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有多遠》的讀書筆記

江山荷塘月色副總編紅葉搖秋風女士的文章《回家的路有多遠》發表出來,就贏得無數讀者喝彩聲,字裏行間情感飽滿、真摯,很多跟評者感動得淚流臉面,寫下洋洋灑灑數百字的評語,這在江山還是很少見的。親情是永遠寫不完的話題,父母對子女的愛,在作者筆下生動感人。我讀完後,深深地爲作者兩代情誼的溫馨幸福而感染,除此之外,是作者父母的優秀品質與慈愛情懷,匯同正直、堅強、善良、修養融入作者血脈,作者在江山無私、認真,嚴謹的表現,與家教影響無不有關係,我想,這也是老人給子女最大的財富和讓孩子終身受益的精神品質。

《回家的路有多遠》的讀書筆記

《回家的路有多遠》,標題就讓人揪心、沉重、無奈。是回家的路遙遠嗎?在道路高速發達的今天,又能有多遠的里程呢?但是爲什麼難以回到父母身旁?只春節過年時纔想起父母那條路?是作者捫心自問,還是帶着無奈的心向人訴說?不!是叩問這個步履匆匆的社會讓人迷失了親情!人們不顧一切地爲生計而奔波,忽略了最應該呵護的最重要的紐帶——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孝愛,模糊了老家山樑那張向歸途的路上張望的迷茫的臉!忽略了曾經身軀像大山一樣偉岸如今佝僂着腰蹣跚着腿的模樣。

毋容置疑,文章最大特點是情感真摯,描寫細膩。作者突然回家,讓父母“措手不及”,驚喜交加,寥寥數語便把父母的“驚喜、慌亂、激動”寫得神情逼真:父親“猛一驚”,手中的煙“落在了地上”,連說“你怎麼回來了?”作者寫父親的愛,用“攥着”我的手,眼裏有一種“亮光”,父親想女兒了,卻說“你媽說她想你了,這幾天一直讓我給你打電話。”然後急切地說:“你累了,先坐客廳歇會兒,你媽就出來了。”隨後,父親衝着房門叫母親快出來。父親邊給我倒水,邊問我身體怎樣,工作怎樣,孩子怎樣,晨怎樣……這表情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把父親的愛和對子女的牽掛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父親推着自行車回來了,我問了聲:‘爸,你幹啥去了?’父親沒有說話,從自行車上取下幾個塑料袋笑呵呵地走進客廳,是鮮的'櫻桃、西瓜、草莓、菠蘿。”不用任何語言表達,父親騎自行車爲女兒買水果的情節,已讓女兒哽咽。父親的臉上幸福而快樂,把切好的西瓜放在茶几上,父母同時拿一塊西瓜遞給了“我”,父母眼神裏的疼愛栩栩如生,全在這生動的細節中,沒有一點誇張和修飾,自然真實。“我”像個聽話的調皮的孩子,一手接一塊,左邊咬一口,右邊咬一口。父親眯着眼睛問:“甜嗎?”母親微笑着問:“甜嗎?”我做了怪臉說:“不甜!”父親嚐了一口,笑了,母親嚐了一口,也笑了……這簡單而又重複的一問一答,是一個多麼生動的溫馨畫面啊!這份溫情、溫暖和幸福,溢於“我”撒嬌的情狀中。

散文不像小說故事那樣設懸念吸引讀者,但這篇散文卻有一個真實的“懸念”,即:一家人正洋溢在幸福裏時,一股焦味突然襲來,母親驚慌失色地跑進臥室,父親也跟着跑了進去。“快端盆水!”母親喊着,我和父親不假思索聽從命令,手忙腳亂地端來水向冒煙起火的牀上澆去。母親站在牀頭嚇得發抖,喃喃自語:“唉,差點闖大禍了……”

這段文字好像與親情毫無相干,但是,毛巾被爲什麼能起火?作者滿臉詫異,再三追問父親,才知母親去年被撞傷後右腿一直疼痛。母親從哪裏討得一個偏方,用艾火溫灸治好,今天她點燃艾草正在溫灸時,女兒突然回家了,母親急忙取下溫罐滅了艾火,沒想到火沒滅徹底……讀罷母親爲了不讓孩子知道實情爲了不讓女兒擔擾身體,“偷偷摸摸”拔罐滅火的這個情節,誰不爲之動容?!作者的心痛甚於母親的腿痛!就在女兒即安排就醫時,母親堅持說“沒事的”,然後還把右腿使勁擡起來說:“已經不痛了。”一個趔趄差點摔倒了……這是一個多麼心酸多麼痛徹心扉的情節!這場意外的火情背後,是世界上無以復加的最博大的最無私的父母之愛。父母總是不想打擾孩子們的生活,總是不想給子女增添麻煩,凡是父母能夠承擔的,都不會給孩子訴說,這便是中國父母的高尚。

