腿,打着赤腳,在曠野裏活蹦亂跳;有時候冷雨悽風,冰霜凇霧,讓生活在城市的讀書郎棉衣纏身,圍脖裹頸,在教室裏瑟瑟發抖。此刻,難免讓人們觸景生情,頓生感悟:當北風在空曠寂寥的大地上呼嘯肆虐,冰雪冷酷無情地封凍了一切紮根於泥土的植物,當無數生命用消極的冬眠躲避嚴寒的時候,冬梅卻毫無畏懼地伸展出光禿禿的枝幹,敢把畢生的心血都凝聚於上,用人生凝結成無數個小蓓蕾,任寒風將其搖撼、包裹、覆蓋……她無畏無懼,傲風斗雪,大義凜然,在冰天雪地裏安然綻放!儘管在冬日裏,寒梅沒有一星半瓣綠葉爲其遮擋風寒,而她卻鎮定自若,能在“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呵,梅花香自苦寒來。誠然,任何歡樂和美好都源自苦楚的磨礪,世人也都會經歷,甚至無法逃避這場氣候變遷的境遇與搏弈。誰能夠說,在冬春抗爭、天氣變化的自然規律中無動於衷,試圖或略且不去追念、感悟寒梅應時而表現出的膽識與胸懷?!

試想,無論是冬春抗爭也好,還是天氣變換也罷,都未必是一件壞事,既然遇見了,就無須膽怯,更不必逃避。很多的時候,人應該向前走。但在前行的同時,可否藉助冬春氣候變遷時的餘寒,冷靜思考一下自我行走的人生軌跡,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認真總結一下自己的人生業績和工作成就,以平常之心去反省一下爲人處世的失誤,檢點一下工作之中的不足,撿拾一下失敗和錯誤的教訓,考量一下功過與是非,精準地把握自我定位,並站在人生驛站的制高點,及時校正往後的人生座標,撥開障礙人生的迷霧,把今天的路走好,讓明天選定的目標更清晰、更穩健、更成功。這不僅可以讓人生多一份淡定,少一分浮華;多一份快慰,少一份惋惜;多一份幸福,少一份不安;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敗。因爲,人生的沉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完滿與優秀;人生的積累,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味,才能真正地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耐力,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才能磨礪出堅定的意志品質和高遠的思想境界;人生的成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爭取,才能品嚐到奮鬥之餘帶給你來之不易的甘甜與美味!在人生坦途中,因爲任何一蹴而就成功都是短暫的;任何出類拔萃的功績均非永恆的;任何花天酒地的奢華都是浮躁致命的;任何賄賂權勢而獲取的利益都會曇花一現。唯有磨鍊與付出,方能讓自己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淡定自若,不亂方寸,臨危而不懼!

初春以來,幾許春暖,幾度春寒。面對眼前的倒春寒,喜歡,在一窗梅香雨潤的窗前與春季相依,在初春中品風聽雨,期待着一場春意暖陽,風落花香,水柔風輕,靜靜地任一縷春風從容而溫暖地在眼前劃過。君可記得,往昔那些流失在光陰裏的溫情,那些散落在流年裏的記憶,曾經帶着縷縷花絮的馨香,沿着鄉間蜿蜒曲折的小路,帶着雨落春綠的氣息,在老友精心培植的金家花園中婉約成風情月意的美麗。當下,是春光揣度了大地的心事?還是歲月包容了時光的聚散?將春暖在草長鶯飛中呈現……有人說,人之生命的韻律,源自於世事曠達的人生歷練,發跡於心靈深處的碰撞與棲息。這是清澈的眼眸與純淨的靈魂交融與契合,這是人生毫無掩飾的本真與延伸,這是置身社會,歷練自我,把玩古今的心路與感悟。倘若,時間是一場曠世的緣,那麼,就在那個叫初遇的地方,將所有的情愫在花間飄香,將所有的念想在風中飛揚。或許,這就是時光賦予人生最好的饋贈。誠然,觀念可以創新,但行爲要謹慎。宣揚誘惑的,是思想者;踐行誘惑的,是羣盲。大凡世界,羣盲永遠比思想者多。做人要靠腳踏實地打基礎,靠黨政民意作指引;靠清正廉潔來務實,靠真才實學去創新;靠愛國憂民爲己任;靠無私奉獻見精神。記憶,如同歲月裏一堵老牆,罅(xià)隙間長滿曾經的厚重與滄桑;記憶,像是一罈陳年老酒,穿過黛瓦土牆,在過往中始終能嗅到那綿長彌久的醇香。有時,記憶似一曲雲水禪心的古箏曲,別過的山澗的柴扉,在日復一日的年輪裏,寂寞的青苔爬滿了皴裂的石階,在記憶泛白的過往裏,依然是那麼的清晰,那麼的貼心,那麼的柔情,那麼的刻骨銘心……

