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今日別樣紅美文欣賞

近日和記者朋友閒聊,聽來一件趣事。他說本準備在重陽節前做一期老人節目。結果發現老人們上午忙着晨練、做飯;下午忙着打牌、下;晚上忙着散步、跳舞……一句話:比誰都忙。

夕陽今日別樣紅美文欣賞

故事雖帶調侃意味,但卻讓我猛然意識到,這種現象,正揭示了一個我們習焉不察的事實。今天的老人和以前不同,他們正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老年:享受生活,交際廣闊,有自己的愛好與追求。

65歲的顏筆亨,以“萬里走單騎”的方式騎單車,騎行一萬多公里;85歲的洪樵埔酷愛攝影,一拍二十幾年,走遍神州大地……有研究表明,人如果能正常衰老,到75~80歲時,各種器官組織和以前的狀態功能差別並不大。肌體衰退受的是心理影響,心態越積極,衰退的速度越慢。所以心態積極的老人,活得比消極的健康。

積極還體現在交際上。歷來老人孤單的主要原因,一是退休,單位裏的朋友聚得少;二是兒女長大,紛紛成家離開了自己。可看看現在的老人,不僅維持傳統的下棋、打牌等活動;還熱衷於在廣場上跳“最炫民族風”;甚至,出現“微博奶奶”、“微博潮爺”,用電腦和天南海北的年輕人交朋友……老人在積極構建自己新的人際關係。

除了積極的生活、交際,現代老人更積極追求自己的事業。山東李宗周退休後在區農業局做技術顧問,每年監測種子約600萬公斤,接受諮詢約有5000—6000人次;退休教師李書麗,義務辦起小課堂,免費爲學生們傳授知識……

老人雖然在精力和體力上不如年輕人,但他們有自己的優勢。按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的'說法:人到老年,諸多優秀的品質和能力,如深思熟慮、性格和意見的表達,不但沒有喪失,反而到了最好的時候。現代老年人可以更多地利用自己經驗豐富的優勢去回饋社會,教育下一代。

一直以來,老人總被貼上體弱多病、智力衰退、社會包袱等標籤。可是,社會在變,醫療技術的發達使“人生七十古來稀”成爲歷史,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早就超過了70歲;老人的學歷與智慧也比過去有顯著提高……種種因素使老人自我意識增強,更以積極的方式進行自我評價,也更積極參與社會。

其實,不管幼年、青年、壯年還是老年,都有屬於自己的魅力與美妙。只要敞開心扉,就會發現其他選項還有很多。孔子說“三十而立”,如今著名健康專家洪昭光教授提出“人到六十剛開始”,這主要是從生理角度說,他說人的年齡應該是一百二十歲。不過,何止生理呢?其他方面也可以“六十而立”——只要心兒不曾老,今日夕陽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