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經典美文

這是一個太陽月亮兩相和的日子,這是一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日子,天空流瀉着和諧和美的天簌之音,大地閃爍着公平公正的天平之美。曆書上說這一天叫秋分,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像天上那輪溫潤如玉的下弦月,一半是離,一半是合,像地上那幅黑白分明的太極圖,一半是陰,一半是陽。

秋分經典美文

秋分是文學的。曖昧的秋雲,詭異的秋風,含蓄的秋草,多姿的秋色,給詩人以靈感,給詞客以情懷,給聞到香的人以香,給觸到風的人以風。有的人曠達豪邁、臨江而歌:“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有的人壯懷激烈、仰天長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有的人把酒臨風、對月抒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而有的人孤獨苦悶、倚窗長嘆:“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無數的'文人雅士,無數的詩人詞客,站立在秋分的高崗上,以秋景秋色爲背景,以秋風秋水爲筆墨,寫盡三秋的月缺月圓、花開花落,也寫盡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秋分是歷史的。它是我國最古老的四個節氣之一,早在周朝,古人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也分別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雲:“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漸漸影響到民間。《春秋繁露·陰陽出入》對秋分的解釋是:“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其意有二: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爲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爲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爲雷是因爲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秋分的不遠處,是在中國民間最負盛名的節日中秋節,而中秋節卻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傳最初的“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的,但是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祭月無月,自然興味索然,大煞風景,於是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秋分還是哲學的。經歷過春風秋雨,遙望過春花秋月,秋分顯得含蓄而深沉,從容而淡定,慈祥的太陽,安詳的大地,像一位歷盡滄桑的智者,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者,沒有春的脆弱,沒有夏的衝動,包容是思想,哲學是靈魂。秋分,最能體現秋的風度、秋的涵養,最能詮釋秋的深邃、秋的思想。

然而,秋分終究是農民的。節氣是農民最忠實的朋友,農民是節氣最親密的夥伴,在不同的節氣,農民可以敏感地看到它分明的色彩,聞到它迵異的味道,觸到它東西的風向,聽到它不同的蟲唱。秋風是農民最安穩、最踏實的一個節氣,當是時也,雲淡風清,牛羊滿圈,顆粒歸倉,柴草回家,實實在在的收成就在身邊,就在手邊,風颳不走,雨吹不走,秋分時的農民,連睡覺都是踏實的,連做夢都是甜蜜的,夢裏還有一段嶄新的明天,嚮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