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走在生命的路上-隨筆散文

一位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這便是美國專欄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作品相約星期二的精髓。讀着,讀着,我已經變成了見證老人走過那座生與死橋樑的學生,正接受老人無私的人生洗禮。掩卷而思,莫里老人,一幕幕生命衰竭中崛起的頭顱形象更盪滌靈魂。

自由行走在生命的路上-隨筆散文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

  感悟之一:學會和生活講和吧

自能記事開始,就覺得現實有太多不公。從小生在農村,家境不佳,羨慕別人有想要的衣服;讀書時,同學父親當個職位,那麼多老師喜歡她,羨慕別人有好父親;大學畢業時,同學分了一個好工作,羨慕別人有好關係;工作後,不當老師的同學,工資獎金老高,羨慕別人錢多;結婚了,過得磕磕絆絆,羨慕別的女人找到好老公;有了孩子,自己拉扯兒子,羨慕別人孩子有好父親;離婚後,獨自面對一切該有的生活,羨慕那些婚姻中的女人幸福;工作煩惱了,獨自回家消化,羨慕別人有個能說話的家;再婚了,羨慕別人能走進老公的心......

就這樣,四十多年,一直在羨慕與期待中度過,生活在我的身邊一點一點消失,那些印記深深淺淺,凹凸不平。曾經一度扮演生活的悲劇角色,一個情結堵在心頭,難以拔去:命運多桀,老天捉弄,一個恨字何以了卻?

徘徊生活的邊緣,烏雲當頭,每天望着兒子的笑臉,思考:沒有他,我會怎樣?也許默然離開原地,奔向自己的生活。家、工作在我已經沒有價值,唯有兒子還是我永遠的'不捨。

看完此書,一本教會我怎樣對待生活苦難的書,我輕輕告訴自己:和所有不幸的生活講和吧!那是你必須走過的。羨慕、期待只能增添你靈魂的苦難。

不經意,那些終身難忘的語句又飄過頭頂:不管你生活在哪裏,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遠見,導致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將來。感嘆人生的遺憾時,其實我們所關注的人生遺憾只是一些自私的永無止境的瑣事,如果不習慣退後一步,審視自己的生活,那將面臨永遠的悲情,因爲生活不會一蹴而就的。完美的一天就是最悠閒的、自在的,只有讓心境愉快的,最樂意做的吃、喝、玩、樂、休息......的一天。

  感悟之二:平淡中讓自己的心快樂

有人說過:生活永遠沒有固定的形式,自然生活的快樂也是多姿多彩的。形式只是生活的外在表現,內在的實質纔是個人體味。快樂不緣於笑臉,而緣於心的愉悅。

過自己的日子,找尋自己生活的樂趣,享受自己生活的精彩,何必要等待別人的饋贈。問自己:還行吧?快樂嗎?有時驚歎自己的偉大:在磨練中涅盤!在烈火中永生!我不就是一隻生在山中的鳳凰嗎?要是沒有從小貧窮的日子,我會有這份甘於清貧的心境嗎?要是沒有平凡父親不懈的諄諄教誨,我會有努力向上的心嗎?要是沒有邊遠山區工作的經歷,我會承受後來獨自撫養兒子長大的艱辛嗎?要是沒有婚姻的坎坷,我會這樣坦然看待今天的所有嗎......

一切的,一切,如輕煙,如夢境,如水中浮影......散去了,就如拭去一粒粒塵土,毫不吝嗇,去吧!不留一點痕跡。

生活的眷顧,定當珍視,還有什麼遺憾,真正能讓你快樂的是:給予別人你應該給予的東西,這東西不是金錢,是時間、關心、閒談、知識、智慧。聖雄甘地說得好:每天晚上,當我睡着時,我便死去了。第二天早晨,當我醒來時,我又復活了。

當然,快樂的一天又開始了!

  感悟之三:不要害怕老去

人終究會老去,終究會走向死亡,自然歸路而已。但是,有一天,當學校宣佈45歲以上的就不可以上競賽課了。咦,咋一算,沒有資格參加了,當然也在慶幸自己夠格不參加,這就是老的優待。此刻心的盡頭,涌起一股特別的滋味,一幅畫面油然而生,暮年,一個老人蹣跚行走在街上,看着花姿招展的各色女人,感慨萬千,回味曾經的年輕。似乎,那一幕即將變爲現實,漸漸化爲擔憂、傷感。

放下此書,長舒一口氣,原來自己多麼愚蠢,爲什麼爲不可抗拒的事實在無限掙扎,除了徒增傷感,別無好處。

拂去外表的塵埃,看到了生活的真諦,一旦學會了怎樣走向衰老,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得有意義。慢慢老去,這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平靜地面對這一切變化,不爲難自己,是我們當下每一天快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