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菊詠菊嘆菊隨筆散文

西安植物園新址落成,今日首次開放,重頭戲是菊展。滿園秋色,菊花獨妍,讓遊人留連忘返。賞菊對我來說已是久違的事了,鄭重其事地賞菊還是幾十年前上國小的時候,學校組織的一次參觀菊展的活動。那次賞菊使我瞭解到菊花是故國的土產,且有二千多個品種。

賞菊詠菊嘆菊隨筆散文

菊花產自我國,我國先民栽培菊花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禮記》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的記載。唐宋時期觀賞菊花已成時尚。宋代有專著《菊譜》。八世紀菊花東渡日本,成爲皇室御用之花;十二世紀傳到英國;十九世紀傳到美洲;成爲全世界普遍栽培的花木。

菊花極具有觀賞價值,獨特的針狀捲曲花辬,繁富的色彩和品種,還有它孤標勁節的特性,使它自古就受到我國先民的喜愛。重陽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這個節日又名“菊花節”。舊俗重陽節要登高宴遊,賞菊,簪菊花,飲菊花酒。此風俗宋代尤盛。過節時,皇室貴戚宮中賞菊,點菊燈;民間也要買菊觀賞,酒家則用菊花裝飾店門,街市上菊花遍佈。士庶百姓不分男女均有鬢髮簮菊花的喜好,並喝菊花酒,名曰“正壽客”。

菊花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野菊可泡茶,養菊亦可泡茶泡酒,一般泡茶用白菊。白菊和黃菊可入藥,中醫認爲其性微寒,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主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等症。

人們酷愛菊花,不僅因花型清雅嫵媚,更因其性不吝芳菲。一九八七年五月,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揭曉,菊花以高風亮節的品質榮獲季軍,僅遜於花魁梅花和花王牡丹。

菊花的超凡脫俗,自然引起歷代詩人的詠歎,或贊其姿,或贊其性,寄託情懷,留下無數動人的篇章。

贊其藥用價值,如清代鄭板橋詠菊詩曰:

南陽菊水多耆舊,此是延年一種花。八十老人勤採啜,定教雙鬢變成鴉。

更多的是贊菊花的品性,如唐代陳叔達《詠菊》,詩讚菊兼涉人事,體現了只要有賞識,不怕花開晚的意旨,詩曰:

霜間開紫蒂,露下發金英。但令逢採摘,寧辭獨晚榮。

唐代元稹《菊花》,詩讚菊花“能後百花榮”的品格,詩曰: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獨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宋代鄭思肖《畫菊》,則憑依菊花枯萎而不落的特性,抒發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詩曰: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唐代鄭谷的《菊》,採用對比的手法讚美了菊花幽秀清雅,不吝芳菲的品質,而嘲諷了瓦松的踞高害情,位顯無用,詩曰:

王孫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杖近鬢雲。露溼秋香滿池塘,由來不羨瓦松高。

菊花也因陶淵明名句“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又有些歸隱氣息。如明代李夢陽《菊花》,詩中有“不隨羣芳出,能後百花榮”、“可道蓬蒿地,東籬萬代名”的詩句。

菊花詩寫得大氣,立意新穎、主題深刻的非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莫屬。其詩《不第後賦菊》、《題菊花》均用移情手法,自我情感融注菊花,物我一體,詩情磅礴,感人至深。按前序分列如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觀菊花悅目,吟菊詩陶醉。本是愜意之事,心中卻時時有遺憾之感,這感覺由來已久,怕也二三十年了吧。菊花本爲美物,本應走向大庭廣衆,任人隨時欣賞,可不知從何日起,菊花幾乎成了祭祀專用品,只有在掃墓時纔想到它,在家庭,單位鮮有擺放的。記得小時候,人們不忌諱菊花,同學中多有以菊爲名的。花中之佳品,美德之物載,古人之青睞,竟落得如此尷尬的結局,豈不可嘆哉!我輩在科學昌明的當代,競爲愚昧忌諱的風俗束縛,又怎能不讓人嘆息!美者菊花也,屈者菊花也,昧者我輩也。賞菊,詠菊之後,又怎能不嘆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