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的抒情散文

戊戌年乙卯月丁巳日,東北大地春已至,草長鶯飛,岳母自魯東歸,攜妻與妻妹,妹夫,爲岳父三年祭。凌晨接站,雖有間可小憩,然七時需起程。五時半,即起牀備祭祀用品。餐後出發,觀路邊之樹、草,均有春意,仍抵不過日夜相思。雖已三年期,然妻之思父之情,歷千日而放不下。

追憶似水年華的抒情散文

車至山下,阡陌縱橫間拾階而上,擺案回望向口處,水汽氤氳間,遠山含黛,似眼前之紙灰飛舞,岳母祈禱間,岳父之音容浮於眼前,不能忘亦不敢忘,遂一紙舊日祭文盈於心間,於生平見性情,不勝唏噓,今現於世人,於似水年華慰長相思:

岳父,姓陳諱來,祖籍山東即墨,於公元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農曆三月七年級)生於吉林敦化。卒於公元二0一五年三月三十日(農曆二月十一)。

祖父陳秉仁,祖母武學琴,育有四子:長子陳有,次子陳德,三子陳罘,四子陳來。岳父二歲喪母,父繼弦關文芝,育二女陳桂清、陳桂蓮。

岳父雖幼年失恃致早年艱辛,然未改初心,性情溫良,兄恭弟謙,堅強樂觀,親善家人,和睦鄰里。岳父愛好廣泛,性喜漁獵,亦精通二胡,愛引吭高歌,其嗓音猶具烏蘇裏歌者之風采,常有掌聲響於不同場合。

土改年間,陳家被定成份爲富農。然祖父重視教育,令岳父唸書,期間囿於經濟之窘、成份之困及中國社會之現狀,失去深造之遇,於一九六三年畢業於敦化市一中高中部。歸故里官地南村務農,兼任電工,末已,因其學歷符合需求,被官地國小聘爲代課老師,教幼童之體育,其教育生涯伊始。

公元一九六五年,因岳父工作能力突出,被教育機構派出任四道溝大隊國小代課老師,一人單打獨鬥二年有餘,期間有四道溝大隊支持,將瀕於倒塌之校舍重新改建,是爲四道溝國小之雛形。四道溝任教二年,正值後世謂之“社教”期間,多才多藝多面手之“陳老師”形象已深入村民之心。

公元一九六八年,時官地鄉籌建官地農業中學,岳父調至該校任國中物理老師,二年後,該校併入敦化縣三中(現官地中學),任高中物理老師。直至一九七0年轉爲正式老師。其間完成函授大學本科文憑。三中任教期間,岳父一直擔任班主任之職,十八年間,桃李滿天下,視學生如已出,弟子評價陳老師“特護犢子”,是其“學高爲人師,身正爲人範”之真實寫照,歷屆弟子相聚,每提及此事具不勝唏噓。

公元一九八八年,上級鑑於岳父教學優秀,擢其爲林勝鄉中學校長。上任伊始,即全面貫徹執行國家之教育方針、按教育規律辦學,不斷提高農村中學教育質量。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建設好德育工作隊伍,堅持以教學爲主,遵循教學規律,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雖因失察致林勝中學校舍走水,然能東奔西走,多方籌資,任期內重建林勝中學,棄平房而建教學樓。竣工後,已是一九九0年,調至官地鎮政府任組織委員。

任職期內,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工作中素有:政治清醒、公道正派、勤奮務實、清正廉潔之美譽。能“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卻時刻懷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危機感,不爲物所累,不爲色所誘,不爲譽所喜,不爲失所悲。當得桃李滿天下,門生遍佈鎮內四十五村,爲新農村建設主力軍。

公元二00三年,岳父光榮退休。

初,岳父娶妻王氏玉梅,花好月圓,然上天不佑,王氏難產,母子皆亡。後繼弦高氏淑珍,育一子二女。曰曉罡、曉飛、曉鳳。幼子待哺,助高氏於教師住宅區開間小鋪,雖針頭線腦,口挪肚攢,奈何王氏之妹、高氏之弟、岳父之甥侄,因求學次第而至,即致虧空,亦無怨無悔,王氏之妹多爲教師,高氏之弟入京爲工程之師,甥侄各有機緣,皆能堂堂正正做人。長子曉罡婚後遠走日本,契婦將雛省親日,即爲岳父之幸福時。曉飛,曉鳳學後入公職,亦能遵父囑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處事。

岳父於公元二0一五年三月三十日(農曆二月十一)因纏綿病榻二年有餘,耗盡最後一滴心血,雖有以上之功德,卻不能挽其生命,於敦化與世長辭。

春去春來自有時,天地蒼茫兩不識;二月初十三年祭,追思父愛淚沾衣。

故人言,離世之人三年後,魂魄才知將遠去,故於岳父三年祭,行文紀念,並作告別。

雖身消道滅,在世之人生活仍將繼續……。惟祝天堂之上開心快樂,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