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作爲一名國小的老師,在閱讀教育的教學理論書籍後,我們可以做好讀書筆記。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摘抄,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更多熱門國小讀書筆記☟☟

  ◣◣國小閱讀書籍讀書筆記格式◢◢

  ◣◣國小課外書籍閱讀讀書筆記◢◢

  ◣◣國小語文學習讀書筆記範文◢◢

  ◣◣國小閱讀數學教學書籍讀書筆記◢◢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篇一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爲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爲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 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抽象到具體,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

一、終身學習

讀了《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並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別是對一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篇二

通過對《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一書的學習,我感到受益極深,現在我對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媒體能使教學對象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多感官、多渠道參與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爲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爲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於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爲一個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體會,記得在以前當學生的時候,那時候的老師上立體幾何,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從有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後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形象、生動。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後我做了一名教師,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象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

現在我已經踏上了教師崗位的時候,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爲神話的木匠卻隻字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通過製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奮鬥目標。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瞭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東西,剛開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書教學內容可給學生留下痕跡,有些邏輯性很強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思考,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板書不但要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並且老師的板書需要藝術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給學生們好的視覺享受。老師在板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修飾,增添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書中我明白板書的形式可以多樣,提綱式使內容簡明扼要,表格中的分類和比較使教學對象嚴謹而細密,圖式的特點是清晰、直觀形象,線索式往往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學生的思路更好的展開,簡圖式有鍛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生動活潑。而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篇三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爲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爲,“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裏,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爲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爲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爲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

傳統教育以文化爲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脫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爲中心,以書本爲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爲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爲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