“明天早上給娃做啥飯?”父親問。

“帶娃去吃羊肉泡。”母親答。

“娃在省城,啥羊肉泡沒吃過。”父親反駁。

“娃最愛吃薺菜包子,槐花稀飯,槐花疙瘩,現在這兩樣都沒了。”母親說。

“……”

創作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觀察,來源於細節。作者半夜睡來,無意間聽到父母的談話。想到父母一生爲自己、爲他們孩子的操心,無論如何不能安然入眠。心中涌起無以形容的羞愧和內疚。作者“一遍遍回味着父母的話,怎麼也睡不着。一年很少回家,沒車時常藉口坐車不方便,有車後周末卻去了附近的地方遊玩,回家的路也只有過年時才能想起。母親常常以薺菜、槐花、香椿的名義叫我回家,作者嘴裏答應着,心裏卻遲遲沒有邁上回家的路。時間久了,母親就把時令野菜做成包子、做成菜疙瘩,讓父親坐火車或長途汽車送給我……”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恨天下孩子情,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路,就這樣在很多無奈中和各種理由中搪塞、拉長。

年輕夫妻老來伴,人到老時,相互恩愛、相濡以沫,在孩子眼裏總是那樣美好、溫暖,那樣欣慰、動容。“遠處父親和母親並排走着,母親手裏拿着一個鐵鏟,父親手裏拎着一個大包,”老夫老妻的幸福莫不如此罷。“母親推開了房門走出來,一縷夕陽從客廳窗戶斜照在母親的一縷白髮上,像刀光,刺得我眼睛酸酸的。我叫了一聲媽,走上前抱了母親一下。母親說:‘你爸說他想你了,這幾天一直讓我給你打電話。’母親踮着腳尖用手撫摸着我的臉說:怎麼又瘦了?然後又使勁踮了踮腳尖,摸了摸我的頭頂。從我記憶起,母親給我最多的動作就是伸手摸我的頭頂,由蹲着摸到彎着腰摸,再後來是站着摸,現在要費勁踮起腳尖了。”母親想念女兒,仔細端看女兒的情景躍然紙上。讀着這些感人的文字,眼已模糊。

文章貴在真實、自然,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打動人,在於作者準確地寫出了兩代人的真摯情感,沒有任何的僞造和修飾。大愛無垠,親情無邊,還有什麼樣的愛有如此無私無悔,純潔無暇?作者離家告別,因爲到火車站的路程不遠,自然謝絕父母相送,叫了輛出租車趕往車站。沒有想到的是,“我”站在檢票進站的隊伍中緩緩移動着,驀然轉頭,發現候車室外的大玻璃上貼着兩張臉,目光四處搜尋着。親情無邊在此達到高峯,那兩張臉,那四處搜尋的目光,讓作者和讀者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衣襟打溼……孩子啊,你永遠是父母心頭的肉,兒行一里也擔擾,在父母的眼裏,此次再見何時又相聚?

《回家的路有多遠》這篇文章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父親,善良的父親,大愛的父親。父母退休工資七千多,足夠他們花了,可他們就是捨不得花,省吃儉用,就連用電用水都很節儉,洗菜水留着澆花,澆衣水留着洗拖把,家裏的物件用了二十多年了,被父親補修了多次。去年父親和母親去深圳,我和弟弟趁機把舊傢俱全部換新了,本想給父母一個驚喜,沒想到氣得父親一週不和弟弟說話。父親是一個退休人員,其艱苦樸素、勤儉持家形象躍然紙上。但是父親對我和對贍養的一位老人卻是那樣的大方花錢,父親像兒子一樣長期默默贍養老人的事,作者是從報紙上知道的,不僅作者感動,而且我讀到這段時,“偉大”二字從腦海裏蹦出,一個大寫的人字,兩位受人尊重的老人,在心中聳立,我想,所有跟我一樣的讀者,正向偉大的退休老人致敬!