初春伊始,應親友之邀,回故鄉省親會友。忽然,憶起初始工作過的故地,藉幾十年離別情緣的驅使,風馳電掣於石板莊新開闢的水泥路上。遠遠望去,舊貌變新顏:一幢幢粉牆黛瓦和莊園式的小洋樓拔地而起,而昔日泥濘的蜿蜒小道,依舊在腦海裏反反覆覆地想起,彷彿在記憶裏深種。念情懷舊的心態,促使餘填拙詞一首《浣溪沙 · 舊地重遊》以寄之:“ 不覺石莊醒眼遲,還欣芽嫩柳枝棲,金烏縷縷照樓煦。不捨舊人辭世去,尤憐枯草使人悽,惟餘荒嶺杜鵑啼 ”。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這句話聽過多少次了。究其內涵,惟有親身經歷過纔會懂得,惟有至深感觸纔會銘記於心。石板莊的昔日,如同不寒而顫的倒春寒,每到四五月,這裏的農民,便挨家挨戶挑着麻袋去國家糧站借回銷糧。農戶家的油鹽醬醋、針頭麻線,筆墨紙硯、讀書費用、生活用品,全靠雞蛋來換錢。雞便成了他們家得天獨厚的 “ 小銀行 ” 。而今的石板莊,磚牆、琉璃瓦房屋鱗次櫛比;沙發、席夢思、壁掛電視、推拉門傢俱應有盡有;電瓶車、摩托車、小汽車舉目可見。尤其是徽式別墅 “ 夢圓樓 ” 彰顯了小康生活的驟起,圓滿地實現了石板莊廣大農戶嚮往與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該戶不僅生活富庶,環境優美,旅居設施簡潔高雅,每年春季,引來省內外文人墨客、高朋雅士來此遊覽觀光、揮書作畫。

石板莊舊地重遊,不無在情感上靈驗了 “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 的堅貞和執着。更令人深深感悟的是:人生是有一種緣分,即使離別數載半生,依然能在茫茫紅塵中再度相知、相遇;人生是一部紀實版百科大典,歸去來兮,無不厚重地書寫着今生真情的演繹與抉擇。迎着早春的.清風與陽光,深深體味到人生之哲理:陽光總在風雨後,初春何懼倒春寒!

  篇二、描寫景物的隨筆散文

長堤十里,秋水一方,千畝荷。

滿目碧綠在遼遠處,漸漸接入天際。

夏日裏那溫婉又嬌豔的荷花,早已隨秋風凋零而去。荷葉依然亭亭如蓋,就像一羣高傲不羈的調皮少年,一陣風吹過,滿塘擠擠挨挨搖曳舞動着,捲起一波又一波或雜亂、或富有節奏的長短綠浪。蓮蓬飽滿樸實而又挺拔壯碩,與荷葉的柔軟順從不同,它們高聳在荷塘裏,棱角分明、堅硬。

荷塘邊的草叢中,幾隻野鴨慵懶的趴臥着,偶爾探出頭來,叼幾口青草,低嘎的叫個兩三聲,享受着獨屬於鴨的單純世界。

與野鴨的慵懶與單純不同,蝴蝶們則要歡快活躍許多。

不知是在尋覓那早已消失了的荷花香氣,還是在向遊人展示自己獨特的優美舞姿,蝴蝶一羣羣煽動着多彩的翅膀,在荷葉上空一尺高的位置,施施然不停變幻着舞姿,一會兒飛降到高高的蓮蓬上,一會兒又悠悠然飄落在荷葉端。它們和那些不知名的飛蟲交相舞動,活力四射,彷彿在認真表演一曲動人的樂章,明豔照人極了。

這荷塘、野鴨、蝴蝶與飛蟲構成的美景,動與靜相得益彰,雖沒有大城市的繁花似錦,也沒有《西洲曲》裏姑娘採蓮的溫情暖人,卻另有一番原生態的韻味,獨特生動,讓人駐足,流連忘返。

垂柳依依,陽光和煦,溫暖舒適。

閒散的遊人,三三兩兩漫步在長堤上,迎面吹來幾縷風,垂柳飄搖依依,柔軟如姑娘的眼波。

金秋十月,適值秋實累累,綴滿堤壩兩岸的各色果樹。果子們一串串,一簇簇,誘人招搖,驚豔了遊人們平素淺淡的眉眼,也撩撥起了孩童們頑皮淘氣的心。

大人們四顧微笑着,不時被哪棵樹上的果子吸引,停下來按動相機拍照。在各色果樹中,山楂和柿子樹尤其搶眼,因到了成熟收穫的季節,紅彤彤、金燦燦的擺着各種令人垂涎的姿態,令遊人們驚喜連連,不時按動快門來幾張特寫,偶爾還摘下一兩顆加以品嚐。

孩子們卻一刻也不肯安靜,他們歡笑着、打鬧着、奔跑着,嘰嘰喳喳的嬉鬧聲,響亮在碧空四野。偶有幾個孩子惡作劇,拿小石塊去撩撥塘邊休憩的野鴨,野鴨們一時間變得好靈活,驚叫着撲棱棱飛起,落入到荷塘更深處。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在城裏人優哉遊哉,滿腔小資情懷享受這秋韻美景時,農人們一派繁忙,卻也滿心愉悅。

遠處荷塘裏的白蓮藕,在泥塘中已安睡了數月,此時片被農人吆喝着挖起,胖乎乎雖沾滿了黑黑的泥巴,卻依然如孩子的嫩白小臉,惹人千般憐愛。

大貨車沿着堤壩轟隆隆的開來了,離開荷塘的蓮藕們,彷彿還沒有睡醒,一片懶洋洋、慢騰騰,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將成爲菜餚的命運。農人們把蓮藕一批批的裝到貨車上,司機哼着歡快的小曲,蓮藕們被快快樂樂的運走了。

堤壩外面那新收的苞米和稻穀,雜亂的堆積在晾曬場上,農婦們扎着彩色頭巾,在不停翻曬着,望一眼,新米的香味彷彿已溢滿了脣齒之間。

淺秋平淡少人語,暮秋寂寥多閒愁。

而金秋,就是這麼喜洋洋,暖洋洋。這果實累累、長堤綠樹、藍天白雲交織在一起,是充實,是喜樂,是城裏人心頭對大自然的牽念,更是她們袖中指尖,想輕輕觸摸的溫暖。

而在農民的眼裏,這豐收與繁忙,這曬黑的粗糙肌膚,這額上的縷縷汗水,是滿足,是幸福,更是他們一年四季,對收穫美好的期盼。

春風十里惹人醉,秋韻十里,溫暖了一季,溫暖了的心房,更是溫暖了我們遊蕩的靈魂與信仰。

  篇三、描寫景物的隨筆散文

乘着學校興趣小組啓動的東風,那日,徒步登山興趣小組一行數人帶着爲大部隊探路的神聖使命,沐浴着秋的習習微風,吸允着秋的幽幽花香,興致勃勃地驅車前往三十堡一個傳說中有紅楓林的所在。

從學校到目的地車程有一個多小時啊,真的不算近!終於看到了高速公路旁一片紅樹林,雖然沒有期望的那麼大片的紅楓林,但一踏進鄉村的泥土地上,那一種莫名的親切,頓時讓在車上還有些失望的同伴們興奮起來。

走在村子的靜謐中,感應着秋風吹來歲月的恬淡迴音,端詳着路邊的農家小院,歡喜着小院門外的棗樹、梨樹、柿子樹。。。。。。拾一個落地的小紅棗,品味的是一季的秋,似夢非夢,彩葉飄飄,暮然間我彷彿回到了青春飛揚的歲月。

人家這裏原本是苗圃,是賣樹苗子的,主要是美國的楓樹、槭樹,還有其它樹種,大約是供應城市物業小區綠化之用。但你如果不是要求太高的話,這裏的風景蠻可以放飛一下你日日工作而些許疲憊的身心;如果你不是鄙視農村老土的話,這裏的氣息滿可以舒展一下你繁瑣家務而不乏麻木的神經,深吸一口氣吧,雖然有時不小心會吸到了農家肥的味道。

經過管理者的允許,我們踏入了林子深處。放眼四周,秋末的五彩繽紛在這裏盡展嫵媚。柔潤水洗的小草,淡淡馨香已近的落葉,構成一幅靜美的圖畫。林中間隙的空地裏,落滿了紅的、黃的、綠的、紫的、藍的各色樹葉。。。。。。層層疊疊、整整齊齊,還有一些不經意間剛剛長出來的翠綠色的小草點綴其間,色彩繽紛,遠遠望去,酷似錦繡鋪就的地毯,散發出淡淡樹葉的清新之氣,讓人沉醉,讓人不捨,只想將它收進寫滿田野牧歌的詩集裏。

自古以來,吟詠描繪楓葉的詩文廣爲流傳,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人們在不經意間就能吟詠的詩句。楓葉是美好情感的象徵,楓葉是幸福生活的寫照,楓葉是詩,楓葉是歌,楓葉更是畫。秋霜捶打着楓葉那絢麗的容顏,楓葉懷着淡遠的心情隨風而去了。但來春它又會發芽、枝繁葉茂起來,依然還是那麼魅力四射,依然還是那麼靚麗如斯。

  篇四、描寫景物的隨筆散文

蕭瑟秋風起,紛紛落葉黃。

一說起寫秋天,眼前就會浮現這樣的畫面,腦子裏就會想到秋風蕭瑟、葉落草黃、天氣清冷、白露凝霜,想到離愁別緒、仕途坎坷、命運沉浮、盛衰興亡。。。。。。這大概是我們讀古人的詩歌太多,受悲秋情緒影響太深的緣故。

當香山那經霜的楓葉,被秋風吹得四處飄零時,閩、粵、瓊等地的花草樹木,還蓊鬱蔥蘢,生機勃勃呢。即便同在北京,當楊、槐、柳、梧桐在秋的肅殺下,紛紛落盡黃葉的時候,松柏卻不改它一向的矜持、沉穩和莊重,仍以深綠色示人。我的一個搞攝影的朋友,前幾年金秋十月,去了九寨溝幾天,他在那裏拍攝了一組題爲一日四季的照片回來,竟呈現出了一年四季完全不同的美麗景色。拍出這組照片,技巧是一個方面,關鍵還是他的用心和獨具慧眼。在他的心裏,秋天裏也有春光,有生機勃發、也有綠意盎然。秋天,其實並不處處、時時都讓人感覺蕭瑟和悲涼。

中國古代詩人有着濃重的悲秋情節。早在詩經的小雅四月中就有秋日悽悽,百卉俱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的詩句,直敘了秋天別離的苦難和淒涼。屈原的九章抽思,開始有悲秋風之動容兮,何回極之浮浮這樣從情感上悲秋的詩句了。而宋玉的九辯首以悲哉,秋之爲氣也發端,次言秋風蕭瑟,草木搖落而變衰。詩中坎稟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一句,宋玉既點明瞭悲秋的緣由,又溢滿了自我感傷之情。詩中把一個貧士在深秋時節失時、失人的心境寫得精彩、生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宋玉被後人稱爲千古言秋之祖。在中國文學中,悲秋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喜愛的一個題材。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秋風辭中,也吟唱出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這樣傷感悲秋的詩句。曹植有秋思賦,曹丕也有燕歌行這樣的悲秋文字。此後,無論魏晉南北朝,還是唐宋元明清歷代的詩人,他們筆下的秋天,依舊荒涼蕭瑟,詩人心中瀰漫的也是傷感悲秋的消極情緒。

爲什麼古代的文人騷客那麼喜歡悲秋呢?清代文學家劉熙載一語道破,說詠古詠物,隱然只是詠懷。即悲秋是詩人訴其哀怨感傷、宣泄其悲憤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方式。悲秋,說到底其實是詩人自悲。借秋天衰敗凋零的景象,詩人一吐自己心中的哀傷和愁苦。秋天並不會給人帶來傷悲,而是詩人們喜歡帶着傷悲的情緒來看秋悲秋。所以如此,是因爲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國古代文人,積極入世,想建功立業有所作爲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在封建專制統治下,文人想通過讀書入仕,服務朝廷,建功立業,實現抱負,談何容易?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有的甚至連個人仕途和身家性命都有危險,他們往往精神壓抑,心裏苦悶,滿腔悲憤。面對秋風蕭殺、萬木凋零的衰頹景象,極易觸景生情,所以感物興懷,逢秋而悲,也就不奇怪了。

秋風蕭瑟、萬木凋零,其實只是秋將盡,冬來臨時的景象。初秋時節,樹木花草還旺盛着呢,尤其南方的許多地方,即便進入深秋,山野裏也還色彩斑斕。不是山裏的孩子,沒有去過秋天山野的人,是不知道山野裏的秋天也有着美麗的景緻。我自小喜愛秋天,喜歡跟着大人們去砍柴走進秋天的山野。藍天白雲之下,山野裏秋高氣爽,曠遠寧靜,山風陣陣吹來,涼爽宜人,感覺特別的乾爽舒服,不像春天那樣老是雨霧濛濛,空氣都像是擠得出水來。走進秋天的山野,聞得到撲鼻花香,聽得到蟲鳴鳥叫,吃得到板栗、獼猴桃、金櫻子,還有我不知名的酸甜野果,也看得到紅楓、青松和黃梧桐等繽紛的色彩,運氣好的話,還能遇上那滿身長着五彩羽毛的錦雞。。。。。。在我兒時的印象中,山野裏秋天的美麗,和它帶給我的歡樂絲毫也不輸給春天。

秋天,帶來成熟、帶來豐碩和肥美,是收穫果實和希望的季節。果園裏有枝頭的累累碩果,秋風中有縷縷香飄,田野裏有片片稻菽的金黃,農家小院裏有絢麗的色彩棉花白,辣椒紅、稻子玉米黃,有歡聲笑語、喜氣洋洋。見過南方的曬秋嗎?太陽底下,或在一塊大曬地上、或在那大大小小圓圓的簸箕裏,農民曬着的五顏六色的自己種的瓜、菜、豆、糧,這是豐收的展示,構成了色彩斑斕的農村曬秋時節的美麗景象。這美,既是自然的饋贈,更是對農民兄弟辛勞和汗水的回報。江西婺源的篁嶺,因其青山綠水、春天的油菜花和秋天的曬秋場景被譽爲中國最美鄉村,每年秋天吸引了各地蜂擁而至的遊客,去年十月,我和妻子也去了一趟,飽覽了那裏的美麗風光和獨特的曬秋場景。時值深秋,金風習習,妻子感覺一路遊覽,精神倍爽,我忽想起古代文人的悲秋,在心裏悄然問自己,在這偏僻山村,你可曾感覺到有一絲蕭瑟、半點荒涼?!

年年歲歲,季節輪迴。秋天,並不改變自己的習性和模樣。無論是賞秋、贊秋還是悲秋。。。。。。全因爲人們情緒和心態的不同。秋天來了,有人聽到了秋的歡歌,有人卻聽到了秋的悲鳴;有人感覺秋風蕭瑟,有人卻感覺金風送爽;有人滿眼是碩果累累,有人卻滿目是淒涼;有人看到的是絢麗,有人看到的卻是枯黃。。。。。。秋天,纔不在乎你對它怎麼看,關鍵是我們自己要有個好的心態,讓秋日的陽光照進心裏,才能多一些快樂和歡愉,少一些哀怨